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的作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3章 菌战到底,末世种田录,无聊的作客,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经历了盐毒复发的挑战并成功建立起有效的排水系统后,林羽的目光转向了另一个长期困扰他的问题——霉菌感染。尽管他通过各种手段改善了土壤条件,并尝试种植不同种类的作物以增加多样性,但霉菌依旧像一个难以根除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这片试验田,威胁着他辛苦培育的每一株幼苗。
林羽深知,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单靠物理手段是远远不够的。霉菌的生命力极其顽强,简单的清除只能带来暂时的平静。他需要找到一种能够与霉菌抗衡的力量,从根本上打破这种生态失衡的局面,让希望的种子真正扎根。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思考,林羽决定从微生物的角度入手,试图培育出一种能够抑制霉菌生长的“拮抗菌群”,以毒攻毒。
这一大胆的想法并非凭空而来。事实上,在末世之前,林羽曾接触过一些关于农业微生物学的知识,了解到某些有益的细菌或真菌可以通过分泌特定物质,来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维持生态平衡。然而,末世后的资源匮乏使得实验条件极为有限,他没有专业的实验室和培养皿,他不得不依靠手头仅有的材料,凭借着记忆中的零星知识进行探索,每一步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一天,当林羽在清理洞穴内储存的食物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罐已经酸败、发出刺鼻异味的牛奶。这罐牛奶原本是为应急储备而存放的,但由于保存不当,早已彻底变质,表面甚至浮着一层霉绿色的斑点。正当他准备将其丢弃时,突然灵光一闪:或许可以从这看似无用的酸败牛奶中,提取出某种有益的微生物,用来对抗霉菌?这个念头如同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瞬间点亮了他心中的迷雾。
怀着一丝微弱却异常坚定的希望,林羽开始了这项充满未知的新实验。他首先将那罐酸败的牛奶小心地倒入一个干净的陶罐中,然后加入少量清水进行稀释,降低其酸度。接下来,他利用一根细长的树枝搅拌均匀,并用一块干净的布覆盖住罐口,防止灰尘和杂菌进入。为了模拟自然环境中的发酵过程,他特意将陶罐放置在一个相对温暖且通风良好的角落,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几天过去了,林羽每天都仔细观察着陶罐中液体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惊喜地发现液体表面开始出现一层薄薄的、乳白色的膜状物,这表明有新的微生物正在其中繁殖,如同生命的迹象。虽然还不确定这些微生物是否真的具有抑制霉菌的能力,但至少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预示着他的尝试有了初步的成功。于是,林羽决定进一步深入研究,验证其效果。
为了验证这些微生物的效果,林羽从试验田中选取了几块受到霉菌侵袭较为严重的区域作为实验样本,这些区域的幼苗已经病恹恹,奄奄一息。他小心翼翼地将那些经过发酵、含有潜在拮抗菌的液体均匀地浇灌到这些区域内,然后密切监测其后续反应,不敢放过任何一丝变化。与此同时,他还设立了对照组,不浇灌任何液体,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实验结果,确保实验的严谨性。
在最初的几天里,一切都显得异常平静,仿佛时间都凝固了一般。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那可恶的霉菌依旧如恶魔般肆虐着,毫不留情地侵蚀着幼苗。白色的菌丝宛如幽灵一般,缠绕着脆弱的幼苗,让人感到无比的绝望和无奈。
然而,就在第五天左右,林羽的目光突然被实验组中的一些植株所吸引。他定睛观察,惊讶地发现这些植株周围的情况似乎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原本肆意蔓延的霉斑,此刻竟然像是被某种神秘力量遏制住了一般,开始逐渐收敛。那些原本疯狂生长的菌丝,其生长速度也明显减缓,不再像之前那样咄咄逼人。
更令人欣喜的是,叶片上的病斑也不再像之前那样迅速扩展,而是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意外的发现,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黑暗的夜空,给林羽带来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日子一天天过去,越来越多的迹象如同夜空中的繁星一般,逐渐浮现出来。这些迹象无一不在表明,那些源自酸败牛奶的微生物,的确对霉菌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抑制作用。
在实验组的区域里,原本萎靡不振的植物们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新的生命力,它们的生长状况开始慢慢好转。原本泛黄的叶片逐渐恢复了翠绿,原本低垂的枝干也重新挺直了腰板。新生的嫩叶更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它们鲜嫩欲滴,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活力与希望。
然而,与实验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照组的情况。在对照组中,许多作物最终都未能逃脱霉菌的侵蚀,它们的叶片逐渐变得枯黄,枝干也逐渐干枯,最终在霉菌的肆虐下枯萎死亡。这一幕与实验组中植物的生机勃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仿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这样的对比结果,无疑是对林羽方法的有力证明。它充分显示出了林羽所采用的方法的可行性,也让人们对这种利用微生物抑制霉菌的方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尽管初步实验取得了成功,但林羽并未因此而满足。他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因为随着拮抗菌数量的增加,他很快意识到一个新的问题——土壤酸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