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玉门烽火
作家小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5章 玉门烽火,禅锋刃:帝王江湖血菩提,作家小郭,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三百武僧的袈裟在朔风中猎猎作响,血菩提的根系已蔓延至玉门关残垣。韩世忠独臂抚过断刀\"禅锋\",刀刃缺口处正与菩提果核严丝合缝。梁红玉霓裳剑挑开半截西夏狼旗,旗面焦黑的箭孔里突然渗出黑水。
\"当心!\"赵佶袈裟卷起罡风,断剑龙渊点中地面。黑水遇剑即凝,竟在地面绘出童贯年轻时的画像,眼角处镶着沧州军护额的残片。
韩世忠沧州土音震碎冰晶:\"老贼阴魂不散!\"独臂刀劈向画像膻中穴,刀锋却被青铜液裹住。梁红玉剑气如虹,斩断青铜液瞬间,关城箭楼传来机括转动声——二十具青铜弩车破墙而出,箭簇竟刻着沧州水师徽记!
八百武僧结阵不及,三具金钟罩应声而破。赵佶突然口诵梵文,断剑龙渊插入箭楼地基。剑身梵文顺着砖缝游走,竟在弩车转轴上显出一行西夏小字:\"以沧浪血,祭贺兰山。\"
\"弩机是沧州工匠所铸!\"梁红玉剑气穿透三层青铜板,露出机括内壁的凿痕,\"这斜劈刀法,是杨将军亲传的断水诀!\"
暮色染红戈壁时,韩世忠独臂已探入弩车腹腔。指尖触及齿轮刹那,整座玉门关突然震颤,地底传来金铁相击之声。赵佶袈裟鼓荡如钟,七十二道梵文锁链自地脉升起,却尽数被青铜液腐蚀。
\"地脉已成毒泉!\"住持禅杖点破三处涌穴,黑水喷溅处浮起二十具青铜棺椁。棺盖启封瞬间,三百沧州军尸骸破棺而出,咽喉处皆插着西夏狼牙箭。
梁红玉霓裳剑穗突然绷直,剑气扫过尸群足跟:\"足印深浅一致,是湘西赶尸术!\"话音未落,尸群突然变阵,陌刀寒光竟组成沧浪水战之形。韩世忠独目赤红,这\"逆波阵\"正是当年他与杨可世共创!
赵佶断剑刺入阵眼,梵文却遭黑气反噬。尸群陌刀突然调转方向,刀柄处弹出淬毒袖箭。三名武僧闪避不及,金钟罩竟被洞穿咽喉——箭簇上赫然镶着大相国寺的佛珠!
\"小心内应!\"住持禅杖横扫,七颗佛珠自某武僧怀中跌落。那僧人突然口吐西夏语,身形暴涨三寸,袈裟下露出童贯府死士的刺青。
梁红玉剑气如网,却被死士以袈裟为盾化解。韩世忠独臂刀劈开袈裟,内里竟缝满沧州军的血书!赵佶瞳孔骤缩,这些血书字迹与镇国鼎内的求救信如出一辙。
死士突然咬破舌尖,黑血喷在佛珠上。十八罗汉虚影自珠内浮现,招式却尽是西夏狼山派的阴毒路数。住持禅杖点中虚影关元穴,惊觉这些竟是少林叛僧的残魂!
\"二十年前的达摩院之乱...\"赵佶袈裟浸透冷汗,断剑龙渊突然自行飞向西北。剑锋穿透死士胸膛的刹那,其背后衣衫破碎,露出脊柱处的青铜机关——竟是墨家失传的\"连心锁\"!
韩世忠刀尖挑开机关,内里掉出半卷《漕运密档》。梁红玉剑气扫过泛黄纸页,汴河暗渠图中竟标注着大相国寺的密道:\"难怪童贯能截断沧州粮草!\"
尸群突然发出震天咆哮,陌刀阵化作绞杀之势。三百武僧结罗汉阵相抗,梵唱声中,赵佶发现尸骸足底都烙着元佑党人的私印——这些竟是章惇旧部!
子夜时分,玉门关地脉再次震动。韩世忠独臂刀劈开三具尸骸,青铜液里浮出半枚螭纹兵符。兵符入手的刹那,关外突然响起西夏的号角声,声波竟与地脉震颤同频!
梁红玉霓裳剑插入城墙裂缝,剑气顺着声波逆流而上。十里外沙丘炸裂,二十架青铜战车破土而出,车辕上绑着沧州军俘虏,每人眉心都插着赶尸钉。
\"是凿石营的兄弟!\"韩世忠沧州土音带着裂帛之痛。俘虏们突然睁眼,瞳孔泛着青铜光泽,手中铁凿竟组成沧州水闸的机括图!
