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连破两坞堡
以空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章 连破两坞堡,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以空空,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平带着一队亲卫在三四里地外全程观看了这场小规模的野外围歼战,得出的结论是:
无论是冷兵器时代、还是高科技火器时代,攻击敌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自己的攻击距离和攻击强度。
简而言之,就是“我能打得到你,你却打不到我,我还能破你的防,那你就只能等死了”!
战斗结束后,近卫旅旅长黄正带着近卫第一团团长张三、近卫第二团团长胡三、近卫第三团团长汤林,来到杨平身旁,由黄正向杨平做战斗汇报。
黄正虽然努力控制自己的表情,但激动的心情却怎么也压制不住:“报告都督,我们此战共击杀曹军177人,俘虏126人,无一人逃脱!
缴获甲胄300余套,武器……
另外,在他们的营地里,还缴获了数十石粮食、二十多顶帐篷,以及用于传讯的两匹战马。”
说到这里,黄正有些惋惜地说道,“曹军校尉那匹马被射死了,只能吃肉了。”
要知道,杨平的军中此时也只有5匹马,那是魏家用来撑面子用的,被杨平缴获以后,就当宝贝一样供着,
只是没有高桥马鞍和双边马凳,杨平这边也仅仅有几人能骑着马缓步前行,想训练骑兵不是那么容易的,即便如此,也抵挡不了手下军官们对战马的喜爱。
杨平问道:“我军的伤亡如何?”
作为这场战斗的总指挥,还是黄正来回答:“我军阵亡17人,伤41人。”
然后有些惭愧地说道,“没想到这支曹军竟是曹操起家的家底,数十名跟随曹操征战六七年的老卒,战斗经验极其丰富,即便是在溃散状态,也能组织起反击做困兽之斗。
我们的士兵战斗经验、作战素质以及身体体能与人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以至于打顺风仗还能遭到这么大的伤亡。”
在三国时代,任何一场战斗都不能指望做到零伤亡,歼灭敌军300精锐,己方伤亡50多人,已经堪称压倒性的胜利了。
杨平笑着对几位高级军官说道:“你们要记住我们部队的不足,以后要加强训练,提高我们的战斗力。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刚刚你们围歼的这支部队,绝对是当今天下最精锐的部队之一,甚至曹军之中,估计也没有第二支这样精锐的步兵了,所以你们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恭喜你们。”
张三、胡三、铁涛脸上也露出了骄傲的笑容。
随后,杨平又部署道:“近卫第一团押送俘虏、缴获物资随我回临颍城;
近卫第二团、第三团仍由黄正带领,携带40部床弩、40部投石机,速去东南方向十余里外的郑家坞堡,攻克他们,搬空他们!”
众军官齐声应是。
黄正带着队伍浩浩荡荡地沿着颍河向东南方而去,杨平则带着伤员、俘虏和缴获的物资向北渡过颍河,回到临颍城内。
在杨平回到临颍城的时候,东南方向30余里外的陈家坞堡,此时已经是喊杀声震天……
因为前几日连日春雨绵绵,道路泥泞,携带40部床弩、40部投石机的牛壮所部行进异常艰难,用了将近两个时辰才到达陈家坞堡外。
熟知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西晋经过八王之乱后,中华大地有一段时期被称为“五胡乱华”,也有一个词叫“衣冠南渡”。
而当时的中原大地真实的情况却是——有实力的世家大族纷纷建起一个个深壕坚壁的坞堡。
各方胡人在这些坞堡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不得不和这些世家大族、地主豪强展开合作。
东汉末年的地主坞堡,还没有五胡乱华时期那么坚固,以牛壮眼前的郑家、陈家坞堡为例:
其周长约有3里,由高度两丈、宽度3尺的夯土高墙围着,每隔50步便建一座箭塔。
在高墙外五六丈的地方,是一道宽度约两丈、深度一丈多的壕沟。
整个坞堡只在正南方有一个大门,建有城门楼子,另外还有几座小门,但是这些门很容易就能被堵上。
牛壮率领战兵600、辅兵四百多人,总数一千多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陈家而来。
陈家前出四五里地的庄客早就报知庄内,陈家的家主陈正当即召集庄内的庄客、佃户,由陈家子弟组成的卫队进行编组,400多人登上一个个箭塔展开防御。
在护民军团攻击陈家坞堡之前,陈家凭借坚固的堡垒,已经抵挡了数波流民的攻击,最高峰时甚至有近万流民攻击陈家坞堡,但因为缺少武器装备、工程器械,都被陈家给挺了过来。
所以,陈家人对这座坚固的堡垒很信任,听说曹操和黄巾军在附近交战,也没有准备逃跑的打算,而是加强战备、坚守坞堡。
所以,当牛壮率部赶到时,就看到了一个戒备森严的小型军事堡垒。
牛壮十分勇武,但称不上有智慧,不过杨平给他配备的两个副手——原禁卫团第四大队大队长袁培(这是个悍不畏死的家伙,曾在西城墙血战不退,现任近卫旅第四团团长)
和第五团团长李忠(这是一个头脑极其灵活的家伙),三人组商议完对策后,看着自己携带的武器装备,决定用杨平给他们提供的攻城方式之一,直接强攻!
