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三回 楚庄王纳谏复陈 晋景公出师救郑,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楚庄王下令处置完征舒后,仔细查看了陈国的版图,决定把陈国灭掉,改为楚国的一个县。他任命公子婴齐为陈公,让他镇守陈国。陈国大夫辕颇等人,都被带回楚国郢都。南方的附属国,听说楚王灭掉陈国回国,都前来朝贺,楚国各个县的长官,自然也不例外。只有大夫申叔时,出使齐国还没回来。当时齐惠公去世,世子无野即位,这就是齐顷公。齐国和楚国一向交好,所以楚庄王派申叔时前往齐国,行吊唁旧君、祝贺新君即位之礼。(这次出使在楚国讨伐陈国之前。在楚庄王回到楚国三天后,申叔时才回来复命,之后便退下,没有说一句祝贺的话。)
楚庄王派内侍传话责备他说:“夏征舒大逆不道,弑杀他的国君,我讨伐他的罪行并将其处死,把陈国版图纳入楚国,正义的名声传遍天下。诸侯和县公们,没有不前来祝贺的,唯独你一言不发,难道你认为我讨伐陈国的举动不对吗?” 申叔时跟随使者求见楚王,请求当面把话说完,楚庄王答应了他。申叔时说:“大王听说过‘蹊田夺牛’的说法吗?” 楚庄王说:“没听说过。” 申叔时说:“如今有个人牵着牛抄近路从别人的田地里经过,踩坏了人家的庄稼,田主一怒之下抢走了他的牛。如果这个案子摆在大王面前,您会怎么判决呢?” 楚庄王说:“牵牛踩坏田地,造成的损失并不多。抢走人家的牛,就太过分了!我要是判决这个案子,会对牵牛的人稍加责备,然后把牛还给他。你觉得这样合适吗?” 申叔时说:“大王对断案如此明白,怎么在处理陈国的事情上却糊涂了呢?征舒有罪,不过是弑杀国君,还没到亡国的地步;大王讨伐他的罪行就足够了。又夺取他的国家,这和牵牛踩田有什么区别呢?又有什么可祝贺的呢?” 楚庄王跺脚说:“说得太好了!我从未听过这样的道理!” 申叔时说:“大王既然认为我的话有道理,为什么不效仿归还牛的做法呢?”
楚庄王立刻召见陈国大夫辕颇,问:“陈国国君在哪里?” 辕颇回答说:“之前去了晋国,现在不知道在哪里。” 说完,不禁流下眼泪。楚庄王神色凄惨地说:“我应当重新封立你们的国家,你可以去迎接陈国国君并拥立他。让陈国世世代代归附楚国,不要在晋楚之间摇摆不定,辜负我的恩德。” 又召见孔宁和仪行父,吩咐道:“放你们回国,共同辅佐陈国国君!” 辕颇心里明白孔宁和仪行父是陈国的祸根,但不敢在楚王面前说出来,只是含糊地一起拜谢后离开。
他们快出楚国边境时,正好遇到陈国国君陈侯午从晋国回来,陈侯午听说自己的国家已经被灭,也打算前往楚国,面见楚王。辕颇于是向他讲述了楚王的好意,君臣二人一同前往陈国。陈国守将公子婴齐,已经接到楚王的命令,要召回本国,于是把陈国版图交割归还,自己回到楚国去了。这是楚庄王的一大善举。髯翁写诗道:“县陈谁料复封陈?跖舜还从一念新;南楚义声驰四海,须知贤主赖贤臣。”
孔宁回到陈国,不到一个月,大白天仿佛看到夏征舒来索命,因此得了疯病,自己跳进池塘里淹死了。孔宁死后,仪行父梦见陈灵公、孔宁和征舒三人,来抓他到天帝那里去对质,在梦中大为惊恐,从此也得了急病去世。(这就是淫乱之人的报应啊!)
再说公子婴齐回到楚国后,进宫拜见楚庄王,还自称陈公婴齐。楚庄王说:“我已经恢复了陈国,会另外想办法来补偿你。” 公子婴齐便请求把申吕之地赏赐给他,楚庄王准备答应。屈巫上奏说:“申吕之地的赋税,是国家用来抵御晋国侵犯的依靠,不能用来作为赏赐。” 楚庄王于是作罢。等到申叔时告老,楚庄王封屈巫为申公,屈巫没有推辞。公子婴齐因此和屈巫产生了嫌隙。这一年是周定王十年,也就是楚庄王十七年。
楚庄王认为陈国虽然已经归附南方的楚国,但郑国仍然跟随晋国,不肯臣服于楚国,于是和各位大夫商议对策。令尹孙叔敖说:“我们讨伐郑国,晋国必定会来救援,没有大军可不行。” 楚庄王说:“我正是这么想的。” 于是出动全部三军和两广的兵力,浩浩荡荡地向荥阳进发,连尹襄老担任前部将领。出发时,勇将唐狡请求说:“郑国是个小国,不值得劳烦大军出动,我愿意率领自己部下的一百人,提前一天出发,为三军开路。” 襄老赞赏他的志向,同意了他的请求。唐狡所到之处奋力作战,阻挡他的敌人纷纷战败,军队一路畅通无阻,每天晚上还清扫营地,等待大军到来。楚庄王率领众将直接抵达郑国郊外,没有遇到一兵一卒的阻拦,也没有耽误一天行程。
楚庄王对行军如此神速感到奇怪,对襄老说:“没想到你年纪大了却更加勇猛,竟然如此奋勇前进!” 襄老回答说:“这不是我的功劳,是副将唐狡奋力作战的结果。” 楚庄王立刻召见唐狡,想要重重赏赐他。唐狡回答说:“我已经受到君王很多赏赐,今天只是聊表报效之心,怎么敢再接受赏赐呢?” 楚庄王惊讶地说:“我从来没见过你,你在哪里受过我的赏赐?” 唐狡回答说:“在绝缨会上,拉住美人衣袖的人就是我。承蒙君王不杀之恩,所以我舍命相报。” 楚庄王叹息说:“唉!如果我当时点烛治罪,怎么能得到此人拼死效力呢?” 他命令军正记录下唐狡的首功,等平定郑国之后,准备重用他。唐狡对别人说:“我得罪了君王,君王隐瞒不杀我,所以我要报答他。然而既然已经说清楚了,我不敢以罪人身份求取日后的赏赐。” 当晚,唐狡就逃走了,不知去向。楚庄王听说后,感叹道:“真是一位壮烈之士啊!”
