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四野行(9)
榴弹怕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5章 四野行(9),开会桌下把荫蒂添的好多水,榴弹怕水,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但真有人都觉得应该拒绝,陈斌、谢鸣鹤就反对。</p>
张行恍然,却又摇头:“咱们什么时候过过宽松日子?”</p>
“什么意思?”徐世英瞥了眼张首席,赶紧认真追问。</p>
陈斌倒是干脆,直接抬头给出了答案:“怕造反。”</p>
“道理我是懂了,但还有一处大问题。”徐世英恳切求教。“首席……你想过没有,大唐崩塌于世族豪强兼并无度后,虽有均田授田渐渐形成制度,但始终没有真的统一过?便是大魏,也只是维持了天下八九之地二十年,然后落得如今下场……那你怎么知道天下还能统一呢?我是信你的这番言语和道理的,但有没有一种可能,不用均田授田,放任兼并,天下就如大唐那般崩坏,用了均田授田,因为府兵制控制不住军队和人心的缘故,建起一个像模像样的朝廷就很难?而建起来以后,又因为均田授田天然集权,使天下钱粮归于一,又使得皇帝作威作福肆无忌惮,跟暴魏一般二代而崩?”</p>
徐世英立即反应过来,连忙摆手:“阁下是律法之专任,自然能指着条文说出来一二三四,反正我也不懂,只阁下说了算。故此,在下只问一句,崔分管能不能简单直接明证出来,说我们黜龙帮现在搞的新法度一定会比之前的更好呢?”</p>
“问得好。”张行难得从面碗中提起了兴趣,其他人也稍微好奇起来,一直闷声吃面的徐世英也抬起了头。“首先根子就是府兵制……这点没办法,因为一开始起事的时候,部队就是各地大族子弟带领乡里壮丁成军,而之所以能成军,依靠的就是均田授田制度,这就是最典型的府兵制,根子就在这里,只要还是均田授田、军士出于农人,做了军士家里还有地并且军功授田,那就是府兵制,跟设不设鹰扬郎将府没关系,包括我们现在一个头领负责一营兵的制度也没有脱出这个根本窠臼……实际上,自从大周之后,全天下都是府兵制,没人能硬生生的从全天下普及的制度中站出来。”</p>
张行趁机扒拉碗里最后几口面。</p>
这是实话,十郡一州之地,供养了近五十个营,也就是十万军队,加上负担较轻的屯田兵,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一郡一万军队,说穷兵黩武有点过头,但在强调赋税公平的状态下,维持这个军队加上之前大魏的行政体制,也可以说是够辛苦了。</p>
说完,拱了下手,按照面摊招牌上的价格拍了两碗面的钱,便居然孤身离去,将一群将陵权威扔在了面摊上。</p>
所以,谢鸣鹤建议不闻不问,装聋作哑,陈斌甚至建议直接公开否认。</p>
将陵这里两位重量级的河北籍贯大头领,也就是雄伯南、窦立德,便认为应该接受两郡义军,因为说到底大家都是义军,都是反魏的,而且又主动投效,没有人且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接纳才对。</p>
“就是这个意思。”已经吃了小半碗的谢鸣鹤在旁笑道。“所以有人提醒这是好事后,立即就有人辟谣了,说江南人又不吃面,只吃米饭,这事肯定跟我俩无关,也算是拨乱反正了。”</p>
张行失笑,差点把面喷出去,周围一群大头领、头领俨然也都失笑,但也有人明显尴尬起来。</p>
“有。”就在这时,另一个安静吃完面的人开了口,却居然是机要文书分管崔肃臣。“别处我不晓得,但凡数百年间,法度一直在往好了走,其他各方面,恐怕也是类似……”</p>
“是那个意思。”徐世英点头。“但不是一回事,当日争论人心向上向下,是首席与我凭心而论,讲个人志向道德的,今日来问是想抛开这些虚的,认认真真来问,为什么就能确定天下局势往后会有个好结果,而不是一泻千里?有没有什么切实证据呢?”</p>
但不知为何,素来待人妥当的徐世英坐在那里片刻,忽然不耐起来,却是朝着其中两人当面来问:“陈总管、窦大头领,你二位能不能收了神通?莫要平白连累我们?”</p>
