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观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2章 宰执天下(二十六),明末争雄,如梦观影,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军行进缓慢,入关之后,夫妻二人便只带寒枝和护卫,轻装南下,返回开封后去周王府住了两日。

小郡主将此行见闻讲给父王母妃,听得二老是目瞪口呆,啧啧称奇。

这个时候,朝廷也知道了武安公又干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从洪承畴处上奏的军报,也佐证了这点,他称自己吸引住了清军主力,给武安公扫平蒙古创造条件。

蓟国公吴三桂也上表邀功,称自己在决战中策应武安公,并提供辎重后勤。

自从京畿之战后,合作社从通州往口外运输物资的通道就经过蓟国公的领地,双方签订了合同,吴三桂这番邀功,也不能说作假。

崇祯皇帝接了奏折,听闻武安公再次大胜而归,只觉得如同吃了苍蝇般恶心。

可偏偏那厮嚣张跋扈,如此大的行动,居然都不提前请示,直接就干了。

完事后,那帮臣子不仅不责怪他,还跟着分一杯羹。

老臣郑三俊上表,论功当给武安公加左都督,封太保,赐尚方宝剑。

又有周王嫡女朱凌霄随行作战,抚恤士卒,鼓舞士气,当为妇人楷模,拟请旨赐长宁封号,加一品诰命夫人。

这折子是郑三俊递的,但大家都知道,内容是陈吉发自己拟的。

郑三俊压根就没动一个字,直接就给皇帝送上去了。

皇帝看到这东西,差点没把御案给掀了。

崇祯掌握内府之后,把王承恩又调了回来,此时,王公公从地上捡起这封折子,想了想,劝解道:

“陛下,如今天下皆知武安公善战,若不封赏,反而显得朝廷小气了。”

“你也向着那个贼人说话?”

王承恩是觉得,圣上本来心胸就很狭隘,自从武安公逼宫之后,这位圣上是越发偏激了。

不过,这位对他有恩,他不能不顾圣上的恩情。

“陛下,奴才这是肺腑之言。武安公祸乱之事,还要从长计议。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将季闻道这厮扳倒。唯有掌握了锦衣卫,京城之事您才能做主。”

陈吉发兵谏之后,将京营拆组,锦衣卫瘦身,整合成京师守备营,共计二万人马,皆是战兵。

这些人全部归入锦衣卫管辖,由季闻道统领,不设提督太监,设军纪监察处,由合作社镖会派驻。

这些人名义上是皇帝亲兵,不归兵部统管,实际上从兵部领俸禄,由合作社考评升迁。

季闻道还新娶了个老婆王氏,听说之前还是武安公房中的小妾,在王承恩看来,肯定是武安公派来监视季闻道的。

此獠是陈吉发在京城的头号狗腿,上朝都带着数名护卫,着甲佩刀进殿,并不好对付。

好在他本身胸无大志,平日里并不对朝政指手画脚。

武安公本人也鲜少通过锦衣卫做事,习惯于提请内阁上奏,因此双方总归是相安无事。

不过,这种情况对于想重拾权柄的皇帝来说却不能容忍。

王承恩这句话,算是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大伴说得对,此番就让他再得意几日。不过,也不能全然让他如意。他已有武勋,加左都督即可,太保和尚方宝剑就免了。至于郡主,本是宗藩,那些名头是她应得的,给了就是。”

“陛下圣明!奴才这就拟旨。”

拿回了内宫管辖权,至少司礼监是运转起来了。

至于说外四监、外八局这些皇宫附属机构,已经被陈吉发拆掉了,遣散的太监宫女也不允许再招募回来。

如今宫中养着二千侍卫、五百宫女,一千六百余太监,另外嫔妃、皇子、公主奉养六十余人,三十万两银子着实紧紧巴巴,也不敢招募太多人。

圣旨南下,抵达江夏,与陈吉发带着新媳妇回家赶在了同日。

陈家按规矩摆好香案,沐浴更衣,迎接天使宣旨。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南京兵部尚书范景文。

范尚书对陈吉发此人的观感并不算好,他忠于朝廷,打心眼里认为武安公是个僭越的贼子。

但从南京一路走来,却又不得不承认,江夏能在短短九年内发展成如今模样,武安公功不可没。

宣旨完毕,范景文并不想停留,但陈吉发主动邀约,请他入雅室叙旧。

“上回北上讨虏,还要感谢范司马放行。幸不辱命,斩获敌酋,保京师平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华娱从2014开始

沧澜青璃

丑媳妇大战恶婆婆

盘语

女尊世界的祸水

常小央的央央

谍战,越坑鬼子越升职

袍哥人家

末世!开局自选武器从黑道到军阀

黑色苦茶

宝可梦:从放牛娃开始的旅行

豆豉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