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十年读者见面会的集体告白
菇凉娟娟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9章 十年读者见面会的集体告白,清冷学姐收留了我破碎的青春,菇凉娟娟姐,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窗外的合唱声浪越来越高,粉丝们清亮而真挚的歌声穿透隔音并不好的墙壁,顽强地钻了进来:“……躺在你学校的操场看星空,教室里的灯还亮着你没走……” 正是这首他曾在无数个深夜,戴着耳机单曲循环、陪伴他写下《银河车站》最初几万字的歌。
怀中真实的暖意与记忆中那个冰冷雨夜的绝望激烈地碰撞。曹峰的手臂收得更紧,仿佛要将林小满揉进自己的骨血里,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沙哑和浓重的鼻音:“小满……没有你冲进来抢下那些纸,就没有今天……没有这一切。” 他的嘴唇贴着她的鬓角,气息灼热。
“少肉麻。”林小满在他怀里动了动,声音闷闷的,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哽咽,却努力维持着轻快的语调,“主要还是曹老师才华横溢,金子总会发光嘛。我嘛,顶多算个……嗯,早期风险投资人?”她抬起头,眼尾还带着一点红,却笑得狡黠,“投资回报率超高哦,曹老板。”
曹峰看着她,那笑容像一道光,驱散了记忆里暴雨的阴冷。他俯下身,珍重地吻去她眼睫上残留的一点湿意,然后是额头,最后轻轻落在她的唇上。一个带着无尽感激和承诺的吻。窗外的歌声成了此刻最温柔的背景音。
深夜的城市沉入静谧。推开家门,玄关温暖的感应灯自动亮起。曹峰脱下外套,目光习惯性地投向走廊尽头的书房——门缝下透出一线暖黄的光。
他放轻脚步走过去,轻轻推开虚掩的门。
书房里只亮着一盏小小的台灯,光线柔和地笼着书桌。林小满背对着门口,微微弓着背,正聚精会神地伏案忙碌着。她左手边摊开着一本崭新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的精装书,深蓝的底色上,只有两个银色的艺术字:《光年》。右手边,放着一本看起来极其破旧、书页泛黄卷边的平装书,书脊上的烫金书名“银河车站”已经磨损得几乎难以辨认——那是十年前初版的样书,早已绝版。
她正小心翼翼地从一叠印着北极星图案的便利贴里撕下一张,神情专注得像在进行某种神圣的仪式。然后,她拿起笔,在那张小小的蓝色便利贴上,一笔一划,极其认真地写着什么。写完后,她仔细地将便利贴的边角抚平,贴在了那本崭新《光年》的纯白色扉页中央。
做完这一切,她似乎松了口气,肩膀微微放松下来,带着一种心满意足的疲惫。
“偷偷摸摸干什么呢?”曹峰的声音带着笑意,突然在安静的房间里响起。
“啊!”林小满像只受惊的兔子,猛地一颤,手忙脚乱地合上《光年》的书页,试图用身体挡住那本旧书,脸颊瞬间飞起两朵红晕,“没……没什么!你怎么走路没声音的!”