他们将队伍带到陈家坞堡正南方的大门前百丈处开始列队,
两个精锐步兵团分列左右,由80辆双轮架子车组成的床弩和投石机部队则列阵中央。
列阵完毕后,牛壮连前去招降的废话都没有说,整支队伍就踏着泥泞的地面缓缓向高墙靠近。
黄泥迅速裹满了士兵们的草鞋,溅起的泥浆喷在脸上和身上,这些前进的士兵毫不在意,只是紧紧拿着手中的武器,听着各大队敲出的鼓点稳步向前,如一面滚动的城墙向前压去。
离高墙70步时,陈家坞堡上有按捺不住的守兵已经开始拉弓放箭,但这些箭基本没什么准头,偶尔有一两支飞进整齐的队列里,也无法对穿着铁甲、拿盾牌的护民军团士兵造成任何伤害。
60步时,随着号角响起,缓缓而进的队伍立即停下。
“咯吱咯吱”,这是床弩上弦的声音;
“咔嚓咔嚓”,这是投石机大臂被拉下的声音。
“射!”
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十支粗壮的木制弩箭齐齐发射,直接洞穿了3尺多厚的夯土墙。
“嗖嗖嗖”,第二排十支弩箭发射,紧接着是第三排、第四排,第四排发完以后,第一排装填完毕的继续发射。
三轮下来,120支特制的木制弩箭,集中射击了陈家坞堡大门东面20步的位置,将这一段宽度约为十步的夯土墙射得千疮百孔。
“投!”
第一排十部投石机装上十余斤的石块,向被弩箭射得千疮百孔的区域砸去,由于准头不足,只有一两枚砸中,让那段土墙晃了晃。
随后,第二排、第三排、第四排投石机继续发射,三轮下来,120枚石头命中了约20块,那段长度十多步的土墙再也支撑不住,轰然倒塌。
陈家以为屏障的高墙,就这么被破了!
完成破墙任务的床弩兵和投石机,开始向缺口两侧的箭塔进行攻击,近卫旅的士兵则开始用长弓改造的弩箭,配合床弩、投石机对缺口两侧进行压制。
“近卫第四团,跟我上!”穿着铁甲的袁培手拿一根长度八尺的狼牙棒,带着第四团的200多战士,以小队为单位列着鸳鸯阵缓缓向前。
在他们的前边,是一个辅兵大队50人抬着8个宽宽的梯子,这些梯子上面全部钉着木板。
他们在100多弩手以及三弓床弩和投石机的掩护下靠近壕沟,半丈宽、三丈长的梯子迅速被并排放置在壕沟上,形成了一道宽度四丈的行军通道。
陈家人能抵挡数波流民的冲击确实是有两把刷子:
陈家家主穿着私藏的铠甲,在城门楼上看到土墙被轰塌以后,直接对着身后的陈家子弟动员道:
“各位叔伯、兄弟子侄,贼军凶猛,看其旗号应是太平民团杨贼所部。
上月,杨贼破魏家坞堡后,魏家老幼尽数被杀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