赵佶袈裟铺展如云,梵文锁链缠住战车轮轴。住持禅杖点中某俘虏后颈,赶尸钉应声而落,钉尾竟连着极细的天蚕丝,丝线另一端消失在贺兰山方向。
\"顺着丝线追!\"梁红玉剑气斩断三百根天蚕丝,却见丝线断口处渗出黑血,在空中凝成童贯的官印。韩世忠独臂刀劈碎官印,刀刃却被青铜液腐蚀出裂痕——这液体竟含着沧州玉脉的碎屑!
黎明前的黑暗最浓时,众人追至贺兰山腹地。岩壁上密布人工开凿的孔洞,每个孔内都嵌着沧州军的护额。赵佶断剑刺入岩缝,剑锋梵文照亮洞窟深处——九尊青铜鼎正在熔炼玉髓,鼎内翻滚的赫然是沧州儿郎的尸骨!
梁红玉霓裳剑穗突然自燃,火光映出鼎身上的西夏密文:\"以玉为引,化龙破宋。\"韩世忠独臂青筋暴起,沧州土音震落簌簌碎石:\"童贯老贼,竟将我沧州玉脉炼成邪器!\"
八百武僧结阵冲击鼎群,却被突然降下的青铜闸门阻隔。闸门机括转动声里,传来童贯残魂的尖笑:\"九鼎连星,大宋气数已尽!\"笑声未落,二十具青铜傀儡破鼎而出,关节处镶着大宋禁军的腰牌!
赵佶突然盘坐诵经,断剑龙渊悬浮在鼎群上方。梵文如雨洒落,却在触及鼎身时化作黑烟。梁红玉剑气点中某处鼎耳,惊觉这青铜竟是沧州水闸的镇水铁熔铸!
\"速退!\"住持禅杖插入地脉,三百武僧瞬间结成人墙。青铜鼎突然炸裂,黑玉髓如箭雨四射,触及袈裟即燃起幽蓝鬼火。韩世忠独臂刀舞作光轮,刀刃上\"禅锋\"二字竟开始吸收黑焰!
落日余晖染红贺兰山时,韩世忠独臂已染成墨色。断刀\"禅锋\"吸饱黑焰,刀身浮现出沧州水脉图。梁红玉剑气穿透三层岩壁,露出隐藏在鼎群下的青铜甬道——壁上刻满沧州方言的诅咒,字痕里渗着童贯的黑血。
赵佶袈裟浸透梵文,率先踏入甬道。行不过百步,暗处突然射出二十支淬毒铁矢,箭簇竟是大相国寺的香炉碎片所铸!住持禅杖震碎铁矢,发现碎片内壁刻着元佑党人的绝命诗。
\"小心连环机关!\"梁红玉话音未落,地面突然塌陷。三百具身缠铁索的尸骸攀岩而上,手中陌刀组成当年沧州水师的冲锋阵。韩世忠独目泣血,这些尸骸的招式,分明是他亲传的破浪刀法!
赵佶断剑突刺阵眼,剑锋却被青铜液裹住。尸群突然变阵,陌刀寒光里浮出童贯虚影:\"韩将军可认得此阵?\"虚影挥手间,尸骸们齐齐扯开胸前铁甲——心口处竟都镶着沧州军至亲的玉佩!
\"童贯!!\"韩世忠沧州土音震碎三具尸骸,独臂刀却再难举起。梁红玉霓裳剑突然脱手,剑光里映出甬道尽头景象:九根青铜柱上,正用沧州水师的铁链锁着三百活人!
月光透过岩缝照在青铜柱上,韩世忠独目突然瞪裂——那些被锁之人,竟是三年前沧州水战失踪的凿石营!赵佶袈裟卷起罡风,断剑龙渊却刺不穿柱身梵文——这些青铜柱竟是用大相国寺的钟磬熔铸!
梁红玉剑气点中某处锁链,火星溅起处显出一行西夏小字:\"以宋僧骨,铸夏王鼎。\"住持禅杖突然震颤,杖头佛珠颗颗爆裂——这些青铜柱里竟封着少林历代高僧的舍利!
\"破柱需用沧浪血。\"韩世忠独臂横刀,刀刃\"禅锋\"二字突然渗出血珠。血珠滴落柱基的刹那,整座贺兰山剧烈震颤,岩壁上人工开凿的孔洞同时射出毒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