“在自己家还得踏正步?”曹峰挑眉,故意板起脸,大步走过去。林小满还想护着,却被他轻易地绕过,一把将那本崭新的《光年》抢到了手里。
“喂!曹峰!还给我!”林小满跳起来去抢,又羞又急。
曹峰仗着身高优势轻松地举高手臂,另一只手迅速翻开了书的硬质封面。纯白的扉页上,那张淡蓝色的便利贴无比醒目。上面是她娟秀又带着点孩子气的字迹:
**“致第42号读者:
这次换我等你的新故事。
——永远的第一个读者”**
便利贴的右下角,还用蓝色的圆珠笔画着一个歪歪扭扭的、五角不那么对称的北极星图案。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一股滚烫的热流猛地冲上曹峰的鼻腔和眼眶。他认得这个图案!十年前,在他终于签约、拿到那笔微薄但意义重大的预付稿费后,他咬牙买了一本当时还算昂贵的精装笔记本。扉页上,他写下“致永远的第一个读者——林小满”,然后笨拙地画了一个同样歪歪扭扭的星星。林小满当时指着那个星星笑得前仰后合,说他画得像被踩扁的海星,然后夺过笔,在旁边画了一个同样“抽象”的、自称是“艺术变形”的北极星,就是此刻便利贴上的这个模样。
原来她都记得。记得那个寒酸的笔记本,记得那个丑陋的涂鸦,记得“42”这个只属于他们之间的、关于“第一个读者”和“宇宙终极答案”的隐秘玩笑。
他猛地转过身,紧紧抱住了还在试图抢书的林小满。他的拥抱用力得让她几乎喘不过气,下巴抵着她的发顶,胸腔剧烈地起伏着,所有汹涌的情绪堵在喉咙口,最终只化作一声低沉压抑的哽咽。
林小满安静下来,不再挣扎,只是伸出手,轻轻环住他的腰,脸颊贴在他剧烈跳动的心口,感受着他无声的激荡。台灯的光晕温柔地笼罩着他们相拥的身影。
过了许久,曹峰才缓缓松开她。他没有说话,只是拿起桌上那支林小满刚刚用过的笔,深吸一口气,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庄重,翻开了《光年》厚厚的手稿,径直翻到最后一页空白的稿纸。
笔尖悬停在纸页上方,微微颤抖了一下。然后,他落下笔,力透纸背,写下两行字:
**“故事的开始是你,结局也是。
这便是我所理解的,命运最好的馈赠。”**
写完,他放下笔,拿起桌上那本破旧泛黄的《银河车站》初版样书。书页早已脆弱,翻动时发出轻微的、仿佛随时会碎裂的声响。他翻到扉页。
泛黄粗糙的纸张上,是十年前他青涩的字迹:
**“致永远的第一个读者——林小满
愿这本书的光,能照亮你前行的路,哪怕只有一瞬。
——曹峰”**
在题字的下方,空白处,果然也有一个用蓝色圆珠笔画的、同样歪歪扭扭的五角星。岁月的侵蚀让蓝色的墨迹有些晕开,却依旧清晰。旁边,还有一行后来添上的、更娟秀些的小字,墨色也显得新一些:
**“极光下的等待,从来不是单向的。光已收到,路在脚下。——第一个读者”**
曹峰的手指,带着一种无法言喻的温柔,轻轻抚过扉页上那新旧交叠的字迹和那颗跨越了十年时光的、笨拙的北极星。墨迹的凹凸感,纸张粗糙的纹理,都清晰地印在指尖。
他将这本旧书轻轻放在那本崭新的《光年》旁边。两本书并排躺在柔和的灯光下,像两个并肩而立的沉默见证者。一本承载着风雨飘摇的起点,墨迹陈旧,书页泛黄卷曲,散发着时光的尘埃味道;另一本则散发着油墨的清香,纸张挺括,封面的深蓝如同蕴藏着无尽星光的宇宙,代表着充满可能的未来。
林小满静静地靠了过来,将头轻轻倚在他的肩膀上,目光同样落在这两本书上。她的手指伸过去,指尖同时触碰着新旧两本书的封面,如同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窗外,初夏的夜晚温柔而深沉。城市的灯火在远处流淌成模糊的光河。不知何时,第一声试探性的蝉鸣小心翼翼地响起,“唧——”地一声,划破了夜的寂静。紧接着,仿佛得到了信号,更多的蝉鸣从四面八方、从浓密的树荫深处此起彼伏地应和起来,汇成一片充满生命力的、不知疲倦的夏夜交响。
这新生的、略显聒噪的声浪涌进静谧的书房,却奇异地没有打破室内的安宁,反而像一层温暖的背景音,将这一方小小的天地温柔地包裹起来。
台灯的光晕柔和地铺洒在书桌上。两本并排的书,一旧一新,像两块沉默的界碑,标记着一段旅程的起点与延伸的方向。而在那纯白与泛黄的扉页之间,两颗由墨迹绘就的、歪歪扭扭的北极星,穿透了十年的雨雪风霜,隔着纸页的厚度,无声地对望着。
永恒,或许就藏在这墨痕与灯光交织的静默一瞬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