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农珍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章 夏天高温户外运动或者工作回来,千万不要喝冰冻的饮料!,日常养生常识,山农珍姨,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养生领域,传统中医智慧与现代医学研究往往能不谋而合。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早有警示:“夏三月,此谓蕃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这句话深刻地强调了夏季是阳气外发、万物生长繁茂的季节,我们的身体也应顺应这一自然规律,让体内的阳气得以顺畅宣泄。此时,切忌用寒凉之物损伤阳气,否则会打破身体的阴阳平衡,引发各种疾病。
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也指出:“夏月伏阴在内,胃中虚冷,故忌生冷”,这一观点精准地揭示了夏季脾胃虚寒的生理特点。在炎热的夏季,虽然外界温度很高,但人体的阳气浮越于外,而内里的脾胃则相对虚寒。此时若过度食用生冷食物,饮用冰饮,无疑是给脾胃“雪上加霜”,进一步损伤脾胃功能。
现代营养学同样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研究表明,人体对液体的吸收温度最佳区间为25c - 37c。当饮品温度低于这个范围时,胃肠道就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将其加热至体温,这一过程无疑增加了胃肠道的代谢负担。就如同给电脑强行降温可能会导致硬件故障一样,过度冷却我们的身体,也会扰乱正常的生理功能,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五、夏日科学补水指南
(一)饮水时机的智慧
1. 提前补水:在进行高温作业或户外运动前1小时,就应开始分次饮用300 - 500ml的常温温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身体提前做好准备,补充充足的水分,增强身体在高温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就像给即将远行的汽车加满油一样,为接下来的“战斗”储备能量。
2. 过程补水:在高温作业或运动过程中,要遵循“少量多次”的补水原则,每20 - 30分钟补充100 - 150ml的水分。千万不要等到感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当我们感到口渴时,身体其实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了。持续、少量地补水,能让身体始终保持良好的水分平衡,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3. 作业后补水:结束高温作业或运动后,不要立刻大量饮水,而是先休息15 - 30分钟,待身体稍微平静下来后,再饮用200ml左右的温水。同时,要注意观察身体的反应,如果没有不适症状,再继续适量补充水分。这样循序渐进的补水方式,能让身体更好地吸收水分,避免因突然大量饮水给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带来负担。
(二)饮品选择的学问
- 最佳选择:淡盐水是高温环境下补水的绝佳选择之一,每升水中加入0.5 - 1克食盐,既能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又能补充电解质,维持身体的水盐平衡;去冰版的酸梅汤,不仅口感酸甜可口,还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常温的绿豆汤同样是消暑佳品,绿豆性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煮成汤后饮用,能有效缓解暑热带来的不适。
- 谨慎选择:含糖饮料虽然口感甜美,但其中的大量糖分不仅会加重身体的脱水状态,还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影响身体健康;碳酸饮料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胃肠道内产生胀气,影响消化,同时其中的磷酸盐还可能影响钙的吸收;对于非高强度运动的人群来说,运动饮料并非必要选择,因为其中含有较多的糖分和电解质,过度饮用可能会增加身体负担。
(三)自制解暑良方
1. 三豆饮:准备黑豆、赤小豆、绿豆各30克,将它们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至豆子熟烂,取汤汁代茶饮用。三豆饮具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而且性质平和,清热的同时又不伤脾胃,适合大多数人在夏季饮用。
2. 藿香陈皮饮:取藿香3克、陈皮5克,用沸水冲泡,焖泡10 - 15分钟后即可饮用。藿香具有化湿解表、和中止呕的作用,陈皮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二者搭配,能有效缓解暑湿困脾引起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3. 冬瓜薏米汤:将冬瓜连皮切块,薏米30克,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汤。冬瓜具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暑的功效,薏米能健脾利湿,二者煮成的汤不仅味道鲜美,还能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水分,减轻暑湿带来的身体沉重感。
六、特殊人群的防护重点
-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血管弹性逐渐下降,对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也大不如前。因此,他们更容易因为饮用冷饮而诱发心血管意外。建议老年人在夏季饮用温度在40c左右的温茶,既能补充水分,又能起到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如绿茶具有清热降火的功效,红茶则性质温和,适合脾胃虚寒的老年人。
- 儿童:儿童的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胃肠道较为娇嫩,对寒冷刺激的耐受性较差。饮用冷饮可能会导致肠系膜淋巴结炎,引起腹痛等症状。所以,儿童在夏季宜选择常温的鲜榨果汁,既保证了营养摄入,又不会对胃肠道造成不良刺激。同时,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避免过度贪凉。
- 孕妇:孕妇在怀孕期间身体较为敏感,冷饮的刺激容易引发宫缩,对胎儿的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孕妇应避免饮用冰饮,可选择饮用常温的红枣桂圆饮,红枣能补气养血,桂圆有安神益智的作用,既能满足孕妇身体的营养需求,又能帮助孕妇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 慢性病患者: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胃肠道疾病等慢性病的患者来说,冷饮更是“大忌”。冷饮可能会导致血压波动、血糖不稳定,加重胃肠道疾病症状。这类患者一定要严格控制冷饮摄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补水方式和饮品,确保身体健康。
古人云:“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这句流传千年的养生箴言,蕴含着深刻的顺应自然的生存智慧。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我们虽然拥有了各种先进的降温设备和清凉饮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肆意违背身体的自然规律。当我们在空调房里大快朵颐冰镇西瓜,在大汗淋漓后畅饮冰可乐时,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人体的精妙设计,历经数百万年的进化而来,岂是一杯小小的冷饮就能轻易改变的?
真正的养生之道,在于尊重身体的节律,以温和、顺应的方式与自然对话。我们应该学会在享受夏日清凉的同时,守护好身体的平衡与健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炎炎夏日中,既感受到清凉与惬意,又能拥有一个健康、充满活力的身体,与自然和谐共生,度过一个舒适而美好的夏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