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千里行(2)
榴弹怕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08章 千里行(2),开会桌下把荫蒂添的好多水,榴弹怕水,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千里行(2)
千里行(2)</p>
红头绳到了腊月什么价格不知道,但到了下一个月,也就是十一月的时候,这玩意的价格非但没有上涨,反而下降了,变成了二尺六文钱。</p></p>
不过也就是如此了,不过四五日,随着大量参加科考的人员开始来到邺城,市场上整体物价上涨这玩意还是涨回到了二尺八文钱,并且还在攀升……按照月娘的猜测,等到下旬夺陇大赛开始,腊月阅兵开始,年关前,涨到一尺十文钱都有可能。</p></p>
至于说为什么会出现一次下降,这就要说到邺城最近的一段公案了……一段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了结,甚至要打到张首席案前的公案。</p></p>
原来,造成这次红头绳降价在内的特定几大类商品冲击市场的行为,居然是黜龙帮官方下场的结果。</p></p>
不仅是红头绳,还有一些中高级织物、染物,连着部分贵金属首饰,基本上来自于仓储后勤部曹夕曹总管下属的济阴军衣场……按照之前曹夕曹总管的提案,济阴军衣场的女工们承租了包括邺城在内的数个城市的官方铺面,然后这群前紫微宫宫人们,用高超的技艺和集约化生产几乎是瞬间对此类市场造成了降维打击。</p></p>
没办法,这个群体既不乏出色的庶务与政略女官,也不缺规模化的宫人数量,更不缺技术与艺术能力。</p></p>
实际上,早在这次事情之前,在张行有意无意的的放纵下,这个群体在黜龙帮内部就非常有存在感……往上,她们参与到了曹夕带领的仓储后勤部管理中,往下牢牢把握着济阴军衣场,而且跟內侍军的有着直接的经济、人员交流,各种文书中都能经常看到她们,据说年底被表彰的也有她们。</p></p>
对应的,也自然会引起许多人的不顺眼。</p></p>
而现在,她们终于干了一件有把柄的事情,被人直接告到了大行台,然后大行台内争执不下,最终居然就闹到了张行面前。</p></p>
“为什么这种事情要闹到我这里?”邺城行宫观风院三楼,迎着河北地区乍起的寒风,张行有些不理解。“我甚至都不晓得,为什么这事能闹到大行台?”</p></p>
“首席。”换了一身红色新军衣的徐大郎正色道。“这件事情只有大行台能解决……因为人家告的是咱们大行台直属的军衣场,从大行台成立那一天开始,各地的军用工坊就归对应的部来管了。”</p></p>
“这就是这事荒唐的地方。”张行立即指出了关键。“谁来告的?邺城的其他商户对不对?为什么他们那么清楚,这事需要直接找大行台?而且他们为什么能直接指出来军衣场是归曹总管那边的仓储后勤部,而不是张分管那边的军械战马部?”</p></p>
来汇报这件事情的人,以及事情的利害关系方的人加一起足足六七个人,闻言明显一愣……一两个没愣的,也都假装愣住了。</p></p>
“大行台才建立半年好不好?”张行笑道。“据我所知,上个月月底当天,军衣场的各类货物才开始发卖,本月初一下午市面上才开始降价,结果只隔了三天,今天是初五,今日的价格就重新回来了……那么说,也就是这几日的空挡,他们就告上来了,事情也就摆到我面前了?这告状的人是不是太聪明了?他们找谁了?找封文书你了?”</p></p>
“绝对没有。”封常一个激灵站起身来,赶紧摇头。</p></p>
“所以说这件事荒唐。”张行示意对方坐下后拍着手吐槽道。“如果没有封文书这种在文书部做机要文书的聪明人直接指点的话,那只能说明一件事……这些觉得黜龙帮军衣场争了他们利的,也是黜龙帮的人……对不对?”</p></p>
