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册封常在位
挽袖清风依旧存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章 册封常在位,凤仪昭昭:母凭子贵封皇贵妃,挽袖清风依旧存在,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储秀宫的天还没亮透,檐角的铜铃就被晨风吹得叮当作响。瑶珈坐在梳妆台前,看着刘嬷嬷将一支赤金点翠步摇插进她的发髻 —— 这支步摇本该在选秀时就派上用场,如今却成了册封礼的点睛之笔。
“格格,您看这珠花配不配?” 春桃捧着个錾金托盘,里面摆着七八件首饰,件件都闪着莹润的光。她的手指在一支东珠流苏上顿了顿,那是康熙昨晚赏赐的珐琅彩茶具配套的首饰,珠子圆润得像刚剥壳的荔枝。
瑶珈摇摇头,指着一支银镀金嵌红宝石的小花:“就这个吧。”
刘嬷嬷愣了愣:“册封是大事,用银饰会不会太素净了?”
“素净些好。” 瑶珈望着镜中映出的赤金步摇,凤嘴衔着的东珠在晨光里流转,“德妃娘娘的册封礼用了九凤朝阳钗,惠妃娘娘戴了累丝嵌珠凤冠,我一个常在,犯不着抢她们的风头。”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王嬷嬷的声音:“完颜常在,吉时快到了,礼部的官员已经在宫门口候着了。”
瑶珈深吸一口气,站起身。身上的石青色常服早已换成了明黄色镶边的朝服,前后各绣着一块方形补子,上面用金线绣着缠枝莲纹 —— 这是常在品级的标志,虽不如妃嫔的凤凰纹样华贵,却也透着庄重。
走出东配殿,庭院里已经站满了人。礼部的两位官员穿着孔雀补子的朝服,手里捧着明黄色的册宝;储秀宫的太监宫女们按品级站成两排,连洒扫的小太监都换上了簇新的青布袍。
“完颜氏接旨。” 为首的礼部侍郎展开圣旨,声音在寂静的庭院里格外清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完颜氏瑶珈,淑慎温良,克娴于礼,着册封为常在,赐居储秀宫,钦此。”
瑶珈按照事先演练过的礼节,双膝跪地,双手接过圣旨,额头抵着冰凉的青石板:“臣妾完颜氏瑶珈,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阳光恰好越过宫墙,落在明黄色的圣旨上,烫金的字迹晃得人睁不开眼。瑶珈能感觉到身后无数道目光落在背上,有羡慕,有嫉妒,还有像王嬷嬷那样带着审视的打量。
礼官宣读完毕,又将一个鎏金铜印交到她手中。印面不大,只刻着 “完颜常在” 四个字,却沉甸甸的,硌得掌心发疼 —— 这便是她在后宫立足的凭证,轻如鸿毛,又重若千钧。
仪式简单却肃穆,前后不过一炷香的时间。礼部官员刚走,就有各宫的太监宫女前来道贺,捧着的礼盒堆在正殿的八仙桌上,很快就摞成了小山。
“这是德妃娘娘赏的苏绣屏风。”
“惠妃娘娘送了两匹杭绸。”
“宜妃娘娘的人说,这对玉如意是前年琉球进贡的。”
春桃一边登记礼单,一边小声念着,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像春蚕啃食桑叶。瑶珈坐在椅子上,看着那架德妃送的屏风 —— 上面绣着 “百鸟朝凤” 图,凤凰的眼睛用红宝石镶嵌,却偏偏在尾羽处用了几缕刺眼的金线,像是故意要压过周围的雀鸟。
“把这些都收进西配殿。” 瑶珈端起茶盏,水汽氤氲了她的眉眼,“德妃娘娘的屏风单独放,记得用锦布盖起来。”
刘嬷嬷会意,连忙指挥小太监们搬东西。春桃却有些不解:“常在,德妃娘娘特意让人送来的,盖起来是不是不太好?”
“盖起来才是敬着她。” 瑶珈吹了吹茶沫,“你想啊,要是屏风上的凤凰被太阳晒褪了色,是谁的罪过?”
春桃恍然大悟,吐了吐舌头:“还是常在想得周全。”
正说着,一个小太监跌跌撞撞跑进来,手里还攥着半块吃剩的点心:“回、回常在,皇上驾、驾临储秀宫了!”
满屋子的人都愣住了。按规矩,册封礼后皇上通常会翻牌子召幸,亲自驾临的情况少之又少。王嬷嬷最先反应过来,连忙喊道:“快!摆驾接驾!”
瑶珈还没来得及换下朝服,就被簇拥着迎出了宫门。康熙穿着石青色常服,正站在那棵老松树下,手里把玩着个核桃大小的玉佩。看到瑶珈一身朝服,他朗声笑道:“刚册封就穿得这么整齐,是等朕来验收成果吗?”
“臣妾参见皇上。” 瑶珈屈膝行礼,眼角的余光瞥见他身后跟着的李德全,正用帕子捂着嘴偷笑。
“起来吧。” 康熙伸手扶了她一把,指尖不经意划过她的手背,“听说你把德妃送的屏风收起来了?”
瑶珈心里一紧,面上却不动声色:“回皇上,那屏风太贵重,臣妾怕弄脏了,想找个妥当的地方供奉着。”
“你倒是细心。” 康熙笑着往里走,“不过也不必太过拘谨,后宫本就是个大家庭,互相送些物件,是常有的事。”
这话听着像是宽慰,瑶珈却听出了弦外之音。她跟在康熙身后,看着他走进正殿,目光在那些堆积如山的礼盒上扫了一圈,最后落在那个珐琅彩盖碗上 —— 那是昨晚刚摆出来的。
“这茶具用着还顺手?” 康熙拿起盖碗,轻轻撇去浮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