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上眼药成功!
爱吃葡萄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章 上眼药成功!,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爱吃葡萄皮,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臣辛苦了一辈子,如今已近不惑之年,经历得太多,看得也太多。”
“臣曾随陛下征战沙场,也曾立于朝堂执掌天下。”
“臣这一生,值了,也累了。”
“臣现在只想安安静静地享受生活。”
“官,臣是真不想再当了!”
朱元璋一听这话,顿时愣住了,与马皇后对视一眼。
他们这才想起,胡惟庸之前大病一场,差点没挺过来。
如今这翰林学士的职位,不过是个虚衔,并非让他真正履职。
马皇后也感慨道。
“惟庸啊!你这年纪也不算大,怎么就如此安于现状了呢?”
“以前咱们夸人,都说谁谁谁有之才,可究竟有没有,谁也不知道。”
“可你是真有啊!”
“当初你当不也当得挺好的嘛!”
“唉,你怎么就没了做官的心思了呢!”
马皇后真心觉得胡惟庸是个难得的人才。
尤其是考虑到他的年纪和能力,绝对是能辅佐朱标上位的得力之臣。
最关键的是,从今天的接触来看。
胡惟庸不知是重病后大彻大悟,还是年纪大了看开了。
至少在马皇后眼里,他比起早些年,戾气消失了,人变得随和了,与他们一家相处也愈发坦然了。
这种亲近和自然,尤为难得。
在马皇后看来,这正是心胸坦荡、无欲则刚的表现。
这样的好臣子,不能留下,实在太可惜了。
可她觉得可惜,胡惟庸却一点也不觉得。
顺着马皇后的话,胡惟庸看似随意地说道。
“皇后,此事有何可惜之处?”
“臣确实曾位居丞相,可如今李善长、杨宪不也颇为得力?”
“我大明英才辈出,又岂是独臣一人!”
“他们二人如今分任左右丞相,政绩甚至胜过臣当年!”
这番话显得格外豁达。
至少朱标与马皇后都觉得胡惟庸表现得十分大度。
毕竟,其他朝臣若遇此等晋升良机,必然紧紧抓住不放。
然而,胡惟庸却显得异常坦然。
只是他们不知道,胡惟庸所想的并非官职升迁。
他心里盘算的是如何与杨宪算一算旧账。
听完这番话,朱元璋脸上的笑容变得意味深长,看似随意地说道:“惟庸啊,你若无意于此,便安心养病,朕不强求。”
“不过,朕有时心烦意乱、思虑不明时,你可不能袖手旁观。”
“得帮朕分担一二啊!”
“至于标儿,你也是朕的老弟兄了,将来他有何事找你,你可不能推辞!”
胡惟庸闻言,心中暗喜,升官的总算过去了。
这下可好。
“陛下,您这话言重了!”
“即便您未曾吩咐,之前您让臣主持科考,臣难道未曾尽心?”
“今日这土豆,臣也是主动献上的!”
“臣虽未在朝堂上为陛下效力,但这份心意,臣自认还算真诚!”
朱元璋听罢,哈哈一笑,认可了胡惟庸的说法。
二人又对饮了两杯后,朱元璋忽然看似随意地问道:“惟庸,你觉得杨宪此人,做丞相可算称职?”
一听这话,胡惟庸脸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是一阵窃喜。
终于来了!
他等的就是这样的问题。
“陛下,依臣之见,杨宪此人,无论手段、学识还是眼光,皆是上乘。”
“若得陛下重用,假以时日,定能成为百官之楷模,此人颇具千古名相之资!”
朱元璋略显惊讶地看向胡惟庸。
“惟庸,你对杨宪评价如此之高?”
胡惟庸毫不避讳地点了点头,坦然道:“臣当年读书不足,根底终究浅薄了些。”
“在这方面,无论是杨宪还是李善长,都比臣要出色。”
“臣已经不在乎仕途了,所以在陛下面前自然直言不讳!”
其实!
胡大老爷是那种被狗咬了一口,回头就提着刀把狗砍了煮汤的人。
他从不掩饰自己小心眼的性格,记仇是他的标签。
所以,这段时间杨宪一直上蹿下跳地针对他,胡大老爷怎么会不记在心里?
不过,胡大老爷不会轻易开口。
弹劾?
那根本没用!
在朱元璋这里,对重要人物来说,弹劾简直是白费力气。
只有上眼药才管用!
朱元璋想除掉的人,不用弹劾也得死;
朱元璋想保住的人,再怎么弹劾也纹丝不动。
因此,深知朱元璋脾性,并且明白他有意除掉杨宪的胡惟庸,不仅不贬低他,反而要夸他!
因为胡惟庸很清楚,丞相之位在朱元璋眼里就是个眼中钉、肉中刺。
现在他把杨宪吹捧成千古名相、百官楷模,朱元璋心里能舒服才怪!
可偏偏,谁也不能说胡惟庸做得不对,甚至传出去了,大家还得夸胡惟庸心胸宽广、不计前嫌。
事实呢?
刚才胡惟庸已经注意到朱元璋眼中一闪而过的寒意。
上眼药成功!
爽啊!
之后,无论是朱元璋、马皇后、朱标一家,还是胡惟庸自己,都没再提这件事。
舒舒服服吃过午饭后,抱着朱元璋赏赐的一堆金银珠宝、字画古董,胡惟庸心满意足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