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下田劳动
你很会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章 下田劳动,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你很会呐,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瞬之间。
他忽然想起了后世的一个词汇。
暴力清除。
这念头刚冒出来,就被他自己立刻否定。
改造这天下,绝不能仅靠武力,终究还是要依赖大众的力量。若再来一次类似的变故,不但无法达到目的,反而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天下刚刚经历了一场战乱。
再煽风*,那才是对天下的失责,也是对百姓的失责,置百姓生死于不顾,便是真正的罪人。
即使大明再糟糕,终究还有一套制度留存。
毁灭总是比建造容易得多。
若心中只有大破大立,一味想着彻底摧毁旧有的,再从废墟上重建新的一切,且不说需要消耗多少生命,待到天下真正民心归附,怕是要耗费数十载光阴。
那么又有多少时间用来建设呢?
大明现在就是百姓的选择。
纵然有千般不是,也确实是百姓自主选择的结果。而他的任务,就是在现有稳定的局面下,不断点燃“百姓”的星星之火。
最终达成燎原之势。
夏白望向花雀儿,点头说道:“作为年轻人,你们才是未来希望所在,朝廷不闻不问,那么我来管。”
“这几个人我都收下了。”
“不过我得事先说明,跟着我不会有好日子过,我也无法完全保证能让你们始终有饭吃。”
“但我唯一能承诺的是——”
“只要我有一口饭,你们也一定会有。”
夏白从衣袖中取出三十枚铜板递给众人,说道:“这几日,你们各自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三天后,我们在城北会合。”
“到时候,带着剩下的钱,去那家包子铺买些包子。”
“相信老板应该不会再为难你们了。”
“贫穷不可丧失志气,若是在何处受了委屈,就在何处站起来,把失去的尊严重新找回来。”
“在我身边,你们首先要学会堂堂正正地做人。”
“接着要学会尊重他人。”
------------
夏白交代了几句后便离开了。
他的脸上并未露出多少欢喜之色。在这个天下,像黑娃、花雀儿这样的无家可归之人实在太多。
天下初定,一切看似焕然一新,但那些逝去的生命终究无法复生,许多家庭破碎、流离失所的人依然居无定所。
他能够暂时为黑娃他们提供一顿饭吃。
却不能长久。
在社会生产力尚未得到显着提升之前,朱元璋提出的‘结硬寨,打呆仗’策略某种程度上是对的,他注重农业生产,将养活百姓作为治国的根本目标。然而,朱元璋错就错在他低估了人性。
朱元璋追求的是先占据稳固地位。
再逐步取胜。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与恒心。
可是,这恰恰是朱元璋自身及其官员所缺乏的,最终导致了官官相护、贪图富贵,当官者只顾升官发财,而不为百姓谋福利。
整个天下因此陷入停滞。
甚至开始倒退。
天下的真实面貌,正如新青年所说,“自由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朱元璋现在走的是‘明君忠臣、集权弱民’的老路,这条路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走得越远,只会越错。
离他想要实现的‘活民’目标也越来越远。
他必须改变这一切。
夏白望向熙熙攘攘的街市,准备返回住处。
“夏老弟!”
一声充满喜悦的呼唤突然传来,叫住了夏白。
夏白皱眉望去,认出了来人,正是在贡院认识的山东汉子解敏。
夏白拱手行礼:“解兄。”
解敏走近,笑着打趣道:“夏老弟啊,这几日可真难找你。要不是昨日有人看见你在附近,我还真不知何时才能寻到你呢。”
夏白不解地问:“解兄找我有何事?”
解敏环顾四周,调侃道:“没事就不能找你了?”
“再找不到你,恐怕就会有人说闲话,说什么锦衣卫把你抓走了,不然怎么就找不到你的人影。”
夏白尴尬地挠了挠鼻子,勉强扯出一丝笑容。
其实他确实被锦衣卫带走过。
然而,以往被锦衣卫拘押的,大多活不下来,而他现在却能在街上游荡自如。即便告诉他*,解敏怕是也不会相信,还以为是在玩笑。
思量片刻。
夏白决定不作解释。
解敏说道:“不过这次找你,确实是有些事情要告诉你。两天后,在秦淮河边的雨花别苑,要举办一场士子宴。”
“吏部会有官员出席。”
“受邀的士子都是各省的佼佼者,极有可能通过殿试,因此参加的士子并不多,只有五十多人。”
“我们北方学子只有十位。”
“我能参与其中,还得感谢你呢。”
“要不是黄子澄他们特意点名让你来,一时又联系不上你,只好让我来传话,否则连这个机会都没有。”解敏苦笑着摇头,满是无奈与失落。
在山东,他也算是小有名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