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2章 不妨等几年再看,文豪1978,坐望敬亭,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里地方大、条件又好,来了就能住,自己也能弄吃的,作家们经常出没汇聚,出门就是长安街和天安门,简直如同世外桃源。</p>
吃饭的时候林朝阳跟于华聊了两句,于华问:“陶老师今天在家了吗?”</p>
“在呢,等会我带你过去。”</p>
于华是陶玉书在《燕京》当编辑时发掘的,今天来了林朝阳家,当然得拜访拜访。</p>
吃完饭,他跟着林朝阳来到东院,正巧陶玉书也吃完了饭在院里遛弯,她见到于华很是高兴。</p>
“哎呀,于华什么时候来燕京的?”</p>
“陶老师!”于华先跟她打了个招呼,然后才说道:“上周来的,有篇稿子投给了《燕京》,编辑说写的不错,让我好好改改。”</p>
陶玉书问小说的具体内容,虽然不当编辑了,可于华毕竟是她当初发掘出来的。</p>
于华简略的描述了一下小说的内容,小说名叫《十八岁出门远行》,讲的十八岁的“我”迫切的想进入社会,出门远行,搭车,就像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所写的那样。</p>
但车到半路抛锚了,有人开始抢苹果,“我”去见义勇为却被打伤,而苹果的真正主人司机却在一旁漠不关心,甚至在最后拿走了“我”的行李。</p>
小说结尾于华处理成了循环结构,是“我”与父亲的对话。</p>
“你十八了,应该去认识外面的世界了”,一下子抛开了前面的冷漠、荒诞,又是阳光灿烂的感觉。</p>
听着于华说完整个故事,陶玉书点了点头表示认可。</p>
“不错,这个结构很有新意,这一年多真是进步不小。</p>
这回让你来燕京改稿,说明编辑部是看好你这篇作品了,说不定发表之后就要出名了呢。”</p>
于华面露羞赧,“我还差得远呢。”</p>
“!别妄自菲薄。”</p>
随着时间的流逝,国内界和读者群体关于《楚门的世界》的讨论愈演愈烈。</p>
之前林朝阳在香江,还感受不到这种舆论氛围,等回来之后,不管是身边的朋友还是报纸杂志,都少不了要讨论到这部小说。</p>
谁让这是他林朝阳的新作品呢?</p>
别人写了一部有争议的作品,大家看一看,你来我往的辩论一两场也就过去了。</p>
但林朝阳不一样,他是中国青年一代影响力最大的作家,同时也是最受欢迎的作家,他是写出了《闯关东》这样足以流传后世的经典著作的作家。</p>
界期待、读者们推崇,他的作品面世,大家怎么可能不讨论?</p>
哪怕是好评如潮的时候,那些讨论都层出不穷,更何况现在的新作品还有不小的争议。</p>
《楚门的世界》发表仅仅两个月时间,国内几十家大大小小的杂志、评论杂志上都出现了关于这部小说的文章。</p>
赞美者有之,批评者亦多。</p>
一时间,甚嚣尘上,简直成了评论界的一次大狂欢。</p>
这段时间外界的褒与贬,对林朝阳并没有什么影响。</p>
眼看着要入冬了,最近这两天林朝阳正忙着囤冬储菜。</p>
大白菜、土豆、萝卜……燕京的冬天不能缺少这些蔬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p>
囤完了冬储菜,又得张罗过冬的煤。</p>
小六部口胡同院子大、房间多,用煤量一向不少,不过林朝阳家向来没为这事犯过愁,毕竟手里有外汇券、侨汇券,弄点煤还是很好弄的。</p>
从80年开始,燕京就闹起了煤荒,这几年老百姓用煤一直是个困难事。</p>
往年一到这个时候,燕京各个街道的煤厂总会忙的不可开交。</p>
有时候因为运煤的运力不够,街道还不得不雇佣一些郊区农闲的农民来充实送煤队伍,确保在入冬前将煤炭送到每一户老百姓家中。</p>
今年的燕京,各街道的煤厂依旧很忙碌,但这种忙碌却不像往年那么急切了。</p>
一切看起来都跟往年一样,又似乎有那么点不同。</p>
这个不同的来源出在了政策上,就在几个月前,国家正式宣布煤炭价格进入了双轨时代:</p>
小煤矿价格随行就市;国有煤矿指标外的部分,可提价出售。</p>
煤炭价格进入双轨阶段,是改革开放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必然措施,也必然会影响到中国的每一个老百姓。</p>
政策放开,中国的煤矿产量迎来了爆炸式增长,挖煤就是挖钱!</p>
在这样的形势下,各个煤矿产区的小煤矿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p>
困扰老百姓们的问题再也不是有钱买不到煤了,而是煤价怎么这么贵?</p>
不过不管怎么说,总比以前还要好的,最起码有钱还能买到煤。</p>
这天,林朝阳从外面买的煤刚送到家里,运煤工在帮着卸煤。</p>
马上快三岁的小冬冬看着这样的场面十分好奇,迈着小短腿噔噔噔的跑到院里,看了一会还不够,又去捡地上掉下的小煤块。</p>
黑色的煤渣在阳光下闪耀的像宝石,他相看了一会儿,越看越喜欢。</p>
陶玉书看到了这一幕,喊道:“把煤块放下,脏不脏啊?”</p>
小冬冬却没什么反应,还是拿着煤块在玩。</p>
陶玉书见他没反应,就知道这小家伙又在装傻充愣。</p>
只要是他喜欢干而大人不让干的事,他就一律装作听不到。</p>
她见小冬冬这会已经两手黢黑,再玩下去脸和衣服也不能幸免,走过去就要给他个教训。</p>
一见她要过来了,小家伙立刻放下了煤块,抱着她的大腿甜甜的喊道:“妈妈!妈妈!”</p>
“别抱我,你那手脏不脏啊!”</p>
陶玉书嘴上嫌弃,可动作还是忍不住要抱起儿子。</p>
“哎呦!”她突然表情痛苦的捂着肚子。</p>
“妈妈!”</p>
小冬冬不知道母亲怎么了,仍旧抱着她的腿在喊。</p>
陶玉书连忙推了他一把,“去喊你爸,快点!”</p>
小冬冬懵懂的迈开小短腿,往书房跑去。</p>
“爸爸!爸爸!”</p>
林朝阳放下书,问:“怎么了?”</p>
小冬冬还没到学话的年纪,只会说:“妈妈!”</p>
那意思是说:妈妈叫你。</p>
林朝阳起身出了书房,来到前院,只见陶玉书满脸痛苦的倚靠在门柱旁。</p>
他立刻快步过去扶住她,“要生了?”</p>
“我感觉是。”陶玉书艰难的开口。</p>
林朝阳连忙又喊来张桂芹,最近陶玉书快到预产期了,她一直在这边照顾。</p>
让张桂芹看着小冬冬,他则开车送陶玉书去医院。</p>
夫妻俩到了医院,检查后护士便要推着陶玉书进产房。</p>
陶玉书疼的满头是汗,却非要拉着他的手问,“你说是男孩……还是女孩?”</p>
怀孕之后,夫妻俩一直没有查孩子的性别。</p>
林朝阳哭笑不得,“都这个时候了,男孩女孩有什么关系?”</p>
“怎么……没关系?我现在打你……儿子,手都疼!还……还是女孩好!”陶玉书疼的没力气,断断续续的说。</p>
“好好好,那就女孩!”</p>
听着他的话,陶玉书这才安心的进了产房。</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