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上春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4章 交割完成,重生成为末代皇帝,秦淮上春山,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醇亲王载沣押运白银到达德华银行时。
而远在沪上的面粉厂内,机器的轰鸣声早已此起彼伏。
荣宗敬头戴一顶黑色礼帽,身着整洁的藏青色长衫,步伐匆匆地穿梭在车间之间。
他时而在巨大的磨粉机前驻足,仔细检查着机器的运转情况;时而又与忙碌的工人交谈几句,询问生产进度。
工人们见到荣宗敬,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恭敬地行礼问好。
荣宗敬微笑着点头回应,眼神中透着关切与鼓励。他在车间里来回巡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确保每一个环节都顺利进行。
待所有重要事务处理完毕,荣宗敬看了眼怀表,时间尚早,他稍作整顿,便带着账房先生匆匆赶往上海德华银行。
与此同时,振新纱厂的荣德生也正为厂里的事务忙碌着。
他身着一套剪裁合身的深灰色西装,系着一条精致的领带,英气逼人。
荣德生走进厂房,首先来到纺织车间,机器的嗡嗡声像是一首激昂的交响曲。
他仔细察看纺纱机的运转,目光锐利地审视着每一根纱线的质量。
看到有工人在操作上稍有瑕疵,他立刻上前耐心指导,亲自示范正确的操作手法。
在处理完一系列生产、质量把控的事务后,荣德生同样看了下时间,距离 十二点也不多了。
他快步走出纱厂,坐上马车,朝着上海德华银行疾驰而去。
上海德华银行位于繁华的外滩,此时已有不少行人与商人在门口穿梭往来。
荣宗敬的马车率先抵达,他下了车,整理了一下衣冠,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银行大门。
没过多久,荣德生也风尘仆仆地赶到。两兄弟在银行会客室不期而遇,看到彼此,微微一怔,随即相视一笑,那笑容中满是对彼此默契的会心之意。
“二哥,咱们可是没迟到。”荣德生笑着开口。
荣宗敬点头,拍了拍弟弟的肩膀:“那是自然,这等大事,岂能误了时辰。”
两人相视一笑,都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对今天汇款的重视与期待,随后一同等待着与银行经理的会面,准备处理这 40 万两白银的汇款事宜。
上海德华银行的会客室里,阳光透过彩色玻璃窗洒在地面上,映出斑斓的光影。
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二人坐在舒适的沙发上,脸上的神情却满是焦急。
荣宗敬目光不时地看向墙上的挂钟,指针一分一秒地移动,离 十二点越来越近。
他双手交握,放在膝盖上,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身旁的荣德生则不停地搓着双手,在沙发上坐立不安,眼睛时不时地瞥向会客室的门,仿佛期待着有人能带来北京方面的消息。
会客室的装饰典雅大气,墙上挂着西洋油画,角落摆放着精美的座钟和盆栽。
然而,这优雅的环境丝毫没有缓解两人的紧张情绪。
他们兄弟二人知道,这笔 40 万两白银的款项能否按时汇入,关系到荣氏家族众多企业的运转和发展。
开设新厂房购买地皮,向德国订购设备,原料采购也需要资金,每一笔支出都像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们心头。
突然,会客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上海德华银行总经理施密特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了进来。
他微笑着向荣氏兄弟点头示意,然后缓缓坐在对面的椅子上。
“荣先生们,别着急,北京方面已经传来消息,款项已经在清点数额。”
“我们这边正在通过账户密押等形式进行最后的确认。”总经理施密特的声音沉稳而有力,试图安抚两人焦虑的情绪。
荣宗敬立刻站起身来,急切地问道:“总经理先生,那咱们这确认流程还需要多久?今天之内能完成吗?这关系到我们许多生意的运转啊。”
总经理施轻轻抿了一口茶,不紧不慢地说:“荣先生放心,我们德华银行办事向来严谨高效。虽然流程不能省,但一定会尽最大努力确保在 今天之内完成。”
“您看,现在通信设备一切正常,上海北京银行双方都已做好准备,就等最后的确认指令了。”
荣德生也跟着站了起来,神情依然紧张:“总经理先生,这一笔款项对我们荣氏来说至关重要。”
“要是能按时到账,我们就能按时向德国订购纱厂设备,原料也能及时采购,生意就能顺利开展。可要是出了岔子,那可就麻烦大了。”
总经理起身,拍了拍荣德生的肩膀,安慰道:“荣先生,咱们德华银行与西方各国合作多年,内部电报沟通和账户密押等流程都是经过反复验证的,不会有问题。”
