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先主让内侍扶起诸葛亮,一手擦着眼泪,一手握住诸葛亮的手,说:“我现在快要死了,有心里话要告诉你!” 诸葛亮说:“陛下有什么圣谕?” 先主哭着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安定国家,成就大业。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没有才能,你可以自己做成都之主。” 诸葛亮听完,吓得汗流浃背,手足无措,哭着拜倒在地说:“臣怎敢不竭尽全力,尽忠职守,直到死去!” 说完,叩头至流血。

先主又请诸葛亮坐在榻上,把鲁王刘永、梁王刘理叫到跟前,嘱咐道:“你们都要记住我的话:我死后,你们兄弟三人,都要像侍奉父亲一样侍奉丞相,不可怠慢。” 说完,便让两位王爷一同拜见诸葛亮。两位王爷拜完,诸葛亮说:“臣就算肝脑涂地,也难以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 先主对众官说:“我已经把后事托付给丞相,让嗣子像侍奉父亲一样对待他。你们都不可怠慢,不要辜负我的期望。” 又叮嘱赵云:“我和你从患难中一路走来,没想到要在此地分别。你要念及我们的交情,时常照看我的儿子,不要辜负我的话。” 赵云哭着拜谢说:“臣怎敢不尽犬马之劳!” 先主又对众官说:“你们这些官员,我不能一一嘱咐,希望你们都要珍重自己。” 说完,先主驾崩,享年六十三岁,这一天是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杜甫曾写诗感叹:“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先主驾崩,文武百官无不悲痛万分。诸葛亮率领众官护送先主的灵柩返回成都。太子刘禅出城迎接灵柩,将其安置在正殿之内。举行完哀悼仪式后,打开宣读遗诏。遗诏写道:“我刚生病的时候,只是得了痢疾,后来又转成其他病症,恐怕难以痊愈。我听说人活到五十岁,不算短命。如今我已经六十多岁,死又有什么遗憾呢?只是挂念你们兄弟。要努力啊!努力啊!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也不要因为好事小就不去做。只有贤德的人,才能让人心服。你们的父亲德行浅薄,不值得你们效仿。你们要和丞相一起做事,把他当作父亲一样,不可懈怠!不要忘记!你们兄弟要努力上进,追求显达。这是我最后的嘱托!” 群臣读完遗诏。诸葛亮说:“国家不能一日无君,请立嗣君,以继承汉室的正统。” 于是立太子刘禅为皇帝,改元建兴。加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兼任益州牧。将先主安葬在惠陵,谥号为昭烈皇帝。尊皇后吴氏为皇太后;追谥甘夫人为昭烈皇后,糜夫人也追谥为皇后。对群臣进行升迁赏赐,大赦天下。

很快,魏军探听到这些消息,报告到中原。近臣奏知魏主曹丕。曹丕大喜,说:“刘备已经死了,我没有后顾之忧了。为什么不趁着他们国中无主,起兵讨伐呢?” 贾诩劝谏道:“刘备虽然死了,但一定会把后事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一定会尽心尽力,扶持嗣主。陛下不可仓促讨伐。” 正说着,忽然有一人从班列中挺身而出,说道:“不趁此时进兵,更待何时?” 众人一看,原来是司马懿。曹丕十分高兴,便向司马懿询问计策。司马懿说:“如果只出动中原的军队,很难迅速取胜。必须动用五路大军,四面夹攻,让诸葛亮首尾不能相顾,然后才能图谋成功。” 曹丕问是哪五路,司马懿说:“可以写一封信,派使者前往辽东鲜卑国,拜见国王轲比能,用金帛贿赂他,让他发动辽西羌兵十万,先从旱路攻打西平关,这是一路。再写一封信,派使者带着官诰赏赐,直接前往南蛮,拜见蛮王孟获,让他起兵十万,攻打益州、永昌、牂牁、越嶲四郡,从南面进攻西川,这是二路。再派使者前往东吴,与他们修好,答应割让土地,让孙权起兵十万,攻打两川峡口,直接夺取涪城,这是三路。还可以派使者到投降的将领孟达那里,让他发动上庸兵十万,向西攻打汉中,这是四路。最后命令大将军曹真为大都督,领兵十万,从京兆直接出兵阳平关,夺取西川,这是五路。五路大军共五十万,同时并进,诸葛亮就算有姜子牙那样的才能,又怎么能抵挡呢?” 曹丕大喜,随即秘密派遣四名能言善辩的官员作为使者出发,又任命曹真为大都督,领兵十万,直奔阳平关。此时,张辽等一班旧将,都已封为列侯,分别在冀、徐、青以及合淝等地,据守关津隘口,所以不再调用。

