第394章 国蹶行(12)
榴弹怕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4章 国蹶行(12),开会桌下把荫蒂添的好多水,榴弹怕水,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国蹶行(12)
国蹶行(12)</p>
“晓得了,是去运粮。”前一日中午,博望山下,黄屯长头上冒着白气,匆匆折回自己本屯所在的临时营地,语调明显松快起来。“不用随营,也不用打散屯驻。”</p>
“那可太好了。”</p>
“这活好啊,能吃饱,还能给屯子里省粮食……就怕粮食转运的太急太累。”</p>
“不是随军运粮,是前面打下了黎阳仓,往后面运粮!运到聊城跟将陵去!”黄屯长再度更正,同时眉角忍不住有了一丝喜色。“听曹大嫂说,前面黎阳仓的粮食多的很,这次就是去运粮的。”</p>
“怪不得……我就说为什么这时候还要出兵。”韩二郎恍然,并顺势起身。“那就干吧!”</p>
其他人也都纷纷振作起身。</p>
“且慢,且慢,上头专门叮嘱了,老规矩不能坏,而且这次尤其重要。”黄屯长正色起来。“我来说,你们记下,要给各队说清楚的,若是没说,被巡骑跟军法队抽查到,我这里要记过的,而且路上歇息的时候,遇到武阳跟汲郡的百姓都还要说话……你们莫忘了,王县君家的小子一走我就记了一过,若是再来一次,明年夏日转县尉的事情可就真要让后泊姓刘的得意了。”</p>
韩二郎以下,众人恍然,立即重新坐了回去,再加上老黄搬出了自己前途,更是耐住了性子。</p>
“对一起来的兄弟们要说清楚三件事情一个要点,三件事情其实就是此次出兵的三个目的……”</p>
“第三,就是这次出兵,也不光是为了这些,不光是为了黜龙帮,因为只为了黜龙帮就打汲郡,打黎阳仓,然后招惹东都还有大宗师其实是不值得的,打黎阳仓,打汲郡,更是为了整个河北和整个天下的所有人,是为了让大家都过个好年,是为了让暴魏把三十年来侵占的河北老百姓膏血给还回来,是为了同天下之利……</p>
当然,这些人,这些粮食,这些气氛,也自然影响到了屯田军们,他们也开始加速,并在翌日下午抵达了黎阳仓,然后见到了庞大的仓储区。这个时候,他们中的聪明人已经隐隐意识到,这一次帮里说的那些话,包括对着之前说的一些话,似乎是全须全尾真实表述……并没有任何夸大。</p>
离开博望山,往黎阳前行,不过几十里距离,却几乎每几里地就要多许多人同行,这些人不是黜龙帮的人,而是汲郡与武阳,包括魏郡的本地百姓,他们听闻了放粮的讯息,纷纷聚拢而来,有推着独轮车的、有担着扁担的、有背着背篓的、有拎着口袋的,数量多到官道上根本走不下,只能从冬日干瘪的田地里跑过。</p>
“一半都能信。”韩二郎给出了一个稍微超出黄屯长预料的答案。“剩下一半里,也多愿意让自己去信……只有极少的聪明人、读书人、心里带着怨气的人、有些不凡经历的人,才会不断想着这都是些空话、套话。”</p>
而窦立德也赶紧解释:“我是觉得,这件事情真正能起效用的,还是屯田兵,而屯田兵的事情我一直帮衬着,然后河北地理道路风俗也没有比我更清楚的了……这事太难,我不敢立军令状说我一定能把事情办的漂漂亮亮,但如果首席将屯田兵指派给我,再让地方官与将陵稍作配合,我却敢打包票说帮内没人能比我做的更好。”</p>
“妥善不了,只能尽力而为。”陈斌在将陵,魏玄定在武阳,谢鸣鹤例行第一个发言。“这么多粮食,这么多地方,比三征东夷都要麻烦,光是运输就要出大乱子……也就是咱们目前这个策略了,先运军粮,年前百姓自取陈粮以作救济,剩下的就是看地方上如何妥善配合动员了。”</p>
众人这才醒悟。</p>
“现在有三件事。”只有数里之隔的黎阳城内,张行正在与几名刚刚收了心的大头领讨论眼下局势。“一个是进取邺城,夺取邺城行宫;另一个是夺取荥阳的洛口仓;最后一个,是妥善将仓储转运分配下去……”</p>
当日傍晚,汲郡郡守王怀度在黜龙帮外务总管谢鸣鹤的劝说下,选择开城,条件是允许他往归太原老家。</p>
“最后是这个要点,那就是黎阳仓本就是暴魏剥皮削肉一般,从河北老百姓身上抢走的民脂民膏……我们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们今日做的事情,是真正的有德之事,三辉四御来了,都得认!”</p>
