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论语都不会
爱吃葡萄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1章 论语都不会,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爱吃葡萄皮,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回皇上,前几天就已经结束了,现在正在批阅卷子呢!”
朱元璋听了,也没再多说什么。
他每日要处理的事务堆积如山,能记住这样的小事,已是难得。
朱元璋似乎只是随口一问,并没有过多在意。
不过,当他目光扫过站在对面,仿佛隐形般的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时,忽然心中一动。
“毛骧,朕问你,这次胡惟庸亲自出题了吗?”
朱元璋随口一问,毛骧却不敢怠慢,他毕恭毕敬地回答道:
“陛下,此次院试,胡大人一如既往,只出了最后一题。”
朱元璋一听,眉头微微一动,稍作迟疑后,轻声问道:
“那……这次院试,可有考生抱怨惟庸出题太难,最后闹出是非的?”
毛骧心中暗自感慨:
‘胡大人真是深受圣眷啊!’
虽然羡慕,但毛骧不敢耽搁,立刻答道:
“回陛下,胡大人此次出题虽然依旧难度不小,但考生们并无怨言。”
“毕竟胡大人这次出的可是正经的经义题。”
朱元璋一听胡惟庸出题难却无人抱怨,顿时来了兴趣。
他放下手中的朱笔,嘴角微扬,朗声道:
“说说,胡惟庸出了什么题,居然能让人心服口服?”
“要知道,那些酸儒可不是好对付的,咱可没少被他们顶撞过。”
“要说他们顾忌胡惟庸的官职和名声,咱是绝对不信的!”
毛骧心中暗暗叫苦。
同样是替皇帝办事,为何胡惟庸就能如此得信任?自己但凡做点什么,皇帝总要怀疑自己是否另有心思。
不过,他还是规规矩矩地答道:
“回陛下,胡大人的题虽然难,但确实是经义题。”
“胡大人出题为:君夫人阳货欲,以这六字为题,要求写一篇策论。”
朱元璋一听,差点把刚喝到嘴里的茶水喷出来。
“什么?”
毛骧不敢拖延,赶紧解释。
等他说完这题的破题思路后,朱元璋恍然大悟,一拍御案道:
“我就说嘛!胡惟庸办事还是有章法的!”
“既然是《论语》中的句子,那些考生做不出来,怪得了谁?”
“咱当年虽然不识字,后来可是学过的。”
“读书人背书,不就是从《论语》开始的吗?”
“这要是《论语》里的题都做不出来,还能怪谁?”
“胡惟庸没错!”
说到这里,朱元璋甚至主动为胡惟庸辩解。
“胡惟庸想必也是关心那些学子!”
“院试是童子试的最后一关,让他们考考典籍,体会温故知新的道理,有什么错?”
“毛骧啊,你看,胡惟庸有意栽培,这些学子也懂规矩,不吵不闹。”
“这多好!”
“只是这考题,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啊!”
朱元璋低声自语。
他刚才也差点误解了,幸好毛骧解释得及时,否则就要出丑了。
(本章完)
------------
胡府内,胡惟庸此刻显得有些焦虑。
局势似乎有些不对了。
他坐在书房,目光凝视着面前的那杯茶,久久沉默。
他心烦意乱并非没有原因。
他本是个只想躺平的咸鱼,躲朱元璋还来不及。
可一不留神,胡仁彬和胡馨月就冒出头了。
他们不过参加了一场再普通不过的皇家宴会,与同龄人见见面而已。
谁知胡馨月差点成了太子妃!
那可是什么结局?
那意味着彻底陷入了皇权更迭的漩涡。
要知道,朱元璋、朱标、朱允炆、朱棣,他们祖孙三代掀起的波澜可不小。
胡惟庸原本的打算是远远旁观,不掺和。
结果不知不觉间,事情就变得如此高调。
最让他恼火的是朱元璋。
你想娶我家侄女当儿媳妇,好歹先跟我商量一下吧。
偏偏一声不吭,直接压着李善长低头,四处宣扬胡某人的“威名”!
这下好了,全天下都知道胡某人是个能让当朝李善长退婚的“狠人”了。
这简直让人抓狂!
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
他一心只想过着潜水、躺平、咸鱼的日子,怎么就冒头了呢?
而且看这势头,风头只会越来越大。
要是这样下去,朱元璋会放任他在外逍遥?
将来无论是朱标还是朱允炆,会让他继续在外逍遥快活?
即便是朱棣,也不可能任由我这样的人在外逍遥自在。
真是倒霉!
胡惟庸狠狠地喝下了眼前那杯已经微凉的茶,朝外喊了一声:“来人。”
胡义进来后,胡惟庸缓缓吩咐道:“胡义,去街上打探一下消息。
这次的考题又是我出的,去问问,骂我的人多不多。
最好能打听打听,看有没有人打算告御状之类的。”
胡义一听这话,心里顿时一紧,脸色也变得有些难看。
自家老爷这是又惹了什么麻烦?前两次出题引起的,他至今还记忆犹新。
要不是老爷深受陛下信任,恐怕早就被罢官去爵,甚至可能流放抄家。
可老爷明明吃过亏,怎么还乐此不疲?又来这一出?
尽管心里满是无奈,胡义却没有多说什么。
既然老爷吩咐了,他只能照办。
至于其他的话,等找到合适的机会再跟老爷说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