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3章 保守御史
古月墨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番外第3章 保守御史,正德变法:捡到历史学生的书包,古月墨海,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忠面露难色:「可这「验铜片」的硫磺配比......」
「就说是《抱朴子》里的「点铜成金」术,」朱厚照冷笑,「反正士大夫看不懂。」他摸出书包里的「明代匠作制度考」残页,现代印刷的「光谱分析」四字在火光中若隐若现,「告诉陈大锤,松烟墨加硝石晶簇,就能让铅砂现形。」
次日·文华殿朝会,周洪谟再次上疏,这次竟联合了礼部尚书:「陛下,山西匠人私改炉型,致炮管炸裂,此乃「变乱祖制」之果!」
朱厚照不慌不忙,命张忠呈上验铜片:「诸位爱卿且看,这是考工院新制「太宗验铜片」,遇铅砂则显青斑。」他示意匠人当场演示,松烟墨浸过的铁片接触炮管残片,果然泛起青黑。
李东阳趁机道:「若不是考工院改良验铜法,这等「毒铜」恐已流入边军。周御史,你说这「变乱祖制」,究竟是谁在乱?」
周洪谟哑口无言,却见林瀚出列:「陛下,验铜片虽妙,却非我朝旧制,恐启「以术乱法」之端......」
「林尚书可知,」朱厚照突然打断,「去年宣府之战,因铜料夹砂,我军火铳哑火率达六成?」他掷出锦衣卫密报,「蒙古小王子用的火铳,铅砂含量不足一成!」
殿内哗然。杨廷和趁机递上《铜政疏》:「陛下,臣请将验铜权收归考工院,凡铜料入官库,需经「三炼三验」。」
朱厚照扫视群臣,目光落在林瀚煞白的脸上:「准奏。即日起,林尚书协理考工院验铜事宜,务必让「太宗验铜法」三月内遍行天下。」
退朝时,周洪谟被杨廷和叫住。「周御史啊,」杨廷和捋着胡须,「皇上此举,既是保边,也是保你我。若真让蒙古人得了纯铜火器,你我头顶的乌纱帽,怕是都要难保。」
周洪谟望着杨廷和袖口露出的「工禾」纹暗记,忽然想起今早看见的匠人抬着「工」字旗走过长安街,旗面上「以工兴国」四字刺得他眼眶生疼。他终于明白,所谓「复古改制」,不过是皇上手里的秤杆,左边放着「祖宗」,右边放着「实务」,而他们这些士大夫,不过是秤盘里的砝码。
当夜·废窑厂,陈大锤将验铜片浸入松烟墨汁,月光下,铁片渐渐泛起青斑。赵铁柱盯着青斑,忽然扯下袖口的「火德」纹补丁:「他娘的,林瀚那老贼,果然拿咱们的命换银子!」
年轻匠人李四捡起《洪武工器要略》,指着「反射炉」图示:「陈头儿,这图真不是洋人画的?」
陈大锤抬手就是一巴掌:「管他是谁画的!能让咱吃饱饭,能让咱儿子考秀才,就是好图!」他望向远处紫禁城的轮廓,雪后的宫墙白得刺眼,「记住,从今天起,咱的活儿,叫「复太宗旧制」。」
赵铁柱摸着验铜片上的「工」字暗记,忽然笑了:「陈头儿,你说皇上为啥这么帮咱匠人?」
陈大锤望着炉火,想起朱厚照袖口露出的书包带——那材质他从未见过,却听张忠说是什么「未来之物」。「为啥?」他往炉中添了块松炭,「因为咱手里的活儿,能让大明朝硬起来。」
雪粒子扑在废窑厂的破窗上,炉火将匠人们的影子投在墙上,影影绰绰,像极了《洪武工器要略》里的铸炮图。陈大锤摸出怀里的铁珠,珠底「景明」二字与炉中火光交相辉映,他忽然明白,皇上要的不是什么「太宗显灵」,而是让匠人挺直腰杆,让大明的火器,比蒙古人的更硬、更准、更狠。
这一夜,紫禁城的雪越下越大,而废窑厂的炉火,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炽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