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4章 狗皮膏药,文豪1978,坐望敬亭,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狗皮膏药
转眼九月份已经过了大半,再有三天就是中秋节。</p>
现在中秋不放假,但不妨碍节日气氛的浓厚。</p>
明天是周日休息,图书馆早早的就张罗着给职工发福利。</p>
这年头单位的福利待遇很朴实,都是日常能用的东西,而不是那些华而不实的礼盒。</p>
职工们最盼的就是发米面粮油这些东西,这年头买啥都要票证,日常饮食又关乎每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能不用票证的东西就是最好的。</p>
林朝阳作为馆里的牲力军,忙了一大早,跟几个年轻同事一起将福利搬回了馆里。</p>
今年中秋的福利是一袋十斤的富强粉,五十年代以后国内的面粉没有牌号,统一改为一、二、三等面粉,分别定名为富强、建设和生产。</p>
富强粉是一等粉,精细、面筋含量高、杂质少,类似于后世的高筋面粉。</p>
这个时候大家很少舍得买,都是等单位发。平时也很少吃,都是拿来招待客人用的。</p>
除了一袋面粉,还有一盒稻香村的点心,约莫有二斤,再就是两块香皂。</p>
同事们说说笑笑的领着福利,但也有個别人在抱怨。</p>
“发什么点心,多来几斤大米白面好不好?再不济粗粮也行啊!”</p>
不用问,这一定是家里人口多的。</p>
点心在这个年代是稀缺,但这玩意属于锦上添花的食物,也就是给老人孩子开开胃口、解解馋,怎么着也没有米面粮油实惠。</p>
林朝阳听着同事的抱怨,心中一动,拉着抱怨那人去旁边说了几句,然后两人一个掏钱,一个递东西,林朝阳手里的点心就这样多了一盒。</p>
杜蓉问道:“朝阳,你买的点心?”</p>
“嗯。家里人口多,都爱吃甜食,正好有人不愿意要。他拿着钱去换点粮票,两全其美。”林朝阳解释了一句,又问杜蓉,“你点心卖不?”</p>
杜蓉一下子把点心藏在身后,“你少打我的主意,一年多了,这可是《雁滩的春天》。</p>
文章中提到,1979年末,兰州李德祥从队里分了一万元钱,社员们把他家叫作“万元户”。</p>
这个名词随着文章的流传而被广泛传播,不到半年时间已经成了全中国人民最耳熟能详的新名词。</p>
如果这个时候要评选1980年度热门词汇的话,“万元户”这个词一定榜上有名。</p>
对于这个年代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这还是个很遥远的目标,可祝昌盛却知道,这对林朝阳来说根本不是问题。</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