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90章 暴发户,文豪1978,坐望敬亭,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虽然在场认识余雪松的不多,但见真是燕大的同学,大家还是热情的招呼起了他。</p>
站在他身边的小年轻也跟着进来了,余雪松介绍说:「这也是我们燕大的学弟,经济系的研究生小黄。」</p>
被呼作小黄的年轻人,礼貌的跟大家打了个招呼,特意凑到林朝阳身旁。</p>
「林叔叔好!」</p>
众人听着他这称呼一脸懵,这是打哪儿论的?学弟变侄子了?</p>
林朝阳看着他那张脸,犹豫着问道:「你是胡文琼的儿子?」</p>
小黄笑着说道:「您真是好记性。」</p>
胡文琼是林朝阳图书馆的老同事,当年对林朝阳刚上班时还挺照顾。</p>
小黄叫黄建辉,那时候胡文琼上班,到了寒暑假黄建辉就会跟着他妈妈到图书馆去看书。</p>
「你都长这麽大了!」林朝阳感慨了一声,又问道:「你妈现在怎麽样?」</p>
「前两年退休了,现在发挥馀热,去倒卖图书了。」</p>
「人家是停职下海,她是退休下海啊!」林朝阳笑着调侃道。</p>
因为是老同事的儿子,林朝阳对黄建辉的态度很亲切。</p>
在他和黄建辉聊天的时候,一旁跟大家闲聊的余雪松一直关注着两人,见时机差不多了,找了个由头便跑了过来。</p>
「小黄,没想到你跟朝阳老师这麽熟!朝阳老师,当年您在学校的风采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啊!」</p>
余雪松举着酒杯过来敬酒,态度热情中带着些讨好,林朝阳和他碰了个杯。</p>
余雪松刚才自来熟的跟陈健功等人讲过他毕业后的发家史,他家在香江有亲属,毕业后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遵循分配,而是直接去了香江。</p>
到香江之后跟亲戚做起了建筑,后来又自己承包工程,变成了包工头,经历也算励志。</p>
提到自己回燕京的目的,余雪松说:「这些年为稻梁谋,说来也是愧对燕大的教育。」</p>
「去年我注意到内地的电影政策放开了,就想着回来办个电影公司,做点文化生意,也算是对得起知识分子这四个字。」</p>
「现在正在筹划艺谋提着礼品来给林朝阳拜年。</p>
见到于华,章艺谋也聊起了他的《活着》。</p>
章艺谋跟谢靳有相同的习惯,都喜欢订阅一堆杂志,从其中发现能给予他们创作灵感的作品。</p>
历数他的作品,《红高梁》《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无不是以这样的形式诞生的。</p>
「你这部小说写的真是好,有些地方有种油画的冲击感,『老人的脊背与牛一样黑』丶『犁开的田地像水面上掀起的波浪」,要是用胶卷拍成画面—」</p>
章艺谋口中滔滔不绝的聊着他对《活着》的欣赏,于华心中隐隐有种感觉忍不住生出了几分期盼来。</p>
等章艺谋把小说剖析的差不多了,他终于说出了于华一直期待的那句话。</p>
「于华,你这部小说交给我来拍成电影吧!」</p>
「好!」</p>
于华几乎是用喊着的声音说了出来自新时期以来,国内的电影发展几乎是由托举起来的。</p>
不管是谢靳丶谢飞丶谢铁骊这些老一辈导演,还是章艺谋丶陈凯戈丶田壮壮这些新一辈导演,他们的电影创作都离不开小说这个载体。</p>
与于华同时期的谟言丶苏童等作家也都是因为作品的影视化改编,才收获了比同辈作家更大的名气。</p>
于华以前不止一次幻想过自己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丶电视剧,他没想到,这一天竟然这麽快就来了,而且这还是章艺谋亲自发出的邀请。</p>
祝伟调侃道:「奖项还没拿着,电影大奖看起来有着落了!」</p>
李拓问:「艺谋下部就准备拍《活着》了?」</p>
章艺谋说:「这只是我的想法,还得跟公司沟通。」</p>
他这句话说完,李拓丶祝伟丶于华几人的眼神齐刷刷的看向了林朝阳。</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