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葡萄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章 朱元璋赏赐美人,爸爸的乖宝宝小说,爱吃葡萄皮,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见朱元璋面露困惑之色,胡惟庸难得露出一丝紧张。

怎么回事?朱元璋这家伙抗性这么强?

难道根本不吃这一套?

第一次正面对话,你居然没被我的话术打动?

绝不可能!

上辈子我也干过销售,哄人可是一把好手!

朱元璋沉默良久,嘴唇微动,语气复杂地说:“嗯……惟庸,你这么一说,倒是有点道理。”

“只是,我们总觉得您的题目设定得过于隐晦了。”

“毕竟,寻常学子哪能像您这般聪慧呢!”

朱元璋随口夸了一句,胡惟庸听后顿时感到轻松了不少。

至少,客户的不满还未达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他坐在矮凳上,略作思忖,随后向朱元璋拱了拱手:“陛下,臣斗胆直言,这试题虽有难度,但也是为了大明的未来啊!”

“哦?说来听听,朕倒要看看你有何高见!”

朱元璋对胡惟庸的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要知道,这位曾经贵为丞相的臣子,若说出“为国为民”的话,那定然是不容小觑的。

胡惟庸整理了一下思绪,语气严肃地说:“陛下,臣与您一同打下江山,深知那些只会死记硬背、卖弄辞藻的书生,即便入仕,也不过是徒具虚名罢了。”

“有些人甚至更糟,一旦为官,便任人摆布,不是被欺压,就是贪赃枉法。

归根结底,他们根本不懂如何治理国家,唯一擅长的不过是读书写字而已!”

说到此处,胡惟庸竟觉得自己的提议充满了使命感,仿佛真的在为大明奉献心力。

朱元璋听罢亦有所触动。

作为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皇帝,他对这类问题的痛恨不言而喻。

然而,长期以来,他也只能靠严刑峻法震慑群臣。

如今听到胡惟庸的见解,似乎找到了从源头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怎能不让朱元璋激动?

“惟庸,详细讲讲!”

胡惟庸心中暗喜,看来沟通再次畅通无阻,接下来的好事或许就在眼前了。

“陛下,正如臣所言,这三个破题方向,实际上是为了挑选三种不同类型的人才。”

“第一类是遵循规矩之人,这类人并非机械记忆,而是真正掌握了学问,懂得将知识用于实际……”

“这种人可入翰林,让他们专注于学问,皓首穷经,潜心研究。”

“大明未来的文风能否超越汉唐,就取决于这些人了。”

“第二种从天命破题的,这类人读书广泛,思维灵活。”

“那些机敏聪慧且通晓多种杂学的人,最适宜派往地方历练。”

“因为他们懂得很多事,既不会被下属蒙蔽,也不会在处理地方事务时手足无措。”

“只要在地方历练几年,他们日后便有望成为一方。”

“而最后一种,既不精深也不广博的,我们也得看到他们的长处,那就是老实忠厚。”

“这样的人,最适合在六部里埋头苦干,他们性格朴实,没有那么多心眼,虽然不够机变,但胜在踏实肯干!”

胡惟庸说到这里,坦然一笑,双手一摊道:“至于剩下的那些人,读不懂书又品行不佳,自然该落榜。”

“毕竟,我肩负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责任,可不能选一堆废物出来。”

朱元璋听罢,笑得合不拢嘴。

好,好,好,还是咱们这些老伙计靠谱啊。

看看惟庸,多为我们考虑。

到底是当过丞相的,看似简单的一道题目,居然能把不同的人才区分开来。

啧啧,这脑袋真灵光。

不过,朱元璋生性多疑,即便心里非常满意,嘴上却带着感慨说:

“惟庸啊,你的办法倒是不错,只是可惜你的名声了啊,这一下可是把所有考生都得罪了!”

胡惟庸内心差点笑喷,老子正是为了这个啊。

若不是他忍笑的功夫够强,此时怕是早就忍不住笑了。

幸好上辈子见过不少荒诞之事,这功夫没少磨炼。

强忍笑意后,胡惟庸微微一笑。

“陛下,臣直言相告,臣这一生,丞相都做过了,在文臣之路上已走到顶峰,还有什么好奢望的呢?”

“臣从未想过留名青史,也无意于朝堂中号令群雄、辅佐君王,又何须在意那些学子的评价?”

“没辜负陛下的提拔之恩,看着大明日益强盛,臣便心满意足了!”

胡惟庸这句直白的话,让朱元璋差点笑岔气。

这话说得太实在了。

确实如此,此人既非为了留名青史,也无意于成为众星捧月的人物,追求虚名对他来说毫无意义。

最要紧的是,胡惟庸绝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他不仅说了,更是身体力行地去做了。

眼前的这份考卷,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他对所谓的声名荣辱根本毫不在意。

要知道,将来这些学生步入朝廷后,恐怕对胡惟庸不会有多少好感。

想到这里,朱元璋内心难得泛起一阵暖意。

好啊!

这才是我朱家的好臣子!

默默付出,埋头苦干。

若不是今日召他前来询问,此事我竟全然不知。

即便如此,胡惟庸依然尽心尽力地完成了任务!

啧啧,这样的臣子怎能亏待?总得有所奖赏才对。

不然日后谁还会替我们卖命?

只是……胡惟庸这个人,该赏些什么呢?

官职?爵位?金银?田产??器物?

这事还真让人头疼。

……

历朝历代,封赏之事总是令十分棘手。

赏得太重,担心功高震主,还可能引发朝局动荡。

可要是赏得太轻,则会让人心存不满,将来难免再生事端。

因此,面对胡惟庸的功劳,朱元璋实在难以抉择。

别看他如今不过是个五品翰林学士,谁又能将他当作寻常官员看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初中男生和初中女生玩游戏

陈扰陈扰

老公不在身边太难受怎么办

肝帝2077

戴肛塞尾巴能性交吗

小时明月

二婚的女人比做小姐的干净吗

劣懂

温馨的父女合体小说

昔年繁华

三个医生和一个病人

喜欢八棱瓜的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