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6章 以一敌十,北宋帝国兴亡史,海历,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们前面说李元昊围困延州其目的是为了围城打援,那么延州的援兵此时又在哪儿呢?
正月二十二日,刘平和石元孙率部从保安军到达延州外围的万安镇,但抵达此处的只是宋军里的千余名骑兵,作为全军主力的步兵大队尚未跟上来。刘平本打算率领这支骑兵疾驰延州,可就在万安镇这个地方他得到了最新的战场情报:李元昊围困延州的兵力达到了十万之众!
尽管刘平一向轻视李元昊,可他此时也深知仅凭这点兵力他还真的不是李元昊的对手,二人于是又只好原路返回去接应后边的步兵。走了二十里后,骑兵大队终于与步兵会合,而此时另外几路得到范雍驰援令的宋军也跟了上来,他们分别是鄜延路都监黄德和的两千步兵以及鄜延路巡检使万俟政和郭遵率领千余人马。如此,宋军的兵力全部相加达到了步骑混杂一万余人。
请记住这个郭遵!也请记住这个黄德和!这二人不久之后在战场上的表现将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极端!
这天的日暮时分,宋军到达距离三川口十里处的地方并在此地扎下了营盘。前方二十里处便是延州城,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前方随时都有可能出现西夏人的踪迹,一场恶战已是近在眼前,刘平此时能做的就是让连日来一直都在拼命赶路的将士们抓紧时间休整以便天亮之后与敌接战。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此时,范雍派来的使者来了。来人传命说,为了防止有西夏人混入延州城中,范雍命令刘平把部队分散入城,而且是以每五十人为一队,待到前队前行五里路之后再放下一队,如此前后续进。
第二天黎明时分,天上开始下起了大雪。按照范雍的指示,宋军这时候已经总共放出了约五十队人马入城,但这一夜过去了,前方却没有传回任何的消息。刘平顿时感觉浑身冷汗直流,他惊觉自己可能是中计了,他派人再去找范雍派来的那位使者,可此人早就已经不知去向——果然是李元昊的奸计。宋军就这样白白地送了两千多颗人头给李元昊当见面礼,来不及悲伤和悔恨的刘平当即下令整队,宋军再也不分散入城了,而是全军结阵而行。
有鉴于宋军随时可能与西夏军队发生遭遇战,鄜延路巡检使郭遵建议刘平应该先派出骑兵在前面探路,大军主力随后再跟进,可这个建议被刘平断然拒绝。刘平到了这个时候依然对自己非常自信,坚信只要自己一到就能迅速地解延州之围,而那时候的李元昊也只能是抱头鼠窜,毕竟他刘平手里是整整一万人的大宋正规军,在他眼里李元昊虽有十万之众却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正规军打土匪武装简直就是砍瓜切菜般轻松,刘平认为他手里的这一万人马足以打李元昊一个屁滚尿流。
再又往前走出了大约五里路之后,宋军到达了五龙川。过了眼前的延河再往前就是延州城,可就在此地,前方的宋军突然停住了脚步不再前进:大雪纷飞之中,宋军将士看到了眼前的异象,大队早已排成战斗队形的西夏军队就在河对面与他们隔河而望。
宋军眼前的这些西夏大兵并不是西夏军队的全部,而是早前部署在此地的外围警戒兵团。李元昊在得知宋军的援军已经逼近延州后便命令全军向此地快速集结,要知道西夏军队对延州城围而不攻等的就是范雍所召来的这些援军。
面对河对岸正严阵以待的西夏大军,刘平没敢轻举妄动,因为他发现对面的敌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增加,而且对方也根本不是什么他口中常说的乌合之众,无论战马、军械还是护甲,西夏人都是应有尽有。盲目自信害死人,狂妄无知更是会害死更多的人,此时此刻,刘平会不会恨不得戳瞎自己的双眼呢?
当西夏军队终于在河对面完成全军集结后,宋军的每一个将士都看清了他们今天所要面对的敌人究竟是怎样的一群庞然大物:河对面的西夏人密密麻麻地排列成行,他们的数量至少是宋军的十倍!
反观宋军,此时的他们只有不到一万人。刘平昨夜依照范雍的命令放出去的那五十小队早就杳无音讯,如果那果真是李元昊的奸计,那么这些人此时早已尸骨冰凉——那可是两千五百人,可他们就这样被狼群给活活地吞噬了!
更要命的是,这不到一万人的宋军在这七天时间里一直在行军赶路,他们被李元昊牵着鼻子忽而向北又忽而向南,而西夏人却已经在延州城下养精蓄锐了至少四天。如此不难看出,在对战场情报的掌握和收集能力上,宋朝方面可谓是被李元昊给完爆,而这正是宋朝方面的各级军政主官轻敌和自大的恶果。你以为自己是王者对方是青铜,但事实证明对方才是王者,而且还比你谦逊低调得多。
这里有人可能会有个问题,既然现在宋军发现敌我实力严重不对等,那么明显处于劣势的我可以跑吗?毕竟十比一的比例,跑了也不丢人,反而可以美其名曰“战略性转移”。
哼哼,你想得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