观风院里一时安静下来,只有下方院子里月娘在指挥一些侍卫搭建小食堂和厨房的声音……封常更是如坠冰窟,他如何不晓得,这些天自己乱勾搭人被这位首席看的真真的,今日点上来了呢?</p></p>
徐大郎干咳了一声,他知道这个时候躲不掉了:“也不能说是帮里的人,大多是帮里人的亲眷。”</p></p>
“帮里什么人的亲眷?大头领、头领的亲眷,还是舵主、护法、执事的亲眷?又或者是寻常帮众的亲眷?”张行盯着徐世英追问道。</p></p>
“不好这么分。”徐世英认真道。“更像是从军的那批人的亲眷,譬如这里面确实有不少队将一层舵主的家人,但没有县令一层舵主的亲眷;而且,按照籍贯,应该是河南的居多,河北的较少……”</p></p>
怪不得你要亲自来!</p></p>
张行心中无语,面色如常:“也就是帮内当势者、军功者、资历者的亲眷来告的对不对?”</p></p>
“确实能这么说。”</p></p>
“那就好说了。”张行这次摊了整双手,干脆至极。“既然寻到我这里,我这里自然要给个说法,我的规矩是,为了黜龙帮的稳定……民重于帮,帮内下重于上……这是因为帮出于民,而上出于下,只有下面牢靠,我才放心。”</p></p>
“但是首席,这里面有名分的问题。”徐大郎继续抗辩。“这些人到底只是亲眷,而不是这些头领自家的生意,名义上依然是民,反倒是军衣场的人,是真真切切的帮里人,不少还是有阶级的……”</p></p>
“这个事情简单。首先,我们可以划两道线下来,比如没有分家的,分家仍是三代内血亲的,我们就算他们是一家;其次,不是不让他们做生意,只是不许他们得了便宜还卖乖,一朝受挫就要拿权势来欺压别人……”张行话到这里,忽然停住,似乎想起了什么。</p></p>
周围人也都紧张起来,观风院里再度出现了只有楼下叮叮当当,楼上呼呼风响的怪异景象。</p></p>
“首席想到了什么?”脑袋最硬的徐大郎无奈,只能由他来问。</p></p>
“我在登州的时候遇到了类似的事情……”张行将登州程大郎与白金刚的事情叙述了一遍,然后神色复杂的盯住了面前几人。“你们说,会不会是这事传开了,有人私下勾连,想抢在年末大会前跟我打擂台?或者想报复白金刚?”</p></p>
众人神色一凛,然后一人赶紧站起身来,却居然大行台直属的领兵头领,屯驻邺城旁边要塞韩陵山城的夏侯宁远:“首席想多了,断不会有人如此。”</p></p>
张行扭头过去吹风,佯作不答。</p></p>
夏侯宁远更慌了。</p></p>
而徐大郎面无表情的看了眼这位有些慌张的建帮济阴功勋、单通海心腹,又看了眼周围同样面无表情的曹夕、封常等河北人,然后方才正色来告张行:“首席,军中断无人会违逆你的方略,真要是这般往阴私了想,那还有人说是河北方面的头领眼馋河南头领起家早、资产多,故意引着这些人往首席你身上撞呢!”</p></p>
张行这才醒悟过来:“不错,徐大郎说得对,咱们不能老往阴私里想……那这件事就这么办吧,不扩大不追究,去弄清楚,只要他们确实是按照我那个划分算是帮内中高层的亲眷,就申斥他们,把这件事撤掉。”</p></p>
“是。”徐世英起身应声。</p></p>
一起起身的还有一直一言不发的实际关系人曹夕、此事的文书经办者封常,以及一位算是直接当事人的女官。</p></p>
“还有,包括有本地普通商贩来告,也要弄清楚他们后面有没有人……”张行继续叮嘱,他认为事情已经结束了。</p></p>
“这是自然。”最后一位坐着的大员也起身了,赫然是巡视地方回来没多久的刑律部总管崔肃臣,而有意思的是,作为此事理论上最终的处置者,其人之前一句话都没多说。“但首席,属下还是多要问一句,如果真的出现普通本地商贩,或者跟帮内不牵扯的地方商会来告我们,说我们与民夺利,该怎么办?按照之前的意思,是民重于帮?”</p></p>
