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16章 你别害我!,文豪1978,坐望敬亭,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你别害我!
八月初,在美国待了一个多月的陶玉墨回了香江。</p>
接到孩子的林朝阳刚从外面回到家,电视上的星空卫视电影台里放着周星驰去年拍的《唐伯虎点秋香》,陶玉墨正坐在沙发上舔冰淇淋,一边看着一边发出傻笑声。</p>
「你什麽时候回来的?」</p>
「上午刚回来。」</p>
「不补个觉?」</p>
「倒时差,晚上再睡。」</p>
两人正说着话,有两道身影好似脱了缰一般飞快的冲向陶玉墨。</p>
「小姨!」</p>
冬冬和晏晏死死的抱住陶玉墨,感觉像是几年没有见面了一样,亲热的不得了。</p>
「轻点!轻点!压着我头发了。」</p>
陶玉墨的表情半是嫌弃,半是享受。</p>
「看样子我不在这段时间,你们俩还少挨你妈的收拾啊!」</p>
晏晏小手一指,「哥哥挨了好几顿揍了!」</p>
冬冬怒视这个告状的小叛徒,「你不也挨骂了吗?」</p>
「好了好了,别吵。」陶玉墨熟练的当起了和事佬,「还想不想要礼物了?」</p>
「想!」兄妹俩异口同声的说。</p>
陶玉墨满意的点点头,又对冬冬说:「去把箱子搬过来。」</p>
「好嘞!」</p>
有礼物,冬冬的执行力极高,将行李箱搬过来后还主动打开。</p>
两个孩子分着礼物,陶玉墨跟林朝阳说起了她在美国这一个多月的收获,她这次去美国出差主要是为了皮克斯,有心抹黑。」</p>
林朝阳轻轻点头,刘以的顾忌并非空穴来风。</p>
现在的中国可不是后世的中国,周边各个小弟的么蛾子多了去了,上个月湾岛政客才刚整了一出大戏。</p>
「困难必然是很大的,这一点我也知道。不过既然文协方面有这个心,这又确确实实是一件好事,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p>
他说着话,将几块带着包装的方糖摆在桌面上,星罗棋布。</p>
「老刘,我们不妨以大一点的格局来看问题。我们在香江,经常会谈到华语,何谓华语?</p>
它所涵盖的不仅仅是我们两an三地的作品,也包括了广大东南亚国家使用中文写作的同胞。</p>
若论人口,我们的人口总计超过12亿,是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单一族群。</p>
可是华语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如何呢?」</p>
刘以没有说话,只是愣愣的看着桌上的方糖。</p>
这个时候,林朝阳用手指灵巧的将散落的糖块都拨弄到一起。</p>
「我们现在不谈什麽地位丶影响力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只谈评奖本身,现在我们的华语缺少一个重要的奖项。</p>
纵观湾岛的七十年代丶内地的八十年代,你没办法否认,评奖对于推动创作者的创作热情是有看极大帮助的。</p>
东南亚地区碍于社会结构,根本不可能搞这种大的评奖活动,香江又太小。</p>
看来看去,由内地来做是最好的选择。如此一来———</p>
林朝阳的手指虚点在那被聚到一起的方糖上,「大家拧成一股绳,才能更好的推动华语的发展。」</p>
听到这里,刘以好奇的问:「那具体是怎麽个章程呢?」 「先在《香江》做个试点,由你们来提名,评委会评选。」</p>
「那是与内地的作品一同参评吗?」</p>
「一同参评。」</p>
刘以犹豫着说道:「我一时不能回答你,要讨论讨论才行。」</p>
林朝阳说,「这是自然。这样,你们杂志社内部先沟通一下,如果觉得可以尝试,再去燕京一趟,跟文协和评委会商量商量细节。」</p>
刘以问:「你不参与吗?」</p>
「评奖的事我早就不管了。」</p>
林朝阳说的不是托词,评奖的事他确实早就不管了。</p>
这回若不是文协的面子,他也不打算参与这件事,毕竟将庄重文奖搞成华语奖项,可不仅仅是层面的事,他也只能是尽力帮个忙。</p>
时间一晃奔向11月,陈凯戈从燕京传来消息,说陈怀恺去世了。</p>
怎麽着也算是老朋友,林朝阳和陶玉书特地回燕京吊了一番。</p>
参加完葬礼,陶玉书便去了美国,她这次去是为了接触美国的院线方。</p>
今年年中林氏影业引入索尼影业,获得了一笔5亿美元的投资,这笔钱陶玉书是打算用在院线收购上的。</p>
Reagan政府以来,美国对于大型电影公司重新涉足院线业务的管控越来越松,政策上已经没有任何阻碍。</p>
院线作为电影行业获利的终端之一,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天时丶地利丶人和齐备,陶玉书自然不想错过这个机会。</p>
林朝阳则选择留在了燕京,他的新书还在创作中,这回回京就当是采风了。</p>
石景山,军区大院。</p>
杜若林滔滔不绝的跟林朝阳讲述着他年轻时的英雄事迹,说到激动处唾沫横飞,声若洪钟,一点也不像快八十岁的人。</p>
「这事你得给我写一笔,我那老同学死得惨,当时要不是他,我人就没了3</p>
杜若林讲着他年轻时参加爱国运动时的惊险遭遇,要求林朝阳把他的经历给写进书里。</p>
「再加下去,这小说都快成您老的自传了。」林朝阳吐槽道。</p>
闻言,杜若林眼睛瞪得像铜铃,「胡说八道!我才提了几件事?怎麽就成自传了?」</p>
「您说呢—」</p>
林朝阳着指头数了半天,最后说道:「要不说杜峰管您叫爸呢,当年我写《高山下的花环》,他也是这麽干的。」</p>
「放屁!」林朝阳一提起杜峰,杜若林顿时怒气冲天,恼羞成怒道:「不写拉倒,想写我这事的人多了去了。叶永烈知道不?去年还特地来拜访我,我都没答应。」</p>
叶永烈是科普作家,最知名的作品是《小灵通漫游未来》,不过在八十年代中期他的创作方向转向了纪实。</p>
近年来以写知名人物丶高层人物丶历史传记为主,人称「旧闻记者」。</p>
「你看你,急什麽眼啊!」</p>
人岁数一大,就成了老小孩儿,林朝阳只得安慰杜若林两句。</p>
两人正说着话,林朝阳就见警卫员小宋站在客厅的通道处,一脸纠结。</p>
林朝阳正要问他有什麽事,祁红英走了过来,将小宋支开了。</p>
「老杜!」祁红英叫了一声。</p>
「干嘛?」杜若林心不在焉的应了一声,他正打算继续给林朝阳科普自己的英雄史呢。</p>
「杜峰回燕京了,等会儿到家。」</p>
祁红英的话刚说完,杜若林猛然回头,怒气冲冲道:「他回来干什麽?」</p>
「孩子都生两个月了,咱们还没见过呢。」</p>
提到孩子,杜若林的愤怒似乎平息了几分。</p>
林朝阳正打算偷偷跑路,却被杜若林叫住了,「去哪?」</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