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桨断魂归
五里雷区的方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9章 桨断魂归,烽火少帅:改写九一八,五里雷区的方瑜,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长门号的残骸在磷火余烬中呻吟着下沉,海水裹着硫磺味漫过王越的军靴。他弯腰捞起漂来的半截船桨,腐木表面突然渗出墨绿色菌斑,像活过来的血管般蜿蜒爬行。阿雪的贝壳项链突然剧烈震颤,七枚贝壳同时裂开,露出内侧用朱砂绘制的琉球镇魂符。
“小心!” 老金的工兵铲横挡在王越胸前,铲刃与桨面擦出火星的瞬间,菌雾冲天而起。三百米外的美军驱逐舰拉响警报,探照灯扫过的地方,菌雾凝结成哈尔滨平房区的轮廓,冰库大门上的铜环竟是用人骨锻造,每根指骨都刻着编号 —— 和仁川港朽木遗书里的 “马鲁他” 序列完全吻合。
桨面上的菌斑突然组成北斗七星图,勺柄所指的坐标在阿雪的星砂地图上反复灼烧。“是平房区地下第三层!” 华侨医师的声音混着咳嗽,他颤抖着展开泛黄的《满洲防疫日志》,其中用红笔圈出的 “昭和血脉冷冻样本” 字样,此刻正在菌雾中扭曲成狰狞的鬼脸。王越想起在硫磺岛地窖发现的冷冻箱,里面泡着的婴儿标本,脐带还系着靖国神社的祈福绳。
阿雪将贝壳碾成灰抹上桨柄,木纹像活物般裂开,露出中空的管腔。老金用刺刀挑出团油纸,展开时海风突然停滞 —— 泛黄的素描纸上,仁川港的孩童用木炭描绘着母亲被推上运俘船的背影,妇人髻间的玉簪在画中闪着冷光,那正是王越母亲失踪前佩戴的嫁妆。画纸背面,于凤至用旗袍丝线绣的微型海图正在渗血,每道针脚都指向东京湾的某座岛屿。
“那是父岛。” 王越的声音像砂纸磨过枪管,他记得在南洋雨林的铜锣碎片上,同样的岛屿轮廓被刻成食人图腾。海风突然变得腥甜,老金在船桨断裂处摸到金属硬物,撬开腐木的刹那,半枚弹头滚落掌心。弹头上的膛线清晰可见,与南京紫金山下父亲墓碑前找到的弹壳纹路完全匹配 —— 那年日军用缴获的汉阳造,在中山陵射穿了护陵队队长的钢盔。
老金将弹头压入左轮,枪管映出他瞳孔里扭曲的德川家纹。这个家纹曾出现在食人军官的餐刀上,在 731 部队的实验报告里,此刻正随着长门号的沉没逐渐模糊。阿雪突然跪在礁石上,贝壳灰在她指尖聚成漩涡,中心浮现出南京城破那日的景象:日军用刺刀挑着孩童,刀刃上的樱花纹与弹头上的膛线重叠成血红色的咒印。
磷火突然复燃,在海面上勾勒出东京湾的立体地图。王越看见无数光点从海底升起,每个光点都是具白骨,他们的腕骨缠着万金油铁盒,指骨保持着握扳手的姿势 —— 和南洋雨林的机工白骨如出一辙。当光点汇聚成流,竟组成 “731” 的字样,在夜空中灼烧出焦黑的痕迹。
“少帅,看船底!” 通讯兵的嘶吼混着驱逐舰的汽笛。长门号的残骸正在翻转,船腹露出巨大的樱花刺青,刺青中心的骷髅头,眼窝里嵌着的正是阿雪在硫磺岛捡到的琉球星砂。老金的左轮突然走火,子弹击中刺青的瞬间,整个东京湾的海水开始沸腾,浮出无数缠着铁链的尸体,他们的脚踝都系着写有 “实验体” 的铁牌。
阿雪的贝壳项链彻底碎裂,星砂在空中组成琉球古文字:“魂归之日,必饮血还。” 王越举起鹿角槌,槌头缠着的九州矿工绑腿布突然燃烧,露出里面裹着的靖国神社参拜证 —— 那是从食人军官尸体上扒下来的,参拜日期正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当槌柄触碰磷火,火焰化作万千纸鹤,每只鹤翼都印着被抹去的受害者姓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