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章 青衫难染翰林墨,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万历二十三年,董其昌为松江望族绘制《衣冠辈行图》,在绢本上玩尽花样:族长像用\"吴带当风\"笔法,宽袍大袖尽显威仪;嫡子衣纹取法李公麟\"行云流水描\",腰间玉组绶却暗藏玄机——三枚环佩恰合《大明集礼》\"士子三试\"之数。最妙的是庶子画像,虽也着锦袍,但袖口回纹故意断作九截,懂行的便知是\"九品末流\"的隐喻。
这般手段,恰如《芥子园画传》所言:\"画衣冠如写碑帖,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当年唐伯虎画《王蜀宫妓图》,将宫女裙裾的\"八宝纹\"改为\"折枝花\",内行人一看便知是讽喻正德皇帝荒嬉无度。
《尚书·益稷》载:\"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这十二章纹的古老传统,在明代化作补服上的森严等级。
四、破局当学板桥狂
康熙六十年,郑板桥在扬州盐商宴席上,偏着件半新不旧的青衫赴会。众人见他胸前补子竟是手绘的墨竹,正要讥讽,忽见竹节处藏\"六分半书\"题款:\"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来他参透《大明会典》漏洞——致仕官员可免补服规制,便以\"未仕老童生\"自居,反成风骨象征。
这般智慧,今人亦可借鉴:
1. 纹样置换法:学那徐渭在补服衬里绣\"青藤纹\",外看合规,内藏风雅。
2. 错位点睛术:如文徵明作《惠山茶会图》,将官员常服的\"杂宝纹\"改为书卷纹,既合礼制,又显清高。
《格古要论》有云:\"衣冠贵在得体,得体不在华奢。\"某徽商为入士林,特请绣娘在补子云纹里藏入墨菊,果然引得文人唱和。正如《随园诗话》所言:\"标格清奇不在衣,衣中有意便成诗。\"
麻衣如雪终须换,不是文章是补章。
莫叹朱紫遮望眼,丹青自可破天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