张行正色起来:“这个就麻烦了,因为要具体事物具体对待……比如商货的种类,如果是粮食、基本布料、牲畜、金银、铁器、陶器这些关乎民生的商货,就要一万个重视,过快的涨价、降价都不好,但如果是其他的杂货种类,尤其是有点脱离基本生活需求的,比如瓷器、漆器、首饰、皮毛、绸缎,让地方上受些冲击,未尝不可。不过,今天这件事是不要紧的,因为我晓得邺城内外的价格,这次制衣厂并没有对本地小商人造成伤害,尤其是接下来邺城人还会更多,本地物价还会继续涨,她们入场反而会对本地人有好处。”</p></p>
“所以,首席的意思是,要对曹总管提出来的官产承包制度,还有类似帮产帮商,在一定的分量上予以鼓励了?”崔肃臣继续来问。</p></p>
“就是这个意思,谨慎的鼓励。”张行承认了下来。</p></p>
“那这样的话,这件事情本身没有什么可计较的了,我还想再问首席一件事情……”</p></p>
“你说。”</p></p>
“除了这个帮产帮商,首席又如何看待商农之争?”</p></p>
“以农为本,谨慎鼓励商事。”</p></p>
“首席觉得商农不相侵?”</p></p>
“不是不相侵,也不是非此即彼。”张行晓得这种理论问题只有崔肃臣能跟他讨论,便摆手示意。“你们要是忙,就去忙,不忙留下来听几句……崔总管坐……我的意思是,指望着种地就天下太平万万世,是不可能的。或者说,便是天下太平万世,只种地也撑不住,咱们不能一些事情没有发生,就忽略可能的问题。”</p></p>
旁边几人,徐世英与封常选择留下,夏侯宁远却在犹豫之后随曹夕与那名女官离开。</p></p>
几人下楼,迎面遇到白有思进来,那女官还明显惊吓了一下。</p></p>
楼上,张行难免说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什么耕地是有限的,财富是人的劳动创造的,所以手工业也是根本,而商业是农业与手工业外必不可少的另一极,既是维持流通的主要方式,也是满足人需求的维稳手段。</p></p>
这个红头绳就是如此。</p></p>
是生活本质。</p></p>
不管崔肃臣接受不接受,旁听的人理解不理解,大家还是看在张首席的名头上大略的听完了这些诘屈聱牙的话,然后方才准备离开。</p></p>
这个时候,天已经快黑了。</p></p>
而徐世英还是坐着不动。</p></p>
崔肃臣和封常不好说什么,直接离开,这边一下楼,便听到上面张首席抱怨起来:“这种事情如何也找到我这里?白白耽误我一下午,你又不是不晓得,我这大半月多快活!”</p></p>
“且不说这件事尴尬,非首席不能决,便是快活日子,首席也没几日了。”徐世英言之凿凿。“五日后就是科考,然后就是各种授勋与阅兵……接着大会。”</p></p>
“还是能快活的,科考后就是各类比赛了。”张行不以为然。“我连年戎马,还不许享受一下了?”</p></p>
徐世英越发无语,若不是他晓得张行这些日子只是逛街逛的多,平素也去军营跟行宫前面大行台各处去晃,怕是以为对方是夜夜笙歌呢!</p></p>
便是逛街逛的多,如今也晓得,还是在注意物价和人心居多。</p></p>
一念至此,其人便摒除杂念,认真来问:“还有几件事,不好打扰刚刚首席与崔总管。”</p></p>
“你说。”</p></p>
“首先,是科考后的选拔……便是科考是按照首席定的规矩,糊名,誊录,盲批,可实际最后任用的权责还是在各部总管、分管那里,如果有争夺怎么办?如果有人考上了,却没有人任用又如何?”</p></p>
“如果有争夺,就让人家自己选,如果没有任用,放在文书部、王翼(参谋)部或者发往地方都是无妨的。”张行也皱起眉头来。“不过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想问,要不要设一个专门管理这个中下层人事去向的吏部?”</p></p>
