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七回 宋国纳赂诛长万 楚王杯酒虏息妫,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鲁庄公在大败齐军之后,向曹刿询问:“您为何能凭借一次击鼓就战胜齐军的三次击鼓,这其中有什么道理吗?” 曹刿回答道:“作战主要依靠士气,士气高昂就能取胜,士气衰落就会失败。击鼓,是用来振奋士气的。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正旺盛;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有所衰落;第三次击鼓,士气便会衰竭。我军不击鼓,以此来保持三军的士气,而齐军经过三次击鼓,士气已经衰竭,我军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正饱满。用饱满的士气去对抗衰竭的士气,怎么会不胜呢?” 庄公又问:“齐军战败后,您一开始为什么不追击,后来又因为什么决定追击呢?请说说其中的缘故。” 曹刿说:“齐国人诡计多端,我担心他们设有伏兵,他们的败逃不可轻信。我看到他们车辙痕迹纵横交错,说明军心已经大乱;又望见他们的旌旗不整齐,士兵们匆忙逃窜,所以才下令追击。” 庄公称赞道:“您真可谓精通兵法啊!” 于是拜曹刿为大夫,还重赏了施伯推荐贤才的功劳。髯翁为此写诗道:“强齐压境举朝忧,韦布谁知握胜筹?莫怪边庭捷报杳,繇来肉食少佳谋。”
当时是周庄王十三年的春天。齐军战败回国,齐桓公恼怒地说:“出兵却无功而返,如何能让诸侯信服呢?” 鲍叔牙进言说:“齐国和鲁国都是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国,势力不相上下,战争的胜负常取决于主客之势。以前干时之战,我军为主,所以战胜了鲁国。如今长勺之战,鲁国为主,因此我军败给了鲁国。我愿意以您的名义向宋国借兵,齐宋两国共同出兵,定能达成目标。” 桓公同意了。于是派遣使者前往宋国,请求宋国出兵相助。宋闵公捷在位时,从齐襄公那时起,两国就常常共同行事。如今听说小白即位,正想与齐国通好,便商定了出兵的日期,约定在夏季六月上旬,两国军队在郎城会合。
到了约定的日期,宋国派南宫长万为将领,猛获为副将;齐国派鲍叔牙为将领,仲孙湫为副将。两国各自率领大军,聚集在郎城,齐军驻扎在东北方向,宋军驻扎在东南方向。鲁庄公担忧地说:“鲍叔牙心怀怨恨而来,又有宋国相助,南宫长万力大无穷,能触山举鼎,我国没有能与他匹敌的人。如今两国军队对峙,互为犄角之势,我们该如何抵御呢?” 大夫公子偃主动请缨说:“请允许我亲自去侦察一下敌军的情况。” 他回来报告说:“鲍叔牙有所戒备,军容十分严整。南宫长万自恃勇猛,认为天下无敌,他的军队队列杂乱无章。如果我们从雩门悄悄出兵,趁他们不备发动突袭,一定能打败宋军。宋军战败,齐国也就无法独自留下来了。” 庄公有些担心:“你恐怕不是长万的对手。” 公子偃坚定地说:“请让我去试一试。” 庄公说:“那我亲自率军为你接应。” 公子偃于是用一百多张虎皮蒙在战马上,趁着月色朦胧,偃旗息鼓,打开雩门悄悄出城。快要接近宋营时,宋军全然没有察觉。公子偃命令军中点火,一时间金鼓喧天,鲁军径直向前发起冲锋。火光映照下,宋军远远望去,仿佛看到一队猛虎在咆哮。宋营中的人马,无不吓得两腿发抖,四下惊慌失措,争先奔逃。南宫长万虽然勇猛,但无奈士兵们已经先行溃散,他也只得驾车后退。这时,鲁庄公率领的后队已经赶到,与公子偃的军队会合,连夜追击。