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广11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6章 道源问津,修仙修傻了,普广111,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老子站起身来,缓缓踱步,说道:“柔弱者,看似无力,实则蕴含着无穷的韧性。水至柔,然滴水可穿石;风无形,却能拔树摧屋。世间万物,刚者易折,柔者长存。就如人之处世,过于刚强易遭挫折,若能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往往能于困境中寻得出路。且柔能包容万物,刚则易排斥异己。”
此时,小普恭敬说道:“老君,吾等对《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亦深感困惑,还望老君开示。”
老子神色平静,正欲开口,
怡宝忍不住轻声问道:“老君,这‘天地不仁’听起来甚是冷酷,天地若无情,为何世间又有诸多生机与美好?”
小普轻拉怡宝衣袖,示意她莫要打断,但眼神中亦有对答案的期待。
老子并未在意,依旧缓缓道来:“天地之道,公正无私,视万物如一,无有偏爱。天地运行,依自然法则,不会因某物或某人而改变其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会因蝼蚁之微而停,亦不会因虎豹之强而偏。”
怡宝似懂非懂,微微皱眉,小普则在一旁沉思默想。
老子继续说道:“圣人效天地之行,治理百姓亦秉持公正,不徇私情。所谓‘不仁’,非残忍冷酷,而是无偏私之意。犹如祭祀之刍狗,在其用时有尊崇之礼,用过则弃之,此非轻贱,乃循其用之自然。为政者当如天地,营造公平之环境,让百姓各安其位,各展其能,而非以己之好恶妄加干涉,使民自化、自正、自富、自朴。”
小普听后,点头称是,对怡宝说道:“老君之言,恰似拨云见日,让我等对道家之平等公正理念有更深领悟。”怡宝亦点头道:“原来如此,天地与圣人之‘不仁’,实则是大仁,是对万物苍生长远之护佑。”
接着,小普又问道:“老君,那《道德经》第六章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此中深意,还请老君为吾等详解。”
老子微微点头,目光深邃地看向远方,说道:“谷神者,虚空而神妙,犹如山谷之幽奥,看似空荡,却蕴含无限生机与奥秘,其性不死不灭。玄牝,仿若那孕育万物之母体,幽深而神秘。天地万物皆自此玄牝之门而出,它乃是天地之根源所在。其作用微妙,似有若无,却绵绵不绝。就如那大地,默默承载万物生长,滋养万物却不彰显其功,其能量源源不断,用之不竭。”
怡宝眼睛一亮,说道:“老君,这是否意味着世间万物皆有一个根源性的力量在默默支撑与孕育,而我们应顺应这种根源性力量,而非强行改变?”
老子赞许地看了怡宝一眼,说道:“然也。世人多追逐表象,而忽略此根源。若能体悟此玄牝之道,于自身修养,可使内心空灵,不为外物所扰;于为政理事,能顺应自然大势,不逆天而行,国家亦能长治久安。”
小普思索片刻后说道:“老君,如此看来,道家之思想于根源处探寻万物之理,更注重内在的、自然的力量,这与儒家从人伦道德出发构建社会秩序虽路径不同,却皆为求世间之和谐稳定。”
怡宝在一旁附和道:“师父所言极是,道儒两家恰似两条奔腾的江河,虽流向不同,却终将汇聚于智慧的大海,共同润泽世间。”
老子微笑着听他们的感悟,说道:“道儒本无高下之分,皆为世人求道之径,若能融会贯通,于个人、于社会皆有大益。”
小普与怡宝皆若有所思,他们沉浸在老子的智慧话语之中,仿佛在思想的海洋中遨游,不断探索着道家思想的深邃宝藏。
随着交流的深入,他们越发感受到道家思想的独特魅力,与儒家思想相较,道家更似那深邃夜空里的幽远星辰,散发着神秘而宁静的光芒,指引着人们去追寻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为他们在求道之路上开启了另一扇通往智慧深处的大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