“是这个意思。”徐世英道。“以前咱们的人事,本质上是军功,其实就是天王及其下属来做了这个吏部,现在不能把专门做文法吏的科考人事交给天王吧?”</p></p>
张行点点头。</p></p>
且说,别看这两人讨论的流畅,实际上他们都刻意忽略一个隐藏的议题,那就是为什么科考这个事情在有大魏朝模版,而且在张行提出快两个月马上都要施行的情况下增设吏部这件事情才拿来讨论?要知道,增设吏部这个话题从大行台建立以来一直是有人提的,反而到了科考这个具体事件上没人提了,难道不奇怪吗?</p></p>
当然不奇怪,因为大行台眼馋这个任用权,他们也想学大魏南衙相公们夺走所有的人事任用权,而实际负责这件事情的张世昭与魏玄定也根本没有得罪他人或者争权的必要。</p></p>
但现在徐世英忽然问了这件事情,说明他背刺了陈斌。</p></p>
当然,按照张首席对徐大郎的认知,这才是徐大郎本郎嘛。</p></p>
“是该设,那你觉得谁合适呢?”暮色中,点头后张行想了一想,轻飘飘来问。</p></p>
“这要看首席决断。”徐世英提醒道。“只是没必要跟阎庆头领这两个月登记的全军全帮全地方修行者弄在一起就好……两者不是一个路子。”</p></p>
张行点头,想了一想,一时没有心得,便道:“这事自然可以有,但未必要太着急,分为三大类,,只要是经历过这些军事阶段的人,包括文职、后勤、督战人员,几乎人人有份,而且是统一发下去的,没有来的,也都能按照名单发过去。</p></p>
而勋章铜牌上,姓名都没有的,就是通用的四大类牌子,用小红绳挂着。</p></p>
,以彰武勇。</p></p>
而且这一次,众人便晓得为什么要其余各营精锐都来了,因为是当面授勋,而且是在城外漳水畔举行大规模集会,在当日漳水三台的遗址上进行公开授勋。</p></p>
授勋者是从谯郡修养回来没几日的雄伯南雄天王。</p></p>
在邺城的所有大小头领,都在张行的带领下肃立旁观,所有外来使者也都冷眼旁观。</p></p>
而且,这次铜牌就有人刻的姓名了。</p></p>
以及许多授勋人物和集体的介绍与故事,然后回家过年去了。</p></p>
两三日后,意识到黜龙军真的回家过年去了的使节们陷入到了某种惊疑不定与茫然的沉默中。</p></p>
这个时候,谢鸣鹤出面,再度邀请这些人旁听他们的年底大会……用这位谢总管的话说,黜龙帮做事光明正大,没有什么不可展示的。</p></p>
似乎没什么理由拒绝,于是乎,包括大英使者张世静、江东使者林士扬、东都使者房玄乔、幽州使者侯君束、河间使者慕容正言,全都选择了留下旁观……至于说北地的两位使者黄平、宇文万筹,因为当日救援有功,早早有了头领待遇,是要参会的。</p></p>
晋北的尉迟七郎、淮南的马胜,更是理论上黜龙帮自家人,当然也要参会。</p></p>
只是年关将近,晋北孤悬,淮南更是在交战,就不好让两边的头领尽数回归了……至于其余各处,除了少数领兵头领防守边境外,其余几乎所有人都在腊月中旬汇集到了邺城。</p></p>
黜龙帮终于要解决内部人事和组织架构,完成军事扩张的准备了。</p></p>
邺城行宫中心靠西面的一处大殿内,偌大的正殿已经被拆的干净,然后摆进来许多椅子,内圈外圈分明,还是圆形排列。与此同时,殿内早已经人声鼎沸,上百号人只穿着崭新的红色戎衣,踩着六合靴,腰间挂着鲸骨牌,胸前串着刚刚领到的铜制勋牌,正在那里相互寒暄调笑。</p></p>
几位使节站在大殿靠外侧一个角落里,看着那些头领们高谈阔论,言笑晏晏,心中则想法不一,表情也不一。</p></p>
而别人怎么想的不知道,面带微笑的张世静此时心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猿猴沐而冠”!明明定了服色,却一股脑的都穿红色布衣;明明占据了行宫,却一窝蜂的搬了进来;明明有了正经议事的明堂,却居然撤了位次,摆起了乱糟糟如山……不对,山大王聚义都要排位次的,这椅子摆的跟看歌舞一般……心中这般想,只是偶尔目光扫过几位熟悉的人物,心中稍微惊悚罢了。</p></p>