而且,这些人在加速,他们行迹匆匆,迫不及待,因为前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带着粮食相向而行的人,都是最先选择相信放粮的本地人……这个年月,没什么比切实的粮食更有说服力了。</p>
“记住了。”</p>
且说,所谓洛口仓其实算是个错误说法,真要讲道理,只有洛水入河口的大仓才是真正的狭义的洛口仓,广义的洛口仓则应该是指通过洛水供给东都的一系列相关仓储,包括对接河北的黎阳仓,对接中原、东境、江淮、江东的荥阳敖山仓,以及洛水口的东都洛水仓。</p>
临近傍晚,辛苦了一整日的韩二郎光着膀子在官道上的一座粟米山前又倒下一车十年陈的粮食,身后随即响起了下工梆子声,然后有军官和吏员在大声提醒,今日是年关,所有人吃饭前都去领两匹绢一串钱做赏赐。</p>
“洛口仓怎么说?”张行主动追问。</p>
一时还是无人做答。</p>
粮食,黎阳仓的粮食,数不清的粮食,被允许任何人自取的粮食。</p>
当然,这其中少不了张行张首席例行的操作,他好像什么河北乃至于河南主人一般,发出公文,要求所有郡县维护秩序,疏导百姓,严查因为粮食引发的刑案,并直接警告非黜龙帮控制区的“官府”不得抢夺百姓赈济粮,否则视为攻击黜龙帮。</p>
检查好身上衣物、装备,即将上路时,黄屯长想了一想,忽然又问了一句话:“韩二郎信这些话吗?”</p>
“那就好办。”谢鸣鹤旋即颔首。“我去寻他聊一聊,最好能快点开城,以扫荡州郡。”</p>
“那就尽力而为。”张行点点头,并不否认对方的话。“这事交给魏公抓总如何?主要运输路径都要从武阳郡内走。”</p>
但是……但是,这一年的腊月三十,这一年的最后一日,黜龙军的这些强势推进,却又显得那么无足轻重,因为时间来到这一天,整个河北、河南,北自赵郡、信都等滹沱河一线,西至河内,东至于渤海,南至于济阴,凡大河与漳水流域,外加近畿数郡,已经全都被一个简单而又直观的东西给弄到全面失序了。</p>
当然,这事也耽误不了太多时间,各队就响起响亮的宣讲声……不响亮不行,根本不能让一队人听清楚。</p>
当然,话说回来,这些都跟韩二郎这帮人无关,他们一屯整整六百壮丁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把特定地窖里的粮食给扒拉出来,送到仓城前的官道空地上。</p>
只是大家还没有察觉而已。</p>
黄屯长点点头,不再多言。</p>
“记住了就好,记不住相互对一对,都是些旧话引新事,错不了的……”黄屯长从容吩咐,然后立即催促。“赶紧的吧,说完就动身。”</p>
米山中不只是粟米,还有很多芦苇、木板,席子也随处可见,都是坏掉的运输工具和仓储附件,这使得这座山的攀登并不是那么麻烦。</p>
“韩二郎,你真正领过几千兵的,你觉得多少人能信?”黄屯长忍不住来问。</p>
几名队长也都起身。</p>
更不要讲,同时打开的仓储还有铜钱、布帛与杂货。</p>
这时候,营地里的宣讲声明显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嘈杂的各种动静,二人也不再多言,便直接起身,准备带队离开。</p>
运输粮食的事情迫在眉睫,甚至出现了竞争与毛遂自荐,而攻略邺城的事情也早有人准备,但无人讨论荥阳的洛口仓。</p>
“你们不要运粮食了。”曹大嫂的丈夫,实际上负责屯田事务的大头领窦立德给这批新到的屯田兵取消了原定命令。</p>
“说得好,正是此意。”张行忽然下了定论。“告知李公,夺下敖山,单大郎也做好出兵准备,其余各处,都不要闲着……诸位,现在局面,必然是各处被我们这一击弄得猝不及防,而越是如此,我们越是把要火烧起来,用一件又一件事情,一处又一处火苗,弄得他们更加措手不及,这样,说不得反而能拖住可能折回的曹林,挤出时间来,转运尽量多的粮食。”</p>
“没错,若是怕大宗师,何如现在就弃了黎阳?”雄伯南也凛然开口。“既开了这个头,便是豁出来了,怎么能中途再畏惧这个?依着我说,此时就该大闹下去,四处点火,这样,便是让他真回来了,一人之身也不能更易大局。”</p>
不过,因为敖山仓距离洛口仓很近,隔着一个汜水和汜水关而已,且属于同一个转运体系,所以那些大河以南的州郡就习惯性将通过涣水转运赋税时他们需要负责的终点,也就是敖山仓,称之为洛口仓。</p>
“那你来助魏公做此事。”张行沉默了片刻,眼见无人再言,直接下了定论。“让陈斌继续总揽军事,进攻邺城。”</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