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锦衣卫
爱吃葡萄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章 锦衣卫,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爱吃葡萄皮,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毛骧已在此伫立许久,甚至双腿都有些麻木了。
但他依然默不作声,宛如真正的雕像般坚守岗位。
身为锦衣卫指挥使,外表风光无限,但他内心明白,自己不过是朱元璋的仆从罢了。
他并非朝廷中的寻常官员,只向皇帝一人效忠,也因此更懂得朱元璋这位霸主的脾性。
称其有远见则曰智珠在握,谓之固执亦可说是刚愎自用。
在他面前,只需尽职尽责即可,其余之事不必过问,无需留心,也无需打听。
否则,再风光无限的人也可能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这并不难理解。
不知过了多久,毛骧站得有些恍惚时,才听见朱元璋漫不经心地下令道:
“赐座!”
毛骧立刻警觉,习惯性地拱手谢恩:“谢陛下!”
即便此刻他的双腿已麻木不堪,疼痛难当,但他面对宋利搬来的凳子时,依旧只敢坐下半个屁股,身子更是挺得笔直,丝毫不敢懈怠。
朱元璋目光微露赞赏之色,却淡淡开口问道:“这几日,李家可热闹得很啊!”
李家?
指的自然就是如今气势汹汹的韩国公李善长的家族。
“回禀陛下,韩国公府的探子汇报,近来府上宾客络绎不绝,门庭若市。”
“自早朝结束至夜禁开始,韩国公府前始终人流不息。”
“详细的进出名单在此,请陛下过目!”
毛骧毫不犹豫地从怀中取出厚厚一叠纸,毕恭毕敬地双手递给了旁边的宋利。
宋利接过之后,动作流畅地弯腰将名单呈给朱元璋。
老朱对毛骧能随手拿出这份名单毫不惊讶。
甚至可以说,如果毛骧拿不出这份名单,今日恐怕免不了要挨一顿棍棒。
作为由他主导建立的情报机构,表面上的任务是侦查全国,但实际上主要针对文武百官。
无论是京城的诸多官员,还是派驻各地的封疆大吏,都在锦衣卫的严密监控之下。
对内,府中有锦衣卫秘密安插的探子;对外,则有乔装改扮的番子监视一切动态。
可以说,大明所有官员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第一时间传到毛骧这里,再经他整理后上报给皇帝朱元璋。
看着手中的名单,朱元璋翻阅的速度越来越快,最后重重拍在御案上,脸色冷若冰霜。
“好大的排场!”
“真是威风得很!”
“看看这些人,多机灵!”
“人人都说要保持文人的气节,可一旦要讨好李善长,这些气节就全没了!”
……
毛骧本以为皇帝看了这份名单后,会狠狠责骂李善长。
毕竟刚上任就广结党羽,这态度未免也太嚣张了。
然而皇帝对李善长只字未提,反倒把矛头指向那些谄媚的中低级官吏。
他哪里知道,在朱元璋看来,自从李善长撺掇众人推自己当丞相起,李善长在他心中就已成死人。
不过是在等合适的机会下手罢了。
所以他才觉得这些中低级官员特别刺眼。
这天下是老子朱重八打下来的,是我们朱家的。
我们不过是选出个总管罢了,你们本就是我们朱家的手下,不好好为朱家效力,反而一门心思巴结总管,到底想干什么?
不过此时马皇后还健在,朱标和朱雄英父子也没死,朱元璋还未变成那个一皱眉就要如麻的。
所以,这些官吏暂时逃过一劫,但将来是否会被清算,不得而知。
深吸一口气后,朱元璋看向毛骧,沉声问:
“胡惟庸最近如何?真的只是养病吗?”
毛骧神色复杂地犹豫了一下,又从怀中取出一份寥寥数页的奏报递给宋濂。
“陛下,胡学士近来性情大变。”
“他每日不是在后院池塘垂钓,就是在姬妾群里饮酒作乐。”
“偶尔也会请御医诊脉调养,可除此之外,府门紧闭,与外界毫无往来。”
朱元璋听罢,猛地抬头,虎目寒光逼人,厉声问毛骧:
“真的与任何人都没有联系?”
毛骧连忙起身拱手回答:“内外都有人严密监视,臣可以保证,胡学士确实未与任何人接触。”
“刚才呈上的奏报中列出的名单,都是近期想要拜访胡学士却被拒之门外的人。”
“臣以项上人头担保,除了几名御医,胡府绝无人进出!”
朱元璋听了这话,眉头皱得更深了。
胡惟庸这小子,是转性了吗?
还是真的经历了一场劫难后,看破了红尘?
当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如今却真的关门谢客,过起了闲适的小日子?
更让人费解的是,按照文官的惯例,像丞相这样的职位,通常需要三次辞呈才能被准许离职,这也是君臣间默认的默契。
这样做,本是为了彰显君主对臣子的重视。
然而,这位丞相刚递上第一份辞呈,就被免去了职务,这未免太干脆了吧?他难道真的心甘情愿?
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这里面肯定有什么猫腻。
胡惟庸什么时候学会韬光养晦了?
最诡异的是,胡惟庸刚刚生了一场大病,还丢了官职,现在深居简出倒也合乎常理,朱元璋也挑不出错来。
这个胡惟庸,真是越来越让人捉摸不透了。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
明朝初期,虽然因胡惟庸突然卸任、李善长崭露头角而引发了一些动荡,但最终还是恢复了平静。
尤其是胡惟庸闭门谢客,不与外界往来的方式,让那些暗中期待渔翁得利的人恼火不已。
他们比朱元璋还要生气。
毕竟,在他们看来,胡惟庸身为丞相,怎么能如此消极对待?
那可是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啊,应该积极行动,带领一帮人与李善长对抗才是。
可事实却是,胡惟庸府门紧闭,无人能轻易进入。
除了偶尔采购生活用品的仆人和偶尔拜访的御医外,府邸愈发低调。
渐渐地,大家也习惯了官场中少了胡惟庸的身影,甚至听到他的名字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这一晃,半个多月过去了。
李善长在丞相的位置上逐渐展现出自己的手腕。
他毕竟是老臣,权力欲望虽强,但能力不容小觑。
新官上任三把火,刚爬到丞相高位的李善长,最近这段时间格外努力工作。
但他不知道的是,一个巨大的陷阱正在等着他。
大内深处,朱元璋并未端坐于那至尊至贵的龙椅之上,而是宛如一位乡间老农般半靠在石阶上,冷眼盯着面前的毛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