大军攻破郑国郊关,直接抵达城下。楚庄王下令,在城的四面修筑长长的围墙进行围攻,一共十七天,日夜不停。郑襄公依仗晋国的救援,没有立即求和。郑国军士死伤众多。城东北角崩塌了几十丈,楚国士兵正要登城,楚庄王听到城内哭声震天,心中不忍,指挥军队后退了十里。公子婴齐进言说:“城墙已经塌陷,正可乘势攻城,为什么要退兵呢?” 楚庄王说:“郑国知道了我们的威力,还不知道我们的仁德,暂且退兵以显示仁德。看看他们的态度,再决定是进是退。” 郑襄公听说楚军退兵,怀疑晋国的救兵已经到了,于是驱使百姓修筑城墙,男女都上城巡逻防守。楚庄王知道郑国没有投降的意思,又进兵包围了郑国。郑国坚守了三个月,实在支撑不住了。楚国将领乐伯率领众人从皇门率先登城,劈开城门。楚庄王下令,不许抢掠,三军纪律严明。楚军行进到宽阔的道路上时,郑襄公袒露上身,牵着羊来迎接楚军,致辞说:“我没有德行,不能侍奉大国,让君王发怒,带兵来到我的国家,我知道自己有罪!是存是亡,是生是死,都听从君王的命令。如果您念及先人的友好关系,不立刻消灭我的国家,延续我的宗庙祭祀,让我国能够像附属国一样,那就是君王的大恩大德了!” 公子婴齐进言说:“郑国力量耗尽才投降,赦免他们还会再次反叛,不如灭掉他们。” 楚庄王说:“如果申公还在,又会用‘蹊田夺牛’的道理来责备我了!” 随即指挥军队后退三十里。郑襄公亲自来到楚军营地,谢罪请求结盟,并留下他的弟弟公子去疾作为人质。
楚庄王率领军队向北班师,驻扎在郔地,这时谍报传来:“晋国任命荀林父为大将,先谷为副将,出动六百辆兵车,前来救援郑国,已经渡过黄河。” 楚庄王问众将说:“晋军就要到了,我们是回去,还是迎战?” 令尹孙叔敖回答说:“郑国还没有归服时,和晋国交战是应该的;现在已经得到郑国了,又要和晋国结仇,有什么用呢?不如保全军队回国,万无一失。” 宠臣伍参上奏说:“令尹的话不对。郑国认为我们力量不够,所以跟随晋国;如果晋国来了我们就避开,那真的显得我们不如晋国了。而且晋国知道郑国跟随楚国,一定会派兵到郑国,晋国来救援,我们也去救援,不也可以吗?” 孙叔敖说:“去年进入陈国,今年进入郑国,楚国的军队已经疲惫不堪了。如果作战不能取胜,即使吃了伍参的肉,又怎么能赎罪呢?” 伍参说:“如果作战取胜,那就说明令尹没有谋略;如果不能取胜,我的肉将被晋军吃掉,哪里还能轮到楚国人吃呢?”
楚庄王于是遍问众将,给每人发一支笔,让他们写在手掌上,主战的写 “战” 字,主退的写 “退” 字。众将写完后,楚庄王让他们张开手掌查验。只有中军元帅虞邱,以及连尹襄老、副将蔡鸠居、彭名四个人,手掌上写的是 “退” 字,其他公子婴齐、公子侧、公子谷臣、屈荡、潘党、乐伯、养繇基、许伯、熊负羁、许偃等二十多人,都写的是 “战” 字。楚庄王说:“虞邱老臣的意见,和令尹的一致,说‘退’的是对的。” 于是传令军队向南折返,第二天到黄河边饮马后回国。
伍参连夜求见楚庄王说:“君王为什么害怕晋国,要把郑国拱手让给他们呢?” 楚庄王说:“我并没有放弃郑国。” 伍参说:“楚国军队在郑国城下驻扎了九十天,才刚刚使郑国归服。现在晋国来了楚国却离开,让晋国能够以救援郑国为功劳而收服郑国,楚国从此就再也得不到郑国了,这不是放弃郑国又是什么呢?” 楚庄王说:“令尹说和晋国作战未必能取胜,所以才要离开。” 伍参说:“我已经仔细考虑过了。荀林父刚刚担任中军将领,在众人中还没有树立起威信。他的副将先谷,是先轸的孙子,先且居的儿子,依仗着家族世代的功勋,而且刚愎自用、不讲仁义,不是能服从命令的将领。栾氏、赵氏这些人,都是累世名将,各有各的想法,号令不统一。晋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打败他们很容易。况且大王作为一国之主,却躲避晋国的各位大臣,会被天下人耻笑,更何况还想得到郑国呢?” 楚庄王惊讶地说:“我虽然不善于用兵,怎么会在晋国众臣之下呢?我听从你的意见,和晋国作战!” 当晚就派人告诉令尹孙叔敖,把战车的车辕都改为向北,进军到管城,等待晋军到来。不知道这场战争胜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