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39章 後劲儿太大了,文豪1978,坐望敬亭,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注意到您写过很多题材的作品,不管是内容还是风格都非常多变,但唯独没有写过爱情题材的作品。</p>
我想请问,您以后会考虑写一部爱情题材的作品吗?</p>
如果会写的话,您想写什麽样的故事?」</p>
听完张小娴的问题,林朝阳笑了起来。</p>
眼前的女生正是后世闻名两岸三地的言情小说作家张小娴,以她的性格,问出这种问题也很合理。</p>
林朝阳想了想说道:「关于我是否会创作一部爱情题材的作品,这个我不能肯定的回答你。</p>
但我想,我可能不会为歌颂爱情而专门写一部小说。」</p>
张小娴闻言不禁失落,追问道:「爱情这麽美好,为什麽不能歌颂爱情呢?</p>
「这世界很美好,不只有爱情。」</p>
林朝阳回答了一句,碍于还有很多读者等着提问,便没有再跟张小娴多做交流。</p>
等见面会结束之后,林朝阳身边围满了索要签名的读者,张小娴站在人群外看着这些人蜂拥着上前,心中艳羡不已。</p>
觉得当纯作家当到林朝阳这个份上,也算是到顶了。</p>
可她又想到刚才林朝阳的回答,感觉有些不忿,爱情小说怎麽了?琼瑶丶亦舒丶李碧华哪个不是写爱情小说的?</p>
心中有些气闷,她没有去随大流的要签名,想到刚买的书还没看,便在图书馆里随便找了个地方,窝在那里看小说。</p>
林朝阳的新作名叫《父亲》,张小娴看到这个书名本能的以为是讲父爱的,</p>
等她翻了几页,却忍不住皱起了眉头。</p>
小说开头讲述的是女儿「安欣」前往有记忆问题的父亲老安家,她因为丈夫的工作调到了香江,不能再继续照顾父亲,而父亲又赶走了护工梅阿姨,她劝父亲接受她给安排的新护理照顾。</p>
可父亲坚信自己可以照顾好自己而拒绝了「安欣」,父女俩吵了一架,最后不欢而散。</p>
因为事先已经有了预设,所以这个开头并没有给张小娴带来任何新鲜感。</p>
她承认林朝阳的笔力非凡,仅凭开头的几千字,父亲这个倔强丶自负的角色已经完全立住了,女儿安欣的形象稍显干,但性格特点也很明了。</p>
但这样的安排实在难以称得上有新意,张小娴心中如此评价。</p>
然而就在这时候,小说的笔锋一转,老安的家中突然多了个陌生人,他自称罗军,说他是安欣的丈夫,而且还说老安住的房子是他的。</p>
面对罗军的笃定,老安陷入了迷惑,他怀疑罗军是个骗子,但又察觉到自己似乎漏了什麽信息。</p>
他慢慢理顺着记忆,但想起的依旧是自己赶走了护理小梅,然后安欣要去香江,给他安排了新的护工,还让他搬去养老院。</p>
读到这里,张小娴跟老安一样陷入了茫然,这都什麽跟什麽,刚才不是还好好的吗?怎麽这剧情完全割裂了,这个罗军是怎麽回事?</p>
她还以为自己是遗漏了什麽关键信息,又从头把小说前几页的内容看了一遍,发现自己看的没问题,就是小说的叙述突然一下子陷入了割裂之中。</p>
感觉像是作者突然陷入了精神分裂一样。</p>
就这还瞧不起爱情小说呢!</p>
张小娴心里吐槽了一句,耐着心继续读下去,她看了林朝阳不少小说,也了解林朝阳的创作实力,知道他不至于连最基础的讲故事的能力都没有。</p>
接着看下去,罗军说他去倒杯茶,结果就消失不见了。</p>
这个时候,自称是「安欣」的安欣出现了,老安却发现他根本不认识眼前的安欣,老安陷入了自我怀疑。</p>