追到乘邱这个地方时,南宫长万对猛获说:“今天我们必须拼死一战,否则难以逃脱。” 猛获应声而出,恰好遇到公子偃,两人便厮杀起来。南宫长万手持长戟,直接冲入鲁侯的大军之中,逢人便刺。鲁兵畏惧他的勇猛,无人敢上前迎战。庄公对戎右歂孙生说:“你向来以力气大闻名,能与长万一决胜负吗?” 歂孙生也挺着长戟,径直去找南宫长万交锋。庄公登上车轼观战,见歂孙生一时难以战胜长万,便对左右说:“把我的金仆姑拿过来!”(金仆姑,是鲁国军府中强劲的利箭。)左右将箭捧过来,庄公搭上弓弦,看准南宫长万,嗖的一箭射去,正中长万的右肩,箭头深深扎入骨头。长万伸手去拔箭,歂孙生趁他动作迟缓,又奋力一戟,刺穿了他的左大腿。长万倒地,正挣扎着想起来,歂孙生跳下车,双手紧紧按住他,众士兵一拥而上,将他擒获。猛获见主将被擒,弃车逃走。鲁庄公大获全胜,鸣金收兵。歂孙生押着南宫长万前来献功。长万虽然肩腿受伤,但依然能够挺立,没有丝毫痛苦的样子。庄公爱惜他的勇猛,以厚礼相待。鲍叔牙得知宋军失利,便率领全军撤回齐国。
这一年,齐桓公派大行隰朋前往周朝,报告自己即位之事,并且请求联姻。第二年,周王派鲁庄公主婚,将王姬下嫁给齐桓公。徐国、蔡国、卫国也各自将本国女子送来陪嫁。因为鲁国在主婚一事上有功劳,所以齐鲁两国再次恢复友好,双方都放下了两次战败的耻辱,相约结为兄弟之国。这年秋天,宋国遭遇大水灾,鲁庄公说:“齐国已经与我们通好,为何要对宋国怀有恶意呢?” 于是派人前往宋国慰问。宋国感激鲁国抚恤灾患的情谊,也派人前来答谢,同时请求放回南宫长万。鲁庄公便释放南宫长万,让他回国。从此,齐、鲁、宋三国和好,消除了之前的嫌隙。髯翁有诗叹道:“干时长勺互雄雌,又见乘邱覆宋师。胜负无常终有失,何如修好两无危?”
南宫长万回到宋国后,宋闵公却拿他开玩笑说:“当初我敬重你,如今你成了鲁国的俘虏,我可不再敬重你了。” 长万听后,十分羞愧,默默退下。大夫仇牧私下劝谏闵公说:“君臣之间,应当以礼相待,不可随意开玩笑。开玩笑就会失去敬重,失去敬重就会变得傲慢,傲慢无礼,悖逆之事就会发生,您一定要引以为戒!” 闵公却不以为然:“我和长万亲近惯了,没什么大碍。”
周庄王十五年,周王患病去世,太子胡齐即位,这就是僖王。讣告传到宋国时,宋闵公正与宫人在蒙泽游玩,还让南宫长万表演掷戟的技艺。原来,长万有一项绝技,能将戟抛向空中,高达数丈,然后用手接住,百发百中。宫人想看他的绝技,所以闵公才召长万一同游玩。长万奉命表演了一番,宫人都夸赞不已。闵公心中微微有些妒意,便命内侍拿来博局,要与长万赌博,还规定输的人要用大金斗罚酒。这博戏正是闵公擅长的。长万接连输了五局,被罚了五斗酒,已经有八九分醉意了,心中不服气,便请求再赌一局。闵公嘲讽道:“你这个常败之人,怎敢再与我赌输赢?” 长万心中既惭愧又愤怒,却又无话可说。这时,宫侍突然来报:“周王派使者来了。” 闵公询问使者来意,原来是来通报庄王之丧,并且告知新王即位的消息。闵公说:“周已经立新王了,我们应当立刻派遣使者去吊唁祝贺。” 长万上奏说:“我从未见过王都的繁华,希望能奉命出使一趟!” 闵公笑着说:“宋国就算没人了,也不至于派一个俘虏去出使吧?” 宫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长万满脸通红,羞愤交加,再加上酒劲上头,一时怒起,全然不顾君臣之分,大骂道:“无道昏君!你知道俘虏也能杀人吗?” 闵公也大怒道:“你这贼囚!怎敢如此无礼!” 说着便去抢夺长万手中的戟,想要刺他。长万也不与他争夺戟,直接提起博局,将闵公打倒在地。接着又挥拳猛击,可怜闵公就这样死在了长万的拳下。宫人吓得四散而逃。长万余怒未消,提着戟步行。走到朝门时,遇到大夫仇牧。仇牧问:“主公在哪里?” 