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会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6章 终会被淘汰,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你很会呐,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方墨咧嘴笑了起来。

夏白见状,无奈地摇摇头。

他并非有意要戏弄这些盐商,只是想把他们召集过来,告诉他们一个事实:过去那种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模式在未来已经行不通了。他们必须做出改变,否则就会被淘汰。

明朝初期,工商业其实相当繁荣,某种程度上得益于元朝的影响。元朝是一个比较重视商业的朝代,加上各个汗国的存在,使得元朝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贸易都非常发达,工商业也因此得到显着的发展。尽管经历战乱后有所萎缩,但经过十余年的休养生息,逐步恢复了元气。

然而,这种复苏只是暂时的。

随着朱元璋全力对付北元,洪武三年、七年、十四年陆续关闭各地市舶司,又多次下令禁止沿海百姓私自与海外国家往来,大明的海上贸易几乎陷入停滞。

目前通往西域的道路也被蒙古汗国掌控。

大明从某种角度来看,已主动或被迫中断了与其他国家的所有贸易往来。

不过,当时工商业正处于复苏阶段,严格来说,影响并不算太大。

但在与郭桓深入交谈后,夏白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此次“郭桓案”中,朱元璋为了筹备后续北伐所需的军费,几乎会对全国的富裕农户、商人及地主进行一场彻底的掠夺。

没有资本,没有资金,民间工商业别说发展,连生存都成问题。

而朱元璋本来就对商人抱有轻视态度,如今工商业恢复期的税收优势,在这场“大劫难”中也被消耗殆尽。在朱元璋心中,工商业的地位向来不高,未来恐怕会更加一蹶不振。

工商业的发展将会直接停滞。

他本来是想趁着这个机会,给城里的商人们打打气,鼓励他们拓宽视野,不要过于拘泥于家庭式手工作坊,要跟上时代,共同发展工商业。然而现在,反而像是在为即将全面陷入低谷甚至衰败的工商业保留最后的一丝火种。

夏白对此也感到哭笑不得。

心中也不禁暗骂一句,这所谓的“丰功伟业”真是害人不浅。

夏白叮嘱了大家明天需要注意的事情,便让方墨等人早些休息。

回到房间后。

夏白脱下上衣,坐在椅子上,为自己倒了一杯凉茶,一边饮着,一边整理思绪。

如何拯救即将崩塌的大明工商业?

左思右想。

他只有一个想法。

砸钱。

但此刻他也实在捉襟见肘,盐铺刚刚步入正轨,煤矿仍在亏损经营,全靠盐业补贴,纺织业也没有着落。他即便有孙悟空的本事,也变不出救命的钱。

这钱还得去找朱元璋借。

只是以老朱的吝啬性格,多半不会答应。

沉思许久。

夏白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写画画,思考一阵后,又逐一划掉。

最终,纸上只剩下两个数字。

0→1。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最终能够信赖的只有数学。

一般的数据已经无法打动朱元璋了。

必须采取更强烈的手段。

一定要让朱元璋明白,他的简单粗暴、一刀切的做法是错误的,而且是大错特错。

当然,不能单靠朱元璋。

商人也需要自救。

天刚拂晓,应天府便沸腾起来。

整条街道已被人群围得水泄不通,络绎不绝的行人还在不断涌来。

他们皆是为了目睹一件大事。

就是京都盐业是否能在一个月内售出超过五十万斤盐。

在京都盐铺外,竖起了一道两丈多高的木板墙,从屋顶延伸到地面。

在这长长的木板墙上挂着一块块白布,宛如瀑布般垂下,气势恢宏。

在东侧的第一块白布上,用大铜字钉上了“京都盐业”四个字。

木板墙下方摆着一张巨大的书案,上面整齐地放着砚台、毛笔和纸墨。此刻,书案前站有两位穿着朴素的文吏,他们高声向四周宣告:“我们是受应天府尹委派,专门负责监督夏状元盐业销售记录的。”

“如果发现记录错误或故意虚报,请各位街坊前来举报。”

“应天府不仅会惩罚京都盐业,还会重赏举报者。”

这般罕见的场景,让聚集的人群更加兴奋激动。

距离正式统计还有不到半个时辰,京都盐铺所在的街巷已经人潮汹涌。

对面的茶楼也座无虚席。

一些调皮的孩子爬到街上的旗杆上,还有一些士子也凑热闹,好奇这位状元又在搞什么花样。

相比茶楼里的士人和商人,围在外面的农民工匠显得更加朴实,也更为紧张。

他们并不太在意京都盐铺是否能卖出五十万斤盐,更关心之后能否继续维持低价。

毕竟生活艰难,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

茶楼里。

练子宁、解敏、王子仁等人坐在一起。

看着楼下热闹的场面,解敏不由感叹道:“这个做官经商的夏白,过得比咱们这些翰林院庶吉士自在得多,短短一个月就在城里闹出了这么大动静,果然无论在哪里他都不会被埋没。”

王子仁点头附和:“夏兄确实不凡。”

“当初听说他‘辞官从商’时,还以为他是要放弃仕途,没想到才三个月,应天府就已经卖出了三十二万斤食盐,虽然不知道具体数量,但光是这一府八县,恐怕也接近四十万了。”

“关键是夏兄在闲暇之余还能给花纶出谋划策。”

“这份胸怀和魄力确实令人叹服。”

亦有进士感慨道:“之前听说夏白高中状元,我还颇为不屑。”

“科举重在考察圣贤文章,评判学问高低,即便他献出增产粮食之法,也应以文章为准绳,他初次应试便名落孙山,纵使天恩垂青,也不能授予状元之位。”

说话者苦笑着接续道:“然而三个月便赢得应天府万民之心,虽有些许取巧之处,但这结果确是他亲自达成,状元称号当之无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怪物们的密教准则

灯蛾x

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

爱吃葡萄皮

穿越hp:任务是救下所有人!?

陈扰陈扰

重生:签到无敌,只宠绝色女帝

肝帝2077

是你要陪干弟弟,御姐爱上我你哭什么

小时明月

地球第一领主

十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