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60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50章 中国上市公司如何破局美国“对等关税”冲击?,2024年行情,一360一,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近期,美国挥舞“对等关税”大棒,试图通过贸易施压改变中美经贸格局。然而,中国上市公司并未坐以待毙,而是以灵活策略与前瞻布局展开反击。从食品饮料到钢铁,从新能源到信息通信,多个行业上市公司密集发声,用实际行动证明:贸易保护主义挡不住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步伐。
一、食品饮料行业:国产替代筑牢“护城河”
当关税阴云笼罩全球供应链时,东鹏饮料以“全产业链本土化”交出满分答卷。其pEt瓶、纸箱等包材100%国产化,关键设备国产替代率近100%,不仅规避了外部风险,更通过自建数字化供应链体系,将成本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2024年末,东鹏饮料全国终端网点近400万家,这一数字背后,是“国货替代”浪潮下,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深度认同。
乐惠国际的案例同样值得深思。公司设备出口份额超50%,但90%销往“一带一路”国家,精准避开美国市场风险。这种“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智慧,正是中国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底层逻辑——与其被动承受关税成本,不如主动开拓新兴市场,用多元化布局对冲单一市场波动。
二、钢铁行业:政策托底下的“稳中求进”
面对美国关税施压,钢铁行业展现出“以柔克刚”的韧性。尽管加征关税可能间接影响国内用钢需求,但国家发改委的粗钢产量调控政策已提前布局,通过供给侧改革平衡供需关系。某沪市钢铁企业负责人直言:“全球钢材需求韧性仍在,贸易格局重塑只是短期阵痛。”
这一判断背后,是中国钢铁行业从“产能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转型成果。过去十年,中国钢铁业通过兼并重组、技术升级,已占据全球高端钢材市场主导地位。即便美国市场受限,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的需求增量,足以支撑中国钢铁出口的基本盘。
三、新能源与新材料:海外产能布局的“先手棋”
在新能源领域,华懋科技与博威合金的“出海”策略堪称教科书级案例。前者通过越南工厂辐射东南亚市场,后者在美国、越南双线布局,将关税风险转化为全球资源配置的机遇。博威合金的越南基地产品销往东南亚,美国2Gw电池片项目则直击本土化痛点,这种“你加关税,我建产能”的博弈逻辑,让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占据主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