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水的石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章 牡丹亭惊梦记——文艺沙龙的免责屏障,堪破三千世相,湿水的石头,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鹧鸪天·墨痕春梦》
牡丹亭畔柳含烟,画屏深处隐啼鹃。
题诗石上名无迹,品画楼中语带弦。
评花易,论人难,清谈袖底有霜寒。
莫道文章千古事,且看笔墨共担山。
一、游园惊梦的胭脂印
杜丽娘指尖扫过《诗经》扉页时,一缕游丝正攀上窗棂。她恍惚见柳梦梅持柳枝立于太湖石畔,醒来却在笺上题下\"他年得傍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诗笺传至陈最良案头,老学究捻须笑道:\"小姐春心,原是《关雎》教化之功。\"
这场惊梦诗案展现文人沙龙的免责玄机。杜丽娘的情诗被归因于《诗经》熏陶,恰似后世文人将离经叛道之作归为\"集体创作\"。正如《文心雕龙》所言\"因情立体,即体成势\",当个体情思被纳入经典阐释体系,越轨便成了风雅。
二、梅花观壁的匿名诗
柳梦梅拾得美人画卷,提笔在石壁题诗:\"他年若傍蟾宫客,不是梅边是柳边。\"道姑掩口轻笑:\"往来看客皆留墨宝,施主不妨添作第八十九首。\"斑驳石壁上,前朝举子、今世狂生的字迹层层叠压,早分不清谁是始作俑者。
匿名题壁是文艺沙龙的免责秘术。众人共写一面墙,既成全风雅之名,又消解个人责任。这正应了《围炉夜话》\"风流不在谈锋胜,袖手无言味最长\"的机锋——当所有文字都成集体遗产,批评者便如面对雾里群峰,无处着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