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葡萄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章 送出四书五经,爸爸的乖宝宝小说,爱吃葡萄皮,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众人听了这番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他们的确有这样的想法,而且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胡惟庸看着略显困惑的朱标,继续说道:
“殿下,这种想法本身没错,但咱们送的东西,可不对啊!”
“什么是国礼?”
“说白了,国礼就是面子工程!”
“我大明虽然算不上富庶,但作为中华正统、汉家王朝,儒家文化传承了上千年!”
“所以,送国礼,送什么金银财宝、刀枪甲胄都不合适!”
“金银难道不能用来赈灾济困?”
“刀枪甲胄难道不能留着自己用?”
“说到底,只有送儒家典籍,才能彰显我大明的体面!”
“既然这些番邦小国认我大明为宗主国,就该学习我大明的规矩、汉家的礼法,对不对?”
“那么,送儒家典籍,是不是理所当然?”
“这才是咱们礼部该做的事情!”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对啊!
大家都不是傻子,胡大老爷说得已经够清楚了。
送什么真金白银呢?
送出四书五经,既有面子,还省钱。
这种事,确实该由礼部来干。
众官员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认同的光芒。
不过,胡大老爷的话还没说完。
“这第二点呢,就是关于朝贡的时间。”
“如果隔个三五年来一次,那还能说是番邦小国有孝心,心向大明。”
“可他们每年都来,年年带着一堆破烂,换走咱们一大堆好东西,这算什么?”
“好!就算咱们把他们当孙子、当儿子折腾,好歹也当个邻居吧!”
“可哪有邻居三天两头上门打秋风的道理!”
胡惟庸这番话一出,在场众人无不心服口服。
这一年,礼部及大明的文官们虽未如中后期那般目中无人,但已初见端倪。
那时的文官,皇帝的话在他们眼里不过是空谈,只有他们的言辞才是真理。
“君与士大夫共天下”这句古训,到了大明中后期,文官们早已将“君”字抛诸脑后,只顾自己的权威。
此刻,胡惟庸一番有理有据的论述,引得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朱标。
朱标毫不犹豫,直接点头道:“好,此事就依胡公所言!”礼部官员们本就已被胡惟庸说服,如今太子也点头同意,自然再无异议。
即便有人心中另有想法,面对太子及前任的重要人物,也不敢轻举妄动。
---
朱标此行礼部,原本是为了胡惟庸对待番邦使臣的态度,如今事已解决,便不再久留。
回到皇宫后,他立刻前去见朱元璋,将胡惟庸的言辞原原本本地转述。
听完朱标的汇报,朱元璋脸色阴沉,却没有当场发作,反而坐于台阶上,沉思良久。
“标儿,你觉得胡惟庸所言有道理?”朱元璋缓缓问道。
朱标恭敬地站着,不敢与父亲并坐。
他思索片刻,回答道:“父皇,孩儿以为胡公之言确实发人深省。
那些番邦异族,本就与咱们背心背德。
他们不过是些四处觅食的野狗,中原强盛时,他们便来巴结讨食;若是中原衰弱,他们便会露出獠牙,扑上来撕咬。
说到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
这句话彻底改变了朱标的观念,也让他原本视番邦为小弟的心态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你将对方视为小弟,但对方却未必如此看待你。
这一连串的事件,经胡惟庸这么一分析,显然是针对大明而来的。
说到底,所有的算计最终都让大明承受了损失。
听了朱标的回答,朱元璋的眉头越皱越紧。
他不自觉地回头看了一眼身后那深幽的宫墙,曾在朱元璋眼中富丽堂皇的宫殿,此刻却显得庄严肃穆。
“标儿!”
“孩儿在!”
“有件事,爹想错了啊!”
听到这话,朱标立刻跪倒在地。
朱元璋作为父亲,最疼爱这个胖儿子,哪里舍得看他跪下。
他急忙起身将朱标扶起,还为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尘,随后略带惆怅地感叹道。
“你坐下,咱们父子俩好好说说心里话!”
“唉!”
“其实惟庸说得对,我有些想当然了。”
“你看,我在皇明祖训中将那些国家列为不征之国,这固然是给了他们几分尊重。”
“但实际上,我的本意是通过此举让他们明白,大明不会对他们动武,希望他们能安分一些。”
“可我想错了啊!”
“你是个孝顺的孩子,等你继位后,若那些番邦不安分,你恐怕也只会发出一两道旨意进行谴责。”
“毕竟,你爹已经说了不征之国,你这孝顺的孩子又怎会违背我的安排呢?”
“你尚且如此,更何况后世子孙?”
说到这里,朱元璋长叹一口气。
“还是惟庸看得长远啊!”
“别说后世子孙,就算你这里出了什么麻烦,结果却因我当初的决定而让你无法处理,我这心里都像刀割一样疼。”
“别人可以打我们,我们却不能还手,这不是傻子吗?”
“甚至如果遇到一个不争气的,岂不是要被别人欺负到家里来?”
朱标听到这里,连忙回应:“父皇,不必如此担忧,儿孙自有儿孙福,或许他们中会出一个比我更出色的人也说不定呢?”
朱元璋闻言哈哈一笑。
“不会了!”
“绝对不会有比你更出色的了!”
“这不是我在吹嘘,而是后世子孙哪个能像我这样,辛辛苦苦、全心培养太子的?”
“没这份胆识,做太子的哪能安生过日子,谈何争气呢?”
“所以说,这事儿确实是我们做错了,给后人添了麻烦。”
“错了就认,没啥大不了的!”
“惟庸也是自己人,要不是实在看不下去,他也不会跟你提这些。”
“那老头儿,心思细着呢!”
“他现在低调得很,专心过自己的小日子,除非事情紧急或者实在看不下去,否则绝不会开口。”
“标儿,你也别因为今天的事怪惟庸,他可是咱们老朱家的忠臣良将!”
朱标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