蜀汉后主刘禅,自从即位以来,旧臣中有很多人因病去世,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凡是朝廷的选拔制度、钱粮事务、诉讼案件等,都由诸葛丞相裁决处理。当时后主还没有立皇后,诸葛亮和群臣上奏说:“已故车骑将军张飞的女儿十分贤德,十七岁了,可以纳入宫中,立为正宫皇后。” 后主刘禅随即采纳了这个建议。

建兴元年秋八月,忽然传来边境急报:“魏国调遣五路大军,前来攻打西川。第一路,由曹真担任大都督,起兵十万,进攻阳平关;第二路,是反叛将领孟达,带领上庸兵十万,进犯汉中;第三路,是东吴孙权,出动精兵十万,夺取峡口,准备入川;第四路,是蛮王孟获,发动蛮兵十万,进犯益州四郡;第五路,是番王轲比能,率领羌兵十万,进犯西平关。这五路军马,来势汹汹,十分厉害。” 消息已提前报告给丞相诸葛亮,然而不知为何,诸葛亮一连数日都没有出来处理政事。

后主刘禅听闻此事,大惊失色,立即派遣近侍带着圣旨,宣召诸葛亮入朝。使者去了半天,回来报告说:“丞相府的人说,丞相染病,无法出门。” 后主愈发慌张。第二天,又命令黄门侍郎董允、谏议大夫杜琼,前往丞相卧榻前,禀报这一重大军情。董允和杜琼二人来到丞相府前,却都被挡在门外,无法进入。杜琼焦急地说:“先帝将后主托付给丞相,如今主上刚刚登基,就遭遇曹丕五路大军侵犯边境,军情万分紧急,丞相为何称病不出?” 过了许久,门吏传达丞相的命令,说:“丞相病体稍有好转,明天一早会到都堂商议大事。” 董允和杜琼二人无奈,只得叹息着回去了。

第二天,众多官员又来到丞相府前等候。从清晨一直等到傍晚,仍不见诸葛亮出来。官员们心中惶恐不安,只能纷纷散去。杜琼入宫,向后主奏报说:“请陛下亲自前往丞相府,询问应对之策。” 后主随即带领众多官员进宫,向皇太后启奏此事。太后大惊,说道:“丞相为何如此行事?这有负先帝托付的心意啊!我应当亲自前往。” 董允上奏说:“娘娘不可轻易前往。我料想丞相必定有高明的见解。暂且先让主上前往。如果丞相有所怠慢,再请娘娘在太庙中召见丞相询问,也为时不晚。” 太后听从了董允的建议。

次日,后主刘禅亲自乘车前往丞相府。门吏看到皇帝驾到,慌忙伏地跪拜迎接。后主问道:“丞相在哪里?” 门吏回答:“不知道丞相在哪里。只接到丞相的命令,要挡住百官,不许擅自进入。” 后主于是下车,步行独自进入第三重门,只见诸葛亮独自倚着竹杖,在小池边观赏鱼儿。后主在后面站立了许久,才缓缓说道:“丞相可安好?” 诸葛亮回头一看,见是后主,急忙扔掉竹杖,伏地跪拜说:“臣罪该万死!” 后主扶起诸葛亮,问道:“如今曹丕分兵五路,侵犯边境,形势十分危急,相父为何不肯出府处理政事?” 诸葛亮大笑起来,扶着后主进入内室坐定,上奏说:“五路兵马前来,我怎么会不知道。我并非在观鱼,而是在思考应对之策。” 后主急切地问:“那该怎么办呢?” 诸葛亮说:“羌王轲比能、蛮王孟获、反叛将领孟达、魏将曹真这四路兵马,我都已经设法让他们退兵了。只剩下孙权这一路兵马,我也有了退兵的计策,但需要一位能言善辩之人作为使者前往东吴。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所以正在深思熟虑。陛下何必为此担忧呢?”

