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9章 一代奇书,文豪1978,坐望敬亭,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上一次阅读您的作品有这种感受,还是在《闯关东》的时候。</p>
甚至我认为《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艺术魅力还要强于《闯关东》,您的这部小说看似写的是家国巨变,民族兴旺,实则隐藏了一个更深的命题,所有人物的命运最终指向了一个哈布瓦赫式的集体记忆难题。</p>
当一切成为过去,万事沧海桑田,所有主义丶理想的圣殿终将坍塌,唯有人类本能的生存意志在废墟上生生不息。</p>
这是对20世纪中国的悲怆祭奠,也是为所有被时代所碾碎的个体灵魂所竖起的一座纪念碑。」</p>
藤并省三急切的阐述着他对《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理解,这其中既有对小说本身的喜爱,也是因为难得见到林朝阳一面,迫不及待的想跟他这个作者交流想法。</p>
他对小说的评价很高,但又与林朝阳在国内所听到的声音很不一样,因而林朝阳颇有兴致的与他聊了一阵,藤并省三又请教了一些他对小说中的内容感到困惑的地方。</p>
《人间正道是沧桑》对中国近代史采用了白描的方式进行书写,多数人物都确有其原型。</p>
小说中所涉及到的近代历史人物丶事件以及背后所隐藏的脉络对于藤并省三这个外国人而言,确实是有些难度。</p>
林朝阳给他简单讲了几个问题之后,藤井省三感叹着说道:「要想读透这部小说很不容易啊,越了解越发觉它的博大精深。」</p>
林朝阳笑着说道:「其实也没什麽,主要是你缺少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p>
他的态度轻松,藤井省三却像是得到了什麽指示,低头鞠躬道:「多谢林桑的指点,</p>
我会认真学习中国的近代史,将这部小说尽善尽美的翻译出来。」</p>
林朝阳先是然,随即笑了笑,习惯了国内那种随意的处事方式,跟藤并省三他们这些日本人相处,需要转换一下心态。</p>
考斯特停在了东京都千代田区五番町的樱门会馆门前,樱门会是日本大学的校友会,</p>
也是日本国内最为知名丶规模最大的四大校友会之一。</p>
并且在五番町这里设立了常驻机构,不仅有举办活动的场地,还有住宿,这些年来林朝阳(日本)研究会大多数的会议都是在这里举办的。</p>
一行人到会馆已经是九点多了,众人告别了林朝阳各自离去。</p>
在樱门会馆休息了一晚,次日一早,林朝阳用完早餐时,近藤直子已经等在了会馆大堂,她身边除了两位学生,还有一位年纪与她相仿的中年女士。</p>
「近藤女士早!」</p>
「林桑早!昨晚睡得还好吗?」</p>
近藤直子把身旁的女士介绍给林朝阳:「这位是大井物产的大井惠子女士。」</p>
林朝阳想起了以前跟近藤直子的通信,里面提到过一位赞助研究会活动的女企业家,</p>
就是眼前的大井惠子。</p>
这应该算是研究会的金主爸爸了。</p>
林朝阳笑着跟大并惠子打了个招呼,又说道:「感谢大并女士一直以来对研究会的支持。」</p>
大并惠子见到林朝阳有种见到偶像的惊喜,「能为林桑的作品在日本发扬光大尽一份力是我的荣幸。」</p>
「惠子女士酷爱,今天是特地为了来聆听您和健三郎先生的交流的。」</p>
在来日本之前,林朝阳的行程就已经定好了。</p>
今天上午,日本大学方面特地邀请到了去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跟林朝阳举行一场交流会,并且早在一周前就已经做了预告。</p>
日本大学的图书馆是日本高校界规模最大丶藏书最多的图书馆之一,位于四楼的多功能厅今天被开辟为交流会场,门口的屏幕上列出了会议标题《中日巅峰对话》。</p>
后面还跟着交流嘉宾的名字,看起来十分正规。</p>
林朝阳到了图书馆后见到了大江健三郎,客气的握手寒暄。</p>
大江健三郎五十年代出道,1958年以一篇《饲育》一鸣惊人,获得当年的芥川奖此后陆续获得过日本及海外的多个奖项,直到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更是将他个人在日本文坛的名气和地位推向了巅峰。</p>
因为是成长于日本投降,美军对日本实行军事占领时期,大江健三郎一向主张反对侵略战争,也是日本国内知名的左派文人之一。</p>
两人步入会场,林朝阳这张脸大学生们不熟悉,但大江健三郎早已因为诺贝尔奖成为了日本国内妇孺皆知的大作家。</p>
见两人走在一起,学生们哪里还不知道这肯定就是今天的两位主角了,现场顿时响起学生们自发的欢迎掌声。</p>
大江健三郎很有风度的朝学生们挥了挥手,林朝阳也朝学生们点头致意。</p>
来到台上,向学生们自我介绍一番,近藤直子客串起了今天的主持人。</p>
「今天我们很荣幸的邀请到了大江健三郎先生和来自中国的林朝阳先生,两位都是在本国拥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的知名作家,并且也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p>
今天这场对话近藤直子坐在林朝阳和大江健三郎的中间做简单的串场时,林朝阳的眼神随意的扫视看交流会现场。</p>
才注意到今天不仅有数百位慕名而来的学生,前排还做了几位举着相机的记者,他赫然看到了朝日电视台的台标。</p>
他可不认为朝日电视台会无聊到来报导日本大学内的交流会,哪怕对话的双方都是知名作家,这想必又是陶玉书的操作。</p>
夫人这颗望夫成龙的拳拳之心,为夫感受到了。</p>
然后他的眼神又扫到了坐在前排的大并惠子,她的座位在第一排,并且角度也是最好的,果然是VIP待遇。</p>
「两位里,大江先生写作的时间早一些,从五十年代开始,林桑是从七十年代开始的。</p>
品读两位的作品,大江先生写四国森林,林桑在《闯关东》和《猎人安布伦》里也写过中国东北的家乡。</p>
在这一点上两位似乎有一种不谋而合的默契,你们认为这种地域性何以成为超越地域的能量呢?」</p>
近藤直子问出了今天交流会的第一个问题,林朝阳和大江健三郎谦让了一番,由大江健三郎先回答了一番,接看轮到了林朝阳。</p>
他握着话筒,轻咳了一声,「创作中带有故乡的元素是因为故乡就是我们的底色,当我们长成大人,离开家乡的那一刻起,故乡就成了我们的精神原点。</p>
我想这就是为什麽作家们都习惯于在作品中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的原因之一。</p>
另外我还有个不成熟的看法是,我读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有个深切的感受是地域性从来不是封闭的,他在关乎我们每一个个体的同时,也是时代的反映。</p>
当我们要在作品中体现对现实和人间的关切,故乡也就成了『站在高处俯瞰人间」最有利的高点。」</p>
林朝阳的声音沉稳而有力,不疾不徐,传递到了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p>
极具思辨能力的回答让坐在对面的大江健三郎微微点了点头,在场有几个学生似乎对他的回答非常欣赏,自发的鼓起了掌,带动了一阵热烈的掌声。</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