父女俩聊天,谈到刚才出现又消失的安欣的丈夫,安欣说那人叫刘延冰,还说她五年前就离婚了。</p>
看到这里,张小娴感觉自己头都炸了。</p>
明明这一段里面的每一自然段她都看得明明白白,怎麽合到一起就感觉看不懂了呢?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p>
她心头不禁生出几分烦躁来,真想把这本破书扔到一边。</p>
可她想着小说买都买了,再多看几页吧,兴许后面就能交代一些线索呢?</p>
抱着这样的心理,张小娴继续看了下去。</p>
然后,她就变得越来越茫然,尽管林朝阳在叙述之中不断的抛出蛛丝马迹的线索,但身为读者,张小娴始终无法窥探出整个故事的全貌。</p>
只能如同盲人摸象一般,不断以试探的触觉去尝试了解和概括整个故事。</p>
可直到图书馆要闭馆了,她依旧没有完全理顺小说的情节。</p>
她赌气的从九龙图书馆走出来,越想越气,看了这麽多年小说,她还没见过这样的小说呢,简直是把读者当傻子糊弄。</p>
转念一想,她又觉得不对。</p>
要是小说都看不明白,那她不是连傻子都不如?</p>
恋着一口气的她回到家中,接着啃小说,她就不信自己能连个小说都看不明白。</p>
如此过了两天,张小娴也在床上躺了快两天,期间除了吃饭上厕所几乎没有停下来过。</p>
此刻她躺在床上,小说被翻开放到了枕头旁,泪水如同开闸的洪水汹涌不停,极力的压抑着发出鸣咽声。</p>
她看了两天,终于把故事看明白了。</p>
可这会儿她却没心思计较这部小说有没有把她当傻子了,只想放肆的痛哭一场。</p>
哭了好长时间之后,感觉心情终于舒缓了一些,她又拿起了小说,尝试着把故事梳理一遍。</p>
可当她看到书里老安说的那句「我感觉我的树叶快掉光了」,泪水再一次决堤而出,完全无法控制。</p>
这部小说,后劲儿实在太大了!</p>
连着半个晚上,张小娴边看边哭,越哭越看,直到最后沉沉睡去。</p>
等她睡了一个好觉,总算是收拾好了心中的悲伤,可这个时候她心中已经积赞了千言万语,迫切的需要寻找一个出口。</p>
最后张小娴拿起了笔,在纸上写下一行文字:</p>
我们终将被遗忘,包括自己。</p>
受纽斯塔特国际奖报导热潮的影响,林朝阳的《父亲》在香江上市之初便受到了读者群体的极大欢迎。</p>
各个书店里挤满了前来购书的热情读者,仅一周时间,小说在香江销量便突破了5万册。</p>
这样的情形不仅发生在香江,在内地丶在湾岛同样如此。</p>
这次《父亲》在两岸三地同时发行,各地多家刊物上的gg提前一个月已经在打了,可谓声势浩大。</p>
在内地上架销售一周时间,</p>
《父亲》的销量突破了28万册,在林朝阳的作品当中也是为数不多的成绩。</p>
湾岛方面,也创下了一周2.3万册的销量成绩。</p>
但伴随着小说火热的销售势头,却有不少读者反馈,说小说的内容读起来十分晦涩,故事结构如同迷宫,叙事毫无流畅性可言。</p>
在林朝阳成百上千万的读者当中,不乏有着丰富阅读经验的资深爱好者,但即便是这些有耐心丶有审美的读者,面对《父亲》的难读也有许多人被吓退了。</p>
如张小娴那样能够在读发表是最早的,小说上市的。</p>
这篇文章很难算得上是书评,因为它通篇没有理性的逻辑分析,全都是作者本人对小说主观的阅读感受。</p>
但就是这样一篇充满了主观性的丶不讲逻辑的文章,却受到了许多读者的热烈好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