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章 扬州瘦马养成术——特殊商品的溢价之道,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书坊刊印《瘦马诗集》,将买家名号嵌入伪作题跋
医馆开发“保颜方”,用砒霜调珍珠粉维持肤白
这套体系完美诠释了《货殖列传》的预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活人被物化为商品时,每个毛孔都流淌着算计的精明。
三、破局三昧:从盆景到劲松
康熙年间,名医叶天士见瘦马盛行,特制“还形散”助女子恢复天足。虽遭牙行威胁,仍不改其志:“医者当医世,岂可独善其身?”这般仁心,暗合三条破局古法:
1. 价值重构术(效柳如是)
秦淮名妓柳如是被卖作瘦马时,偷读钱谦益藏书,终成“秦淮八艳”之首。她与钱氏泛舟西湖,不作闺阁媚态,反论《汉书·艺文志》,终令名士折腰。这种以才破貌的智慧,恰如《文心雕龙》所言:“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2. 生态断链法(学袁枚)
随园老人袁枚买下瘦马张氏,却任其素面朝天、健步如飞。某日雅集,张氏扛着锄头从菜园归来,衣襟沾泥与宾客论陶诗,反成金陵佳话。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道:“味之本在材,人之本在性。”此等返璞归真之举,恰是破解物化迷局的良方。
3. 源头净化计(观林则徐)
道光年间,林则徐在江苏巡抚任上严打瘦马交易,却遭盐商抵制。他转而刊印《戒缠足歌》,从士绅妻女入手改变审美。十年后,扬州竟兴起“天足会”,女子以不裹脚为荣。这招“围魏救赵”,暗合《孙子兵法》“攻心为上”的谋略。
最绝的是晚清女侠秋瑾的“破茧刀”。她创办《中国女报》,将《精卫石》弹词谱成新曲:“我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昔日被买卖的瘦马们传唱着,竟在辛亥年组成女子敢死队,用裹脚布捆炸药炸开杭州城门。
四、明月楼头的千年余响
扬州明月楼曾悬楹联:“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某日暴雨摧折楼匾,露出夹层中泛黄的卖身契——那是百年前某位瘦马的真实身价:纹银八百两,恰与楼宇造价等同。这荒诞的等值,恰似物化人性的三重明鉴:
第一鉴:器物化终将反噬
《扬州府志》记载,某盐商重金购得瘦马,因其背诵《长恨歌》时错漏二字,竟命人拔其舌。三年后,此商船沉运河,金银珠宝与哑女同葬水底。这印证了《淮南子》的警示:“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当万物皆可标价,灾祸已在暗中标好价码。
第二鉴:真美生于天然
郑板桥罢官归扬,见瘦马盛行,特绘《荆棘丛兰图》。画中兰草生于乱石,题跋道:“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那些在盐商厅堂精心培育的“盆景兰”,终究不及山野幽兰的蓬勃生气。
第三鉴:尊严不可称量
清代经学家焦循在《北湖小志》中记述:某瘦马逃至乡间,日耕夜读,终成塾师。当旧主寻来时,她捧出《论语》笑道:“昔日身价八百两,今日束修五十文,敢问孰贵孰贱?”
瘦马嘶鸣声早已消散在历史烟尘中,但那些量腮的银尺、束足的布帛,却化作今日琳琅满目的审美标准。当我们在直播间刷着“A4腰挑战”,在美容院接受“精灵耳整形”时,或许该想起扬州个园里的那副楹联:“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真正的价值,从来不在他人丈量的尺度里,而在《庄子》所谓“栩栩然胡蝶也”的自得之境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