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微笑的鱼A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6章 仪坤庙乐章之一一《雍和》,夜读全唐诗,A微笑的鱼A,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4. 玄羽:指黑色的鸟(如乌鸦),古人认为是神灵感应的象征。
5. 素商:秋季的代称(商为五音中的西方音,对应秋季)。
6. 瞻望神座:抬头仰望神灵的座位。
7. 祗恋匪遑:恭敬依恋,无暇他顾。
8. 礼终乐阕:礼仪结束,音乐停止。
译文
以孝道祭祀的仪式已经完成,撤去祭品遵循着固定的规章。
云彩感应神灵,乌鸦飞动;秋风萧瑟,正逢肃杀的秋光。
抬头仰望神灵的座位,心中满是恭敬与依恋,片刻不敢疏忘。
礼仪终结,音乐停歇,现场庄重和谐,一片肃穆端庄。
在悠悠华夏历史长河中,祭祀活动始终是连接生者与祖先、现世与神灵的重要纽带,承载着人们对先辈的追思、对神灵的敬畏,以及对家族和国家未来的美好祈愿。唐代员半千创作的这首《郊庙歌辞·仪坤庙乐章·雍和》,作为祭祀仪坤庙时的乐章,以其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庄重肃穆的祭祀图景,让我们得以透过文字,一窥古代祭祀文化的深邃底蕴。
诗的开篇“孝享云毕,维彻有章”,宛如一声沉稳的暮鼓,宣告祭祀活动进入尾声。“孝享”一词,精准地点明了祭祀的核心在于表达孝道,向祖先或神灵献上最诚挚的敬意与供奉,这一行为本身就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突出了祭祀的庄重与神圣。当“孝享云毕”,意味着这场饱含敬意的祭祀已接近尾声,而“维彻有章”则着重描绘了撤去祭品仪式的井然有序。在古代祭祀中,撤祭同样是一项严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骤都遵循着既定的规范,这不仅体现了对祭祀流程完整性的尊重,更彰显出古人对祖先和神灵的敬重,哪怕祭祀即将结束,也绝不敷衍。此联一开篇,便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虽为祭祀结束之景,却仍让人体会到那份贯穿始终的虔诚,为全诗奠定了庄重的情感基调,也让读者不禁对接下来的祭祀场景满怀期待。
颔联“云感玄羽,风凄素商”,诗人笔触一转,将视角投向自然景象,以独特的笔触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凄美的意境。“云感玄羽”,这里的“玄羽”可理解为黑色的羽毛,或许是祭祀时所用禽类祭品的羽毛,又或许象征着与神灵沟通的神秘使者。云彩仿佛被这玄羽所触动,呈现出一种凝重而深沉的状态,似乎也在为这场祭祀而哀伤。“风凄素商”,“素商”指代秋天,秋风瑟瑟,带着丝丝凄凉之感,仿佛在诉说着人们对祖先的思念与不舍。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巧妙地将祭祀的庄重氛围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天地同悲的肃穆氛围。自然万物仿佛都在为这场祭祀而哀伤,进一步烘托出祭祀的庄重与神圣,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那个秋风瑟瑟、云色凝重的祭祀现场,深切感受到那份来自灵魂深处的敬畏与哀伤。
颈联“瞻望神座,祗恋匪遑”,诗人将镜头拉近,聚焦在祭祀者的情感上。“瞻望神座”,祭祀者仰望着神灵的座位,那是祖先或神灵象征所在之处,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虔诚与敬畏。在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祭祀者的心中只有对神灵的深深敬意。“祗恋匪遑”,“祗”表示恭敬,“恋”体现出眷恋不舍,“匪遑”则强调这种情感的深切,以至于让人无暇他顾。祭祀者对神灵的眷恋并非单纯的情感依赖,而是源于对祖先庇佑的感恩以及对神灵力量的敬畏,他们渴望神灵能够感受到这份诚意,继续庇佑家族和国家。此联通过对祭祀者情感的细致入微的描写,将祭祀者内心的虔诚与不舍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进一步渲染了祭祀的庄重氛围,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祭祀者对神灵的那份纯粹而深厚的敬意,仿佛能触摸到他们跳动的、充满敬畏的心灵。
尾联“礼终乐阕,肃雍锵锵”,将诗歌的主题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礼终乐阕”,明确指出祭祀的礼仪已经全部完成,音乐也缓缓停止,此时的祭祀现场逐渐归于平静,但那庄重和谐的氛围却依然萦绕不散。“肃雍锵锵”,“肃雍”描绘出庄重、和谐的状态,“锵锵”原本形容金石撞击之声,在这里可理解为祭祀结束后,那种庄重和谐的余韵仍在空气中回荡,仿佛是对祖先和神灵的最后致敬。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祭祀的庄重与和谐,更表达了祭祀者对祖先或神灵深深的敬意与祈福之情。即使祭祀已经结束,人们对祖先的缅怀和对神灵的庇佑的期盼却从未停止,这份情感如同那袅袅余音,在岁月的长河中久久回荡。此联通过对祭祀结束后场景和氛围的描写,升华了全诗的主题,让读者深刻领悟到祭祀活动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感受到古人对祖先和神灵那份永恒的敬意与祈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