雄伯南既至,略显尴尬:“首席,最近的事情委实是出于本意来争,并未想到后来许多事端,如今惹出许多腌臜事来,真心惭愧。”</p>
第三,也是最麻爪的,一旦接受他们,再加上已经多次往来使者叙述渊源,表达投效之意的晋北破浪刀势力,那两把刀加两个姓高的,很容易在黜龙帮的旗号下连成一片,届时将直接威胁到太原白横秋、幽州军的根基,两家必然出兵,而且是大规模出兵。</p>
其次,是这两家人心不诚、素质也不行。</p>
徐世英愣了一会,居然辩驳不得。</p>
河北义军里面,连刘黑榥这种人都有,遑论什么手段粗俗之辈了。</p>
周围人听到这里终于认真起来,各自议论纷纷。</p>
张行愣了一下,然后以手指天,答非所问:“我在看双月与星象呢,看的正入迷。”</p>
瞧瞧,这就是好学生。</p>
“是不是又回到那天关于人心的问题上去了?”张行安静听完,端着面碗来问。</p>
最后,竟是人人各自付了自家的钱,平素极为大方的几位头领居然无一人出来请客……面摊老板既是庆幸,又觉得荒唐,这些管着十来个郡的大人物,吃碗面竟然还要平摊吗?</p>
晚间的时候,双月齐圆高悬,消失了一天的雄天王出现在了张行的住处,后者正在孤身赏月,而因为双月的缘故,俨然对影成五人。</p>
陈、谢二人立即点头,然后去吃新面,但座中几名明显不安的人却并未因为这句话稍微安心,因为这个谣言此时看来过于针对,也过于低劣了,尤其是这个反复过程,更显得滑稽,所以无论如何,陈、谢等人都抓到了把柄,而这件事也注定会连累他们,并会影响到最近的严肃争端。</p>
“首席,我现在还真有个事情想问。”一碗面吃完,略显尴尬的气氛中,参谋分管马围忽然打破了沉默,这是个河北人,还是窦立德同乡,但明显是个典型的文官谋略方向的士人,之前倒是坚持没有掺和进去,现在似乎也是因为没有酒,所以对刚刚吃完的这碗面有些怏怏,这才开口。</p>
而徐大郎此时也终于喟然:“几位……我须被抄了家,搬到清河来了,不想再遭罪了!请两位且大局为重,不管事情怎么处置,反正不要再争了!按照首席的安排,咱们秋后事情多得很,吃完这碗加餐新面,就要做牛做马来忙许多正事了!”</p>
“说。”同样用了一碗面的张行明显不以为意,甚至招呼面摊老板盛面加汤。</p>
二对二,这件事情到这里倒也罢了,张首席例行瞻前顾后和个稀泥,各方各面圆滑一点,说不得能熬过去。</p>
实际上,按照那些无组织无纪律的典型义军作风,反而是要黜龙帮受他们牵累,丢掉积攒下来的民心与声望。</p>
雄伯南愣了一下,想了想,却居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半晌也只是点头,然后欲走,却又觉得尴尬,复又回头来问:“仲秋吃新面不是江南节日习俗,也不是河北、东境的,那想必是北境的……听说中午首席那碗面吃的不爽利,要不要去我家,再吃一碗新面?”</p>
代郡两个姓高的还能推脱个什么事发突然,可那个什么恒山的劈山刀,若真存了投靠的心思,最起码可以先派个人过来,但先斩后奏是什么意思?</p>
结合第一条,说白了,就是借虎皮居多,想白嫖黜龙帮在河北的声望。</p>
首席既走,剩下人愣了许久,几个聪明的消化了某人的豪言壮语,或有信的,但必然有不信的,更多的人只是听到什么唐皇之业、白帝爷之功勋,稍微本能热血一下而已。</p>
现在这个谣言……根本不用想就知道是哪些人在扯淡。</p>
“可以,而且格外简单,因为法度是分类、分线的。”崔肃臣认真解释。</p>
而且还是那句话,一旦救了,粮食怎么算?!</p>
“就是这个意思。”张行望天来叹。“我才意识到,除了二十八宿与一条星汉之外,居然群星杂乱,就好像没人告诉过这番天地额外的星象位置一般,恰如这些朝代更迭,怪不得连我也有些心虚……但我不该心虚的。”</p>
雄伯南真没听懂:“星星本就在那里,只是四御归位后被总结成了四象二十八宿而已,如何说杂乱?”</p>
而张行略显恍然,但也不多说,反而干脆低头起身:“胡扯的,果然又饿了,去你家再讨一碗面吃吧……前几日到今日中午,委实被他们恶心坏了,真就是山头随拆随立呗。”</p>
这话雄伯南是听懂了。</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