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萱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1章 浪潮之下的坚守与革新,特种兵重生回到校园,作者萱萱,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研讨会当天,会场座无虚席。叶凌团队这边,孩子们带着自制的乐器早早到场,他们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全然不知即将到来的 “较量”。而对方团队则派了几位西装革履的讲师,带着精心准备的 ppt,言辞凿凿地讲述着他们的 “专业理论”。
首先是课程展示环节。对方讲师播放了一段孩子们在教室里整齐划一演奏的视频,强调 “标准化教学” 的重要性。轮到叶凌团队时,卡洛斯带着孩子们走上台,没有华丽的舞台布景,只有山林间随手采摘的树叶、竹筒。阿泰即兴敲击起竹筒鼓,其他孩子默契地加入,或用树叶吹奏,或用木板拍打节奏,一段充满山野气息的旋律自然流淌,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
“我们的课程没有固定模板。” 叶凌走上台,目光扫过全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音符,音乐治疗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旋律。” 他指着台下兴奋的孩子们,“就像这些孩子,他们从不敢开口到能即兴创作,靠的不是标准化的教学,而是对音乐的热爱和自由表达。”
随后的专家点评环节,一位资深音乐治疗师拿起对方的课程大纲,摇了摇头:“理论看似完备,但缺少对个体的关注。音乐治疗的核心是治愈心灵,而不是机械地复制技巧。” 当他翻阅完叶凌团队提供的资料,不禁赞叹:“从传统音乐中汲取灵感,又结合现代心理学,这才是真正的创新。”
真相逐渐浮出水面,网络舆论开始反转。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叶凌团队的音乐治疗项目扎根乡土,充满人文关怀,与对方商业化、程式化的模式有着本质区别。那家企图抹黑的机构见势不妙,悄悄删除了负面言论,灰溜溜地退出了这场较量。
风波过后,叶凌团队不仅没有受损,反而收获了更多认可。一位国际音乐治疗协会的代表主动联系他们,希望将这套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模式推广到更多国家。“你们的项目让我看到了音乐治疗的另一种可能。” 代表在电话里感慨道,“它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充满创新活力。”
站在夕阳下的村庄,叶凌看着孩子们在音乐中追逐嬉戏,心中感慨万千。这场风波就像一场暴风雨,却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前行的方向。音乐治疗不是一场竞争,而是一场温暖的传递。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信念,继续在音乐的道路上探索,让更多人感受到音乐治愈人心的力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