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交流学习
炼药塔的口七世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8章 交流学习,从现代到古代,赵亚楠的逆袭之路,炼药塔的口七世祖,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推杯换盏间,谈话声渐渐热烈。赵亚楠这才知道,瑜景和张威大学实习时,正是在周老师任职的日资模具厂当学徒。“那时候这俩小子啊,天天追着我问技术文件里的专业术语。”
窗外的霓虹在玻璃上晕染成流动的光斑,赵亚楠捏着高脚杯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杯壁。徐飞曾提及的往事在席间话语的催化下,渐渐勾勒出清晰的轮廓——瑜景父亲执掌的偌大工厂,本是旁人眼中唾手可得的依靠,却成了少年人生路上最严苛的试炼场。
记忆中徐飞说起这段过往时,总带着几分唏嘘:“老大从初中就开始在自家车间拧螺丝,手掌磨出血泡都不肯吭声。”那时的于景,将工装裤口袋塞得鼓鼓囊囊,装着自己打工赚来的零钱,在油污与机床轰鸣声里淬炼出远超同龄人的坚韧。
而张威这个打小跟在瑜景身后的远房堂弟,像个忠实的影子。两人背着同款深蓝色帆布包走进大学校园,在模具设计的课堂上共享笔记,在实训车间里争论图纸细节。毕业后合租的小公寓里,泡面香气混着设计图的油墨味,见证了他们深夜改方案时通红的眼眶。
“刚开始就我们仨挤在铁皮屋里。”徐飞曾指着手机里泛黄的老照片,画面中灰扑扑的小工作室挂着“嘉和模具”的木牌,“老大和张哥轮流跑业务,我负责守着那台二手机床。”从替人加工小零件的微薄订单,到如今能与行业巨头并肩的规模,那些熬过的通宵、吞下的委屈,都化作了餐桌上不经意间流露出的默契。
赵亚楠低头抿了口红酒,辛辣在舌尖散开。原来每个光鲜的现在,都藏着无数个咬紧牙关的过往。水晶吊灯的光芒里,她忽然读懂了瑜景眉间那道淡淡的川字纹,读懂了张威接电话时习惯性的严谨措辞——那是岁月在创业者身上镌刻的勋章。
夜风吹散出租车尾灯拖曳的光带,赵亚楠踩着楼道里感应灯亮起的节奏,终于推开出租屋的门。时针即将指向十点,茶几上临走前泡的凉白开,此刻倒映着窗外零星的灯火。她瘫坐在布艺沙发里,脖颈还残留着羽绒服的硬挺触感,耳畔却仿佛又响起模具车间里机床的嗡鸣、餐桌上前辈们分享的行业秘辛。
这两天的经历像被按下快进键的电影,在脑海里循环播放:光辉模具厂老师傅演示精密测量时专注的眼神,苏州厂区智能看板跳动的数据,还有周老师用红笔圈出的那些生僻术语。她伸手摸向背包侧袋,周老师的名片还带着体温,边角被摩挲得微微发毛。
与两位老板相处的时光,远比想象中轻松。张威总爱讲冷笑话调节气氛,瑜景则会在讨论技术难题时,随手抓起餐巾纸画出示意图。他们没有居高临下的架子,聊起创业初期为了追讨货款蹲守客户公司楼下的窘迫事,还会像孩子般笑出眼泪。这种平等的氛围,让赵亚楠恍然惊觉,原来所谓的“领导”,不过是比自己先行几步的同行者。
她起身拧开台灯,暖黄的光晕里,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正在召唤新的思考。窗外的城市依旧喧嚣,而这个周末汲取的养分,早已悄然在她心底生根发芽。赵亚楠知道,那些见过的先进工艺、听过的行业见解,终将化作助力她前行的星光,照亮通往未来的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