后主听了,又惊又喜,说道:“相父果然有鬼神莫测的神机妙算啊!我想听听退兵的策略。” 诸葛亮说:“先帝将陛下托付给我,我怎敢有丝毫懈怠。成都的众多官员,都不懂得兵法的精妙之处,关键在于让人难以捉摸,怎能轻易泄露呢?我早就知道西番国王轲比能会带兵进犯西平关。我考虑到马超祖祖辈辈都是西川人,向来深得羌人之心,羌人把马超视为神威天将军。我已经事先派遣一人,连夜快马送去檄文,让马超紧紧守住西平关,埋伏下四路奇兵,每天轮流值守,用兵力抵御羌兵。这一路不必担忧了。还有南蛮孟获带兵进犯四郡,我也火速传檄文,派魏延带领一支军队,一会儿从左边出击,一会儿从右边出击,采用疑兵之计。蛮兵只凭借勇猛,他们生性多疑,如果看到疑兵,必定不敢贸然前进。这一路也不足为惧了。我又知道孟达带兵从汉中出发。孟达与李严曾结下生死之交。我回成都时,留下李严守永安宫。我已经写了一封信,假装是李严的亲笔信,派人送给孟达。孟达必然会借口生病不出,从而延误军心动摇军心。这一路同样不用担心了。再者,知道曹真带兵进犯阳平关。此地地势险峻,易守难攻,我已经调派赵云带领一支军队守住关隘,并不出战。曹真如果看到我军不出战,过不了多久自然会退兵。这四路兵马都不足为忧。我还担心不能完全确保万无一失,又秘密调派关兴、张苞二将,各带领三万兵马,屯扎在紧要之处,作为各路的救应。这几处的调遣安排,都没有经过成都,所以没有人察觉。只有东吴这一路兵马,不一定会轻易行动。如果他们看到四路兵马取胜,川中局势危急,必然会前来进攻;要是四路兵马失利,他们怎么会轻易出兵呢?我料想孙权念及曹丕曾派三路大军侵犯东吴的仇怨,必定不会听从曹丕的话。即便如此,还是需要一位能言善辩的使者,直接前往东吴,向他们阐明利害关系,这样就能先让东吴退兵。那么其他四路兵马,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只是还没有找到出使东吴的合适人选,所以我才犹豫不决。哪里用得着陛下亲自前来呢?” 后主说:“太后也想来见相父。如今我听了相父的话,如同大梦初醒。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诸葛亮与后主一起喝了几杯酒,然后送后主出府。众多官员都在门外环绕站立,看到后主面带喜色。后主告别诸葛亮,登上御车回朝。众人心中都疑惑不解。诸葛亮看到众官员中,有一人仰头大笑,脸上也露出喜悦之色。诸葛亮一看,此人是义阳新野人,姓邓,名芝,字伯苗,现任户部尚书,是汉朝司马邓禹的后人。诸葛亮暗中派人留住邓芝。官员们都散去后,诸葛亮请邓芝到书院中,问邓芝:“如今蜀、魏、吴三国鼎立,若要讨伐两国,实现一统天下、中兴汉室的大业,应当先攻打哪个国家?” 邓芝说:“依我愚见,魏国虽然是汉朝的逆贼,但其势力庞大,短期内难以撼动,应当慢慢谋划。如今主上刚刚登基,民心尚未安定,应当与东吴联合,结为唇齿相依的关系,消除先帝与东吴的旧怨,这才是长久之计。不知丞相意下如何?” 诸葛亮大笑道:“我已经思考很久了,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今天终于找到了!” 邓芝问:“丞相找这个人有什么用呢?” 诸葛亮说:“我想派人前往东吴,与他们结盟。你既然能明白我的意思,必定能不辱使命。出使东吴的重任,非你莫属。” 邓芝说:“我才疏学浅,恐怕难以担当此任。” 诸葛亮说:“我明天奏明天子,就请伯苗你走一趟,千万不要推辞。” 邓芝答应后便退下了。到了第二天,诸葛亮奏准后主,派邓芝前往东吴劝说孙权。邓芝拜别后主,朝着东吴方向出发。正是:吴人方见干戈息,蜀使还将玉帛通。不知道邓芝此次前往东吴结果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绝美总裁的超级保镖

幕九阳

修仙:挂我开,副作用你扛

陆贰八

七零:辣妻随军,冷面糙汉不经撩

黑醋汁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沧海茫茫粒米身

甜撩心宠

冷亦蓝

调任汉东后,压亮平灭瑞金!

玖酒酒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