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锦衣卫
爱吃葡萄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章 锦衣卫,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爱吃葡萄皮,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毛骧,你给朕说说!”
“为何那些上户部报备钱粮的官员所持账册为空白,却又有当地官印?”
“而且,朕查了一下,这样的事似乎并非首次发生。”
“为何朕之前竟毫不知情?”
毛骧额头渗出冷汗,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他知道,朱元璋是真的生气了,若他无法给出一个令人心安的答复,今日怕是难逃一劫。
“陛下,这事锦衣卫确实察觉过,但小人真不知这样做违背圣意。”
“发现此事后,小人特意去问过户部堂官,问这样做是否妥当。”
“当时户部堂官回应称,地方官员到户部报账时,途中常有损耗,所以账册上官印数字难免对不上。”
“为此,必须将账册退回原地重写后再送回户部,才能完成销账。”
“这一来一去,耗费的人力物力颇多。”
“于是,各地依照前朝旧例,预先准备好空白账册并盖好官印,到了户部后,现场核实钱粮后重新填写账册,既节省了资源又不误事。”
“小人听了觉得有理,况且各地皆如此操作,所以未曾上报,实乃小人之罪!”
朱元璋听至此处,眼角微微颤动,太阳穴处更是青筋暴起。
但他出口的话语却平静得毫无波澜。
“前朝?也就是说,元朝时就这般行事了?”
“嗯,他们倒是想得周全!”
“这样确实免去了驿站来回奔波,省了不少开销和时间。”
“锦衣卫本非六部五司出身,对这些细节并不清楚,朕也不会责怪你。”
“不过……毛骧,往后你若遇到不懂之事,莫要自行揣测,直接报上来!”
毛骧连头也不敢抬,深深伏在地上,听到这话不但未觉安心,反而愈加谨慎,连忙回答:“是,陛下!”
“退下吧!”
待毛骧战战兢兢、轻脚轻手离去后,朱元璋终于按捺不住,猛然站起,一脚踢向御案。
原本平静如水的脸上此刻因愤怒而涨得通红。
“叛逆奸佞!贪赃枉法之徒!”
“这是当我们是无知愚民吗?”
“所有人都明白,就我们被蒙在鼓里。”
“真是越来越有能耐了!”
“宋利,传李善长!”
一直隐匿于暗处几乎无人察觉的宋利听到指令,立刻俯身领命,小心翼翼地沿着墙壁退到殿外,动作轻巧而迅速。
身为陪伴朱元璋多年的贴身宦官,他深知此时朱皇帝的愤怒非同小可。
而且,朱皇帝生性固执,在盛怒之下,除了后宫的马皇后可能劝得住外,其余人若贸然上前,只会自取其辱,甚至遭遇杀身之祸。
因此,他明智地选择尽快完成差遣任务。
不久之后,步履急促的当朝李善长匆匆赶到。
李善长能够如此快速地到达,自有缘由。
作为,上辅下理百官,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办公之所便设于皇宫之内,不过属于外城范围。
这样既能彰显的地位,便于各部门官员前来商议事务,也方便皇帝随时召唤。
刚才,正是宋利在府中将他紧急请来。
如今李善长刚刚接任不久,正想通过处理一件大事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因此,一听朱元璋急召,二话不说就快步赶来。
此刻的朱元璋并未坐在台阶上,而是端坐龙椅,隔着御案打量着李善长说道:
“爱卿,今日朕才得知,那些地方官员竟然用空白账册加盖官印向户部报账。”
“此法看似高效,实则利用空白文书行欺诈之事。
朕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朕眼皮子底下。”
“你是,朕信任你,此事就交给你处理,你觉得如何?”
朱元璋提及空白账册与印章问题时,李善长早已心中有数,毕竟他对官场中的种种伎俩了如指掌。
他立即拱手作揖,高声答道:“臣定不辜负圣恩!”
朱元璋看着爽快接下任务的李善长并未多言,只是淡然嘱咐道:“嗯,辛苦了,就这么办吧,去忙吧!”
“是,臣告退!”
李善长毕恭毕敬地从殿内走出,在台阶上站定,望向宫墙外繁华热闹的应天府,深深舒了一口气。
“是时候让他们见识一下本相的手段了!”
------------
刚被任命为丞相的李善长,面对朱元璋交办的第一件正经差事,丝毫不敢懈怠。
他也有意借此机会,在朝堂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毕竟,唯有切实履行职权,才能让文武百官知道,现在的丞相是谁。
完全没察觉到其中暗藏的巨大风险,一心只想尽快完成任务的李善长,带上几个亲信御史开始行动。
之所以召集御史,也是职责使然。
御史虽名为专职挑刺之人,但确实承担着监督官员的重要职责。
带上一群御史,既是为了扩充人力,也是为了让整个过程看起来更公平公正。
同时,也让御史们明白,跟着自己才有机会在皇上面前崭露头角。
不得不说,李善长此举对长期不受朱元璋重视的御史们而言,实在令人振奋。
而且是公务在身,得罪人的事由丞相扛着,有了功劳大家共享,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
当天,这群充满斗志的御史便跟随李善长奔赴户部。
这件事查起来其实毫无难度。
李善长根本没考虑过,为何锦衣卫声势浩荡,明显比他这个丞相和一群御史更管用,朱元璋却偏偏指派给他。
他只觉得这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于是全身心投入户部调查。
顺着线索一路追查,仅仅两天时间,事情就被他彻底弄清。
原来,这种行为早已成为默认规则,大家都习以为常,无人觉得有何不妥。
这正好让李善长得以轻松拿到一份持有空白账册的官员名单。
核对无误后,他略表赞赏地夸奖了忙碌多日的御史们几句,随后整理衣衫匆匆入宫。
见到朱元璋后,李善长立即呈上最新整理的名单。
“陛下,臣自从领命以来寝食难安,与御史们日夜奔波于户部,终于查明。”
“这是涉案官员名单,请陛下过目!”
李善长口若悬河,言辞间尽显自信满满。
此事他以为做得又快又好,让人不得不夸。
然而,当宋利将名单递交给朱元璋后,朱元璋看过之后,却未如李善长预料般大加赞赏,而是沉着脸问:
“丞相,这份名单上的官员,是否确凿无疑地犯了过错?”
李善长听罢心中一惊,疑惑涌起:怎么就变成过错啦?这算不上什么大事,大家都这么做的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