这些俊彦,怎么也跟着这些人这般胡闹呢?</p></p>
“张公怎么看,这种圆形的朝堂?”旁边的侯君束束着手忽然来问。</p></p>
这是不妥当的,因为堂中有许多修行高手,不乏宗师,讨论躲不过那几位的耳朵。</p></p>
于是张世静微微笑了笑,捻须相对:“挺好的,素来就知道黜龙帮制度特殊,今日一见,名不虚传。”</p></p>
侯君束叹了口气:“小子我也是久仰大名了,今日一见也确实有独到之处,毕竟这样的话,就不至于有人明明上了殿,却要排殿门口吹冷风。只是……”</p></p>
“只是?”</p></p>
“只是,排在后面的人乐意了,排在前面的人甘心吗?凭什么要跟这些人一个圈里坐?“</p></p>
“确实。”</p></p>
两人稍作讨论,便去看其余几位使者,然而房玄乔笑而不语,慕容正言是个瘸子,只坐在那里冷冷来看,不知道在想什么。至于林士扬,众人晓得,这是个真火教背景的盗贼出身,本来就做排斥,此时虽见他神色微动,似乎想说什么,却懒得理会。</p></p>
“诸位,诸位。”</p></p>
正乱想着呢,大约算算时间是上午过半的时候,忽然间一人走到中间来,带着真气四面来喊,却正是军法部的柳周臣。“时候到了,大家落座!还是老规矩,大头领进内圈,其余头领在外圈,尚未正式补名的和旁观的使者们,辛苦在边上站一站。”</p></p>
众人耸动起来,又闹了一刻钟,方才落座。</p></p>
然后还是柳周臣来言:“诸位,这里有一个今日会议的流程,大家看一看。”</p></p>
说着,便有十几名文书从侧门进来,将一些纸张发放了下去,连几位旁观的使者也各自拿到了一张,在那里蹙眉来看……纸上面的文字很简单,大概就是先说人事增补,然后是人事升迁、职务调整,然后部门调整,以及新帮规增补什么的,占了主要篇幅的,乃是几个候选人的名单和简历。</p></p>
而别人不知道怎么想的,张世静只看一眼便满心无语。</p></p>
因为人事表决拿出来本身就显得,这种人事难道不应该自决于内,然后直接下令吗?放到这里来论,便只是过场,也未免儿戏吧?</p></p>
若是想用之人被否了?到底算谁的?头领们中也有一些有相关经验的人陡然紧张起来,倒不是因为这张纸,而是他们刚刚亲眼看到,大殿两侧,几十名文书都有几案和笔墨纸砚,正在摊开准备,却是瞬间意识到,从这次开始,大会上所有人的言行估计要记录在案了。</p></p>
换句话说,所有人要为自己的表决和言行负责了。</p></p>
不过,这类政治嗅觉灵敏和经验丰富的人到底是少数,众人看了一会,反而是喧嚷的居多……这个说谁不该是大头领,那个担忧自己调到徐州,引得周行范当场瞪了过来,还有问新增的部里面有没有白金刚,白金刚会不会不许大家家里人经商的,结果一回头就看到身后坐着俩光头,也是愈发尴尬。</p></p>
还是那句话,看上去就像是乌合之众。</p></p>
堂内纷纷攘攘,角落里几位使节冷眼旁观,同时努力来听,但是忽然间,好像是私塾里进来塾师一般,又好像是菜地里跳出一只青蛙一般,一下子就安静了。</p></p>
张世静等人抬眼去看,却果然见到张行带着一些帮内要害人物从一处侧门正进来。</p></p>
许多人想起身,却见那位首席遥遥摆手,就把人压了回去,而且这个时候,后面侧门复又跟来十几个甲士,各自捧着一柄刀剑,好像什么仪仗一般立在侧门内。</p></p>
正疑惑间,那张首席已经进入场中,立在中央位置,先趁着周围雄伯南几人落座的空档,四下来看了一圈。</p></p>
凡被扫视到的人,俱皆肃然。</p></p>
而张行见此,也只是笑了一笑,便也坐下。</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