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察觉
你很会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1章 察觉,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你很会呐,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近你们也应该察觉到了。\"
\"我们虽是翰林院编修,负责给圣上和太子处理政务,却被许多大臣瞧不起。\"
\"而这都跟夏白脱不了关系。\"
\"他当时提出废除士籍的说法,惹了不少官员不满,咱们也因此受到牵连。\"
“不论情愿与否,现在我们都被夏白卷进去了。”
“如果他做生意没有起色,落得个志向远大却能力不足的评价,我们也难辞其咎。至少在这翰林院储备人才期间,少不了会被某些官员冷言冷语。”
“朝堂本就是是非之地。”
“我们难以真正置身事外。”
“如今能帮就帮一把。”
“等到日后离开翰林院,才算真正解脱。”
花纶和黄子澄默然不语。
他们怎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尤其皇帝对文人向来冷淡,若是因为夏白的事情再次让皇帝对我们失望,恐怕要在翰林院长久蹉跎,这不是他们所期望的。
所以他们现在能做的,便是尽力帮夏白一把,让他不至于在生意场上太过狼狈,从而牵连到他们。
花纶点点头,“那就按练兄的意思办吧。”
“这夏白真是害人不浅,让我们这些人都跟着遭殃。”
“早知当初就不该”
话未说完,花纶突然意识到什么,尴尬地笑了笑,若不是再次批阅试卷,或许情况更糟。
现在不过是两害相较取其轻罢了。
可一想到夏白的放纵无度,众人心中都颇为苦恼。
“一起去?”
“好。”
花纶看看其他人,也邀请大家一同前往。
当七八个人来到京都盐业的店铺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
甚至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哪里有什么萧条,分明是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这就是夏白新开的盐铺?”黄子澄一脸茫然。
他们本来以为这里会冷冷清清,结果完全相反,熙熙攘攘。
“夏白究竟是怎么做到的?”练子宁也愣住了,“我虽听说他会降价,但不至于降到这种程度,而且我私下听到的消息表明,应天府的一些盐商今天也在压价,这”
“这是怎么回事?”
练子宁完全摸不着头脑。
这与他预想的情景截然不同。
人群里一片茫然,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花纶努力平复情绪,环顾四周,随即伸手拦住一位老者,恭敬地发问:“敢烦老丈告知,为何此处购盐者众?莫非价格特别低廉?”
老者本欲发怒,可瞥见面前是一群衣饰华美的年轻人,立刻换上谄媚笑容:“诸位公子有所不知,此地盐价实惠,每斤仅十五文,较别处便宜一半有余。”
“十五文?这般便宜?”花纶再次大吃一惊。
“在下岂敢妄言欺瞒?若单买则需十八文,十五文乃十人团购买价,无籍贯限制,亦无年龄约束,此盐品质极佳,细腻洁白,咸味适中。”老者眉开眼笑地介绍着,满心欢喜溢于言表。
“如此定价,岂不是亏本?”练子宁忍不住插话。
老者嘿嘿一笑,摆手道:“不清楚详情,但听说这卖盐之人乃是当今状元郎,确为良善官员。”
老者注视前方,有些焦虑地道:“诸位公子,我得赶紧去排队,再迟恐怕店铺就要关门了。我建议各位也凑齐十人同行,这盐的确优质,远胜市面上许多精盐。”
“状元所售,必属上品。”
花纶颔首表示赞同。
待花纶不再追问,老者匆匆返回队伍之中。
花纶与其他同伴对视一眼,心中满是困惑:“夏白究竟意欲何为?这十五文的价格未免也太过低廉了吧?”
“如果盐质不佳,倒还能理解这般低价,但从现状来看,品质似乎尚可。”
“他到底打着怎样的主意呢?”
花纶百思不得其解。
众人同样满脸不解,但他们并未深究,而是从周围尚未组队的人群中招募成员,凑齐十人小队,打算亲身前去验证一番,届时便能知晓实情。
等候时间并不漫长。
期间,花纶注意到门口的数字牌,他仔细观察片刻,转头问身后练子宁:“练兄,你看那牌子上的符号,是不是与胡文数字相似?”
练子宁抬眼望去,反复端详后沉声说道:“确实如此。”
“这套数字符号并不常见。”
“夏白为何会采用它呢?”
况且夏白是如何得知这套数字符号的?
他们在宫里看书的时候得知,这些数字是从胡人那边传到大唐的。但中华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计算方法——算筹,因此这一套数字符号很少有人使用,也很少被外界所知。
这套计数系统,花纶等人之前并没有太多直观感受,也没怎么认真研究过,毕竟被古人舍弃的东西,还能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呢?
可现在,这么大的计数牌挂在那里,让他们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这套计数方式,似乎也有它的优点。
至少一眼就能明白。
“夏白到底在搞什么?”练子宁再次提出了这个问题。
他越来越看不懂了。
夏白做事总是那么天马行空,从来不拘泥于常规。
这次又一次之后,夏白似乎永远有新的点子,让人既感到新鲜又心生恐惧。
很快,轮到花纶他们了。
他们本来想买个几斤的,结果听说一次只能买一斤,不由皱眉,脸上浮现出奇怪的表情,做生意的居然不想多卖?
而且多排几次队而已,夏白是怎么想的?
与黄子澄等人不在意的态度不同,花纶一直盯着那个计数牌。
他越看越觉得这套计数系统不简单。
他有一种直觉,夏白对这套计数系统有深刻理解,这让他动了心思。
他现在负责的许多政务,都和数据有关。
而这个计数系统看起来比算筹更直观,也更容易计算。如果将它与算筹结合,会不会大大提升处理政务的速度?
花纶在心里默默盘算。
他没有和其他人一起离开,而是找了个借口退出。
等到盐铺关门,花纶才重新出现,指着计数牌问:“这是什么?”
“一天店铺卖出的斤数。”
“这是什么数字?”花纶严肃地问。
方墨疑惑地看了他一眼:“这是数字?这是夏长官教的。夏长官觉得之前的算筹计数太麻烦,用文字计数笔画多,过程复杂,所以特意简化了一下。这套计数系统据说是胡人传进来的。”
“这个‘1’代表壹,这个‘2’代表贰……”方墨耐心地解释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