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1章 大家都是大学生,摆什么老资格?,文豪1978,坐望敬亭,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家都是大学生,摆什么老资格?

查海升是79级法律系的学生,去年入学的时候他只有十五岁,是全系乃至全校年纪最小的学生。</p>

他生于安徽农村,出身贫农,但从小就表现出超人一等的智商和学习能力,小学因为成绩优异跳级一年,到1979年高考他顺利以老家安庆地区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了燕大法律系。</p>

这个消息轰动了当年的aq市,让查海升成了老家的名人。</p>

接到燕大录取通知书的那天,父亲将家里养了大半年的那头猪开心的宰杀掉,又借了一笔钱,除了留给他生活费和路费之外,其余的钱全部用来摆席面。</p>

他弟弟去镇上批发来了100根冰棍,花了整整5块钱,村里的小孩子,凡是来看热闹的,每人一根。</p>

弟弟还买回了两斤白糖,倒在水桶里,搅拌匀了让来坐席的村民随便喝。</p>

院子里摆了九张席面,不仅有菜,还有烟酒,庄户人家结婚也没有这样的排场。</p>

考上燕大,是查海升人生十六岁之前最为辉煌的经历,不过这种辉煌在进入燕大后迅速变得黯淡。</p>

进入燕大后,查海升发现自己不是最聪明的那个,也不是成绩最好的那个,许多同学连出身都比他好得多。</p>

他并不虚荣,不觉得出身好就代表了什么,可出身好确实有一個他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见多识广,与城市同学的差距一度让他有些自卑。</p>

好在燕大对他们这些学生一视同仁,在这里生活学习一年多,他接触到了许多从来没接触到的新鲜事物。</p>

人生中。</p>

今年三月末的时候,同学之间突然都在传许灵均用另一个笔名也发表了作品,查海升当时迫不及待便去图书馆找来了那两份署名是“王庆来”的作品。</p>

查海升特别喜欢《秋菊打官司》这篇,因为读这篇让他感觉到亲切,他觉得这个许灵均真是太懂农村、太懂乡土社会了。</p>

将许灵均的所有作品都看完之后,他心中越发崇拜这位作家。</p>

四月份,《当代》上发表了《赖子的夏天》这部。</p>

这是查海升第一次接触到意识流这个概念,初读时,里那跳跃的时间线、繁复的心理描写和各种文字意向看得他头昏脑胀。</p>

他以前,喜欢的都是那种故事性强的作品,冷不丁看这种风格的,并不习惯。</p>

耐着性子读了一遍,又与身边的同学交流了一番,他才逐渐弄明白这部牛逼的地方,越看越觉得好看。</p>

理解了意识流的风格,大大的拓展了查海升的阅读深度,在这之后,他的阅读变得更加的广泛和深入,也让他发觉的魅力似乎远远大过法学。</p>

上个月他听说《赖子的夏天》出版,专门到校外书店去买书,因为去的晚了一点,差点没买到,好在同学陶玉墨将自己的书让给了他。</p>

他很少到外面书店去买书,除非是特别喜欢的。</p>

因为他每个月的生活费并不多,去掉饭钱也就剩了几块钱,所以他必须精打细算的花才行。</p>

前几天,《当代》再次发表林朝阳的长篇《梵高之死》。</p>

如果说《赖子的夏天》打开了查海升对于意识流的认识,那么《梵高之死》则打开了他对于创作的认识。</p>

他从来没想过,竟然可以有人这样写。</p>

一部《梵高之死》二十二万字,他看完花了两天半时间,还是在期末考试前。</p>

这不是他不重视期末考试,杂志买回来的那天,他本来只是想随便看几页,打算知道大概是个什么故事就放下,然后专心复习,没想到这一看就再没放下。</p>

这部仿佛有一股强大的魔力,能够牢牢的抓住读者的眼球和心神。</p>

在的过程中,查海升完全忘了身外的世界,他的思绪跟随作者的笔墨徜徉在十九世纪的欧洲,沉浸在亚伦与梵高的时空之旅中,难以自拔。</p>

看完之后也是久久不能平静,他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p>

论故事性,它比他看过的所有武侠都要精彩,仅仅是一个魂穿十九世纪欧洲的创意就足够让人惊艳,更别提结合真实历史与悬疑元素的写法。</p>

将梵高的生平经历与穿越者亚伦的经历完美融合,创造出一个足以以假乱真的世界。</p>

论性,它同样不输那些让他曾经击节赞叹的名家之作。</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羁中马

旧神之巅

神话之后

鹅是老五

邪神登阶:女信徒叩门献祭

酸菜鱼椰子鸡

镇天鼎

只出三剑

重生:逼我当渣男是吧

绿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