“你们就安心在这等着,今晚之前一定给你们一个准确的答复。”
此时,会客室里的气氛依旧紧张。
时钟的指针滴答滴答地走着,荣氏兄弟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时钟上,心中默默祈祷着 今晚之前能听到那令人安心的消息,等待着关乎荣氏家族命运的那一刻到来。
北京德华银行经理穆勒随即吩咐人员取来特制的汇款申请单。
这张申请单用的是厚实且带有暗纹的宣纸,边缘烫着金边,彰显着不凡。
一般人哪里用得到?就是专门为这些大额汇款的用户所准备的汇款单。
银行经理穆勒邀请醇亲王载沣一同在银行大厅后方的独立办公室进行亲自办理。
载沣拿起狼毫笔,蘸饱墨汁,在申请单上郑重地填写各项信息。
汇款金额“肆拾万两”几个大字笔力遒劲,收款人姓名处写着“荣宗敬、荣德生”。
收款人账户信息则详细记录着“上海德华银行荣氏兄弟私人账户,账号沪字第柒号”。
填完后,他又仔细检查一遍,确认无误后,才将申请单交给面前德华银行的总经理,叮嘱他尽快办理向上海德华银行分行荣氏兄弟的私人账户汇入。
北京德华银行分行的经理早已恭候多时,接到载沣的汇款申请后,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先是核实申请单上的信息,确认无误后,便安排人准备电报内容,利用内部电报进行发送。
按照德华银行内部电报交流的规则,汇款金额 四十万两按照特定规则换算成代码“1907”(当时有与银两数量对应的换算方式),汇款类型标注为“官银私汇”,账户信息完整列出,最后形成一串包含密押信息的编码,如“325 - 1907 -
- 沪字第柒号 - 密押代码”。
这个密押代码是综合了多种因素生成的,包含当时的日期、时间以及专门设定的加密数字等。
德华银行电报处整理出电报内容,电报人员熟练地将编码信息通过电报机发送出去。
莫尔斯电码的“滴答”声在电报房里此起彼伏,随着电波的传输,这封带着重要使命的电报朝着上海德华银行分行飞速而去。
电报中详细记录着此次汇款的信息,承载着此次金融交易的关键使命,向着上海疾驰而去,当载沣得知电报发出,整个会客室内弥漫着一种紧张而有序的氛围。
上海德华银行分行的电报房里,电报生时刻守候着。
当收到来自北京的电报后,他立即将电报内容记录下来,送到了分行经理的办公桌上。
上海德华银行经理施密特迅速展开电报,开始仔细核对信息。
他先是对照《德华银行电报密押规则》,将接收到的密押信息与预先设定的规则进行比对,确认无误后,又与上海本地的密押本再次核对,确保密押的准确性。
接着,上海德华银行经理施密特安排账房先生按照指令,将 40 万两款项录入荣氏兄弟的私人账户。
账房先生手持刚笔,在厚重的账本上仔细记录,每一笔数据的书写都工整而规范。
同时,账房先生还拿出荣氏兄弟账户的详细信息卡片,反复核对账户号码、户主姓名等信息,确保款项准确无误地存入指定账户。
为确保万无一失,上海德华银行分行再次通过内部电报向北京德华银行分行发送确认信息,告知款项已成功汇入荣氏兄弟私人账户。
电报内容同样经过严格的密押处理,包含账户变动详情以及确认标识等信息。
北京德华银行分行在收到上海的确认电报后,再次对密押和内容进行核实。
确认无误后,告知醇亲王载沣,汇款已成功完成,荣氏兄弟的私人账户已收到 40 万两款项。
至此,这场跨越北京与上海两地的跨城金融汇兑,在严格的流程和密押保障下,圆满结束。
暮霭渐沉,上海德华银行分行的会客室里弥漫着紧张又压抑的气氛。
荣氏兄弟——荣宗敬和荣德生,已在会客室里苦苦等待了大半天。
今天下午不时接到北京,上海两地各传电报的信息。
两人原本挺括的衣衫,此刻也因久坐而略显褶皱,脸上的疲惫与焦急难以掩饰。
墙上的西洋挂钟滴答滴答地走着,每一次摆动都仿佛敲在两人心头。
荣宗敬时不时地看向时钟,又望向会客室的门,眼神中满是急切。
荣德生则不停地搓着手,来回踱步,嘴里念念有词:“怎么还没消息,不会出了什么岔子吧。”
终于,上海德华银行总经理施密特先生匆匆赶来。
他脸上带着喜悦的神色,快步走到荣氏兄弟面前,双手抱拳,恭敬地说道。
“荣先生,好消息!贵方的汇款已顺利汇入荣氏企业的私人账户,且经过密押验证,一切无误。”
“另外,上海德华银行分行已通过内部电报向北京德华银行通知这边已确认汇入。”
听到这个消息,荣氏兄弟顿时激动异常。
荣宗敬一下子站起身来,双手颤抖,声音也有些哽咽:“真的吗?真的汇入成功了吗?”
荣德生也顾不上形象,眼眶泛红,连连点头:“成了,成了!这下咱们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
再也不用受周作明相要挟。
两人激动地在会客室里相拥,随后又急忙向施密特先生道谢。
他们荣氏兄弟二人太清楚,有了这 40 万两白银对于荣氏家族的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是多少个日夜的期盼和努力换来的结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