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闹不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76章 兵发颍川,三国之风起扬州,兜兜闹不闹,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郭柔一怔,不明白兄长为何突然提起往事。
\"有一次你差点溺水,是我把你拉上岸。\"郭鸿目光悠远,\"那时我就发誓,绝不会让家人陷入险境。今日之举,亦是如此。\"
雨声渐歇,马车已行至郭府侧门。郭柔深吸一口气,将竹简藏入袖中:\"兄长,我会按你说的做。但请答应我,若发现事不可为,立刻收手。\"
郭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拍了拍弟弟的肩膀:\"收不了手的,要么跟着曹操,要么转投张固,没有第三条路!奉孝已经在信中言明了!”
马车停下,车夫在外恭敬道:\"二位老爷,到了。\"
郭鸿整了整衣冠,又恢复成那个沉稳的郭氏族长模样。他最后看了弟弟一眼,低声道:\"记住,为了郭家。\"
……
另一边的南阳郡,鲁阳县。此时的这座县城,宛若一座巨大的兵营。张固从荆州和南阳,收集了大量的粮草堆积在此。正是为了攻打颍川做好了提前准备。
鲁阳县内,张固与郭嘉对坐于案,正品尝美酒。
鲁阳县衙内烛火摇曳,映得郭嘉苍白的面容泛起几分血色。他指尖轻叩案几,青铜酒樽中的琼浆随之微微荡漾。
\"颍川士族...\"郭嘉忽而轻笑,\"明公可知荀氏祖宅的围墙有多高?\"
张固浓眉一挑,手中割肉的匕首在烛光下闪过寒芒:\"奉孝莫要说笑。\"
\"非是说笑。\"郭嘉仰首饮尽杯中酒,喉结滚动间溅出几滴酒液,\"荀氏围墙高三丈二尺,用的是太行山运来的青石。钟氏家学藏书阁有甲士十二人昼夜轮守,连只麻雀都飞不进去。\"
郭嘉突然倾身向前,\"但这些都比不上陈氏祠堂地下的密道——当年黄巾之乱时,陈老太爷就是用这条密道保全了全族性命。\"
张固的匕首猛地插进案几,入木三分:\"奉孝的意思是...\"
\"士族根基不在城池,而在血脉。\"郭嘉从袖中抽出一卷竹简,丝绳上缠着三根不同颜色的丝线,\"红色记荀氏,蓝色记钟氏,黑色记陈氏。三姓联姻七代,颍川郡守换过十三任,可郡丞之位始终在这三家手里轮转。可以说整个颍川都是这三家的\"
窗外传来巡夜士兵的铁甲碰撞声。张固拔起匕首,刀尖挑开竹简:\"那郭家如何?\"
\"我这位族兄啊...\"郭嘉突然轻咳几声,他随手用袖口抹去嘴角的酒液,毫不在意形象。\"郭鸿书房有幅《颍川春耕图》,画轴里藏着三十七封与许昌官员的密信。他以为无人知晓,却不知画师是锦衣卫安排的。\"
张固瞳孔骤缩:\"如此说来...\"
\"如果不了解他,又怎能轻易拿捏。颍川士族啊,呵呵!主公攻破颍川后,需答应我两件事!\"郭嘉蘸着酒水在案上画出一道蜿蜒曲线。
院外传来战马嘶鸣,张固的亲兵正在整备攻城器械。他沉声道:\"讲。\"
\"其一,破城后不得劫掠士族库藏。\"郭嘉指尖划过将干未干的水迹,\"那些竹简帛书比十万石粮草更珍贵。其二...陈氏有个叫陈群之人,在曹操手下任职,需留他性命和安排官职。这样一来,陈氏也有可能反水曹操!\"
张固盯着郭嘉看了许久,忽然大笑:\"也就是奉孝你啊,这么多年,你何曾有事求过我,我答应你了!\"他抓起酒坛仰头痛饮,琥珀色的液体顺着胡须滴落甲胄,\"但若郭鸿临时变卦...\"
\"他不会。\"郭嘉摸出那枚飞鱼纹玉佩轻轻摩挲,\"当年他继任族长时,官渡之战刚刚开始,他曾亲手将庶弟推进颍水——就因那孩子听见他与袁绍谋士郭图的密谋的谈话。\"玉佩突然被攥紧,丝绦在指间勒出深痕,\"这样的人,最懂审时度势。\"
夜风卷入厅堂,吹得烛火忽明忽暗。张固忽然压低声音:\"司马懿此人...\"
\"司马仲达确是变数。\"郭嘉从怀中取出个锦囊,内里传来细微的沙沙声,\"不过他毕竟是河内士族,并非颍川人,别看他将颍川士族聚集在一起看似风光无限,实则,背地里有多少人有别样的想法。司马懿他能猜得出来?”
更鼓声遥遥传来,张固突然皱眉:\"若颍川士族真的联合一起死命防守...奉孝你也知道,这么多年来我将新拓印的书籍在扬州大肆散发给平民,早就将世家彻底得罪。如今我在北方的名声,奉孝掌控锦衣卫,应当知晓!\"
\"不会。\"郭嘉折断手中筷子,\"荀氏七房正在争嗣,陈氏老太爷陈宴病重,钟繇长子钟毓上个月刚因田产与郭鸿翻脸。\"
断筷在他指间翻飞如蝶,\"这些士族就像...互相撕咬的困兽。内部的龌龊不知凡几,总有人会有别的想法!\"
远处传来战马不安的踢踏声。张固忽然压低声音:\"最后问一句,奉孝真不怕我把颍川士族屠个干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