长万说:“那昏君无礼,我已经杀了他。” 仇牧以为他喝醉了,笑着说:“将军喝醉了吧?” 长万说:“我没醉,我说的是实话!” 说着,便把手上的血污给仇牧看。仇牧勃然大怒,大骂道:“你这弑君的逆贼,天理不容!” 说着便举起笏板去击打长万。怎奈长万力大如虎,他把戟扔在地上,用手去抵挡。左手将仇牧的笏板打落,右手一挥,正中仇牧的头部,仇牧的脑袋顿时如齑粉一般。牙齿被打落,随着拳头的挥动飞了出去,嵌入门内三寸深。长万这力气,当真是惊人!仇牧死后,长万便拾起画戟,慢悠悠地登上车,旁若无人。宋闵公即位共十年,只因一句玩笑话,便遭逆臣毒手。春秋时期世道混乱,弑君之事如同杀鸡一般频繁,实在可悲可叹!史臣为仇牧写赞词道:“世降道斁,纲常扫地。堂帘不隔,君臣交戏。君戏以言,臣戏以戟。壮哉仇牧,以笏击贼!不畏强御,忠肝沥血。死重泰山,名光日月。”
太宰华督听说发生变故,拔剑登车,准备起兵讨伐叛乱。走到东宫西边时,正好遇到长万。长万二话不说,一戟刺去,华督从车上坠落,长万又补上一戟,将他杀死。随后,长万拥立闵公的堂弟公子游为君,把戴、武、宣、穆、庄等公族全部驱逐。众公子出逃到萧地,公子御说逃到毫地。长万说:“御说有文采又有才能,而且是国君的嫡亲弟弟,如今在毫地,必定会引发变故。如果杀了御说,其他公子就不足为虑了。” 于是派他的儿子南宫牛和猛获率领军队包围毫地。
冬季十月,萧叔大心率领戴、武、宣、穆、庄五族的人,又联合曹国的军队前去救援毫地。公子御说发动毫地的所有人马,打开城门接应。内外夹攻之下,南宫牛大败被杀,宋军全部投降了御说。猛获不敢回宋国,直接逃到卫国去了。戴叔皮向御说献策:“我们就用投降宋军的旗号,假称南宫牛等人已经攻克毫地,擒获了御说,得胜回朝。” 先派几个人一路散布这个消息,南宫长万信以为真,没有做防备。众公子的军队赶到后,骗开城门,一拥而入,只高喊:“只捉拿逆贼长万一人,其他人不要惊慌。” 长万仓促之间无计可施,急忙跑到朝中,想带着子游出逃。却见满朝都是全副武装的士兵,有内侍出来说:“子游已经被众军杀死了。” 长万长叹一声,想到列国之中只有陈国与宋国没有交往,便打算逃到陈国。但又想到家中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不禁叹道:“天伦之情不能抛弃啊!” 于是又转身回家,扶着母亲登上辇车,左手挟着戟,右手推着辇车前行,冲破城门而出,他行动如飞,无人敢阻拦。宋国到陈国,相距二百六十多里,长万推着辇车,一天就到了。如此神力,古今罕见。
众公子杀了子游之后,便拥立公子御说即位,这就是宋桓公。宋桓公任命戴叔皮为大夫,选拔五族中贤能的人担任公族大夫。萧叔大心仍然回去镇守萧地。宋桓公派遣使者前往卫国,请求卫国捉拿猛获;又派使者前往陈国,请求陈国捉拿南宫长万。当时,公子目夷年仅五岁,侍奉在宋桓公身边,笑着说:“长万不会来了!” 宋公问:“小孩子,你怎么知道?” 目夷说:“勇力是人们所敬重的,宋国抛弃的人,陈国必定会庇护他。如果空手去要,陈国凭什么把他交给我们呢?” 宋公恍然大悟,于是命使者带上丰厚的财宝去贿赂陈国。
先说宋国使者到了卫国,卫惠公询问群臣:“把猛获交给宋国,还是不交给宋国,哪个更有利呢?” 群臣都说:“别人在危急时来投奔我们,怎么能抛弃他呢?” 大夫公孙耳劝谏说:“天下的恶人,本质都是一样的。宋国厌恶的人,就如同卫国厌恶的人。留下一个恶人,对卫国有什么好处呢?况且卫国和宋国向来交好,不交出猛获,宋国一定会发怒。庇护一个人的恶行,却失去一个国家的友好,这可不是明智之举。” 卫侯说:“说得对。” 于是将猛获捆绑起来,交给了宋国使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