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你很会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0章 总会有解决的办法,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你很会呐,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若想让煤炭产业真正发展起来,眼下只能依赖蒸汽机的推广,通过它的普及扭亏为盈,再逐步构建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夏白并不着急。
万事开头难,只要迈出第一步,总会有解决的办法。
至于其他人是不安、紧张,还是警惕,或者其他情绪,他并不在意。
他该说的都已经说了。
想要达到的目标,也差不多实现了。
夏白轻轻咳嗽一声,缓缓说道:“今日盐铺要关门歇业,所以一会儿就会关闭店铺,将承诺发放的食盐免费分发给大家。还请各位乡亲高抬贵脚,给我们让出一条经商的路。”
“夏白在此谢过大家。”
夏白向四周的百姓深深鞠了一躬。
见此情景。
围观的百姓也有些慌乱,不少人不知所措。
在一阵混乱之中,总算在人群缝隙中挤出了一条通道。
方墨和几名店员,背着十几袋盐,从人群中挤过去,同时将盐分发出去。
人群中再次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这声音响彻云霄,直达九天,甚至传到了皇宫。
奉天殿。
在朱元璋有意拖延的情况下。
奉天殿依然保持原样,并没有改名为所谓的‘人民殿’。
殿内。
朱元璋疑惑地抬头看向殿外,对身旁侍立的朴狗儿问道:“宫外发生什么事了吗?为何喊声不断,好像没完没了似的?你去查查宫外到底发生了什么。”
“务必给我查清楚。”
最后。
朱元璋似乎想起了什么,又补充道:“既然要出宫,记得去夏白的盐铺一趟,朕倒要看看,他究竟卖的是什么盐,居然能卖出这么多。”
朴狗儿忙道:“臣领旨。”
随即,朴狗儿犹豫片刻,恭敬地禀报:“启禀陛下,几天前,老奴已吩咐都转运盐使司的人,到京都的盐铺,把各种盐都买了少许。”
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
夏白这人做生意倒是很有一套,为了让人能分得出好盐与粗盐,特意在盐罐旁边摆了几个“放大镜”。听说这东西挺管用,连都转运盐使司的人都准备了一个。
朱元璋听后也很感兴趣,笑道:“拿来瞧瞧,这夏白做的好盐和粗盐到底有何不同。”
朴狗儿答应一声笑了。
不一会儿,朴狗儿回到殿内。
他手里托着个木盘,上面摆着几个盐罐,角落还放着个“放大镜”。
朱元璋将木盘放到面前,看了看那个放大镜,并不觉得稀奇。宫里有不少这种东西,不过没这么大,倒显得厚实些。
他将各种盐分别撒在纸上,当看到那种盐时,虽非初次见到,却还是忍不住点头。那盐白如雪,细如沙,确实是好盐。
朱元璋拿起放大镜仔细观察,当他将放大镜对准这些盐时,眼前的食盐立刻有了变化,边缘模糊扭曲,可看得却更加清晰,而且格外大。
在朱元璋眼里,这种盐与粗盐的区别非常明显。
**盐纯净无瑕。
透过放大镜看去,完全找不到杂质。大小、质地、外观几乎一致,白茫茫一片。
而那些粗盐或所谓的精盐,一放大就能看到杂质,大小不均,有的掺杂泥沙,还有一些斑黄发灰的晶体,与**盐相比,差距显而易见。
朱元璋点点头。
“这么说来,这**盐还挺划算。”
“把里面的泥沙和其他杂物都清理干净了。”
“别的盐,哪怕粗盐,吃起来也比大部分盐好,难怪能卖那么贵。”
“可是盐好归好,价格这么高,利润又在哪里呢?”
朱元璋冷哼一声。
在他看来,夏白分明是用他的钱在民间赚吆喝。
五万银子啊,想到这儿朱元璋就心疼。
没过多久,朴狗儿回来,也带回了城外的消息。
这时朱元璋才想起今天是第三个月的最后一天。
朱元璋冷笑一声:“夏白这人,每次出场都声势浩大,外行人还以为他是多大的官儿呢。照现在的情况来看,那五十万斤盐应该是卖出去了吧,否则哪会闹得满城风雨。”
朴狗儿躬身道:“回禀陛下,确实是卖出去了。”
“不过并非一次性完成。”
“据奴才所知,最初公布的那一府八县总销量,并未达五十万,只有四十九万。后来有人不满这个数字,要求夏白把私下与店铺签订的盐也计入,这才凑齐了五十万。”
朱元璋嗤笑。
他压根不信这个说法。
这分明是夏白故布疑阵,吊足了百姓的胃口。
这种小伎俩,他一眼便识破了。
算不上什么高明手段。
然而,当朴狗儿提到是城中工商业者主动发声时,朱元璋的脸色微微一沉,严肃地说道:“夏白倒挺会谋划,不仅撇清了自己的责任,还将锅甩给了其他商人。要是那些商人不站出来,百姓只会怨恨他们,绝不会迁怒于夏白。”
“这些人总是口是心非。”
“那城里的商人全都承认了吗?”
朴狗儿点头答道:“回陛下,全都认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