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清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章 冯氏收生,锦医春色,寂寞的清泉,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冯氏收生
冯医婆脸色平静,走的很安详</p>
她换了一套从未上过身的黑色绣兰花的缎面新衣,这是她偷偷做的寿衣。</p>
腰间还挂了一个粉红色的绣花旧荷包,几片兰叶,两朵兰花,花芯处三点红。</p>
这是原主第一次看见大姑衣裳上和荷包上绣花。</p>
特别是那个荷包,尽管有些褪色,年代久远,还是看得出来花样别致。</p>
原主知道了,大姑曾经也爱花。</p>
她是希望穿着这身衣裳下葬……</p>
冯初晨觉得,大姑是一个人格魅力超强的女人,一生清贫而高尚,宁可委屈自己,从不委屈他人。</p>
非常遗憾,这么好的人,自己却无缘跟她相处。</p>
冯初晨又把那两张记满名字的纸张拿来细看。</p>
里面果真记有胡府。</p>
大姑用上阴神针救下的两百三十六个孩子中,高门大户的孩子有一百多人,只有胡家和阳和长公主府、黄大人三家来冯家祭奠大姑。</p>
胡府是胡大公子亲自来的,阳和长公主府是属官来的,黄大人府是管事来的。</p>
胡大公子就是大姑第一次用上阴神针救活的孩子,已经二十多岁了。</p>
前两个府送的帛金最高,皆为三十一两银子。</p>
黄府送的十一两银子。</p>
还有一个高门武毅伯府也派管事来了,送了五两银子帛金。</p>
武毅伯府的孩子不是施上阴神针,而是女眷难产,连女医都没有办法,大姑去了才平安接下孩子,母女平安。</p>
绝大多数权贵不会把小老百姓放在眼,把一切都当作理所应当,况且人家给了诊费,有些还另给了赏钱。</p>
他们能记一个医婆的情,不容易了。</p>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p>
这两句话都应验在了冯家人身上……</p>
昏暗的灯光,冯初晨似乎又看到那种冷静倔强的脸庞。</p>
冯医婆闺名冯秀质,范氏大儿子的长女。</p>
秀质,是兰花的别称。</p>
咏秀质于楚赋,腾芳声于汉篇。</p>
这个名儿是祖父为她娶的。</p>
祖父十四岁中童生,人称冯童生。</p>
他在十七岁时患了重病,不要说继续科考,就是多走几步路都困难。</p>
长辈痛心疾首,收起了对他所有的期望,为他娶了能干的范氏。</p>
他三十岁以后基本瘫痪在床。</p>
冯童生和范氏生的四个儿子身体都不好,老大先天腿瘸,老二是驼子,老三老四先天心疾。</p>
四个儿子娶媳妇都困难,花了许多钱。</p>
孙辈中,除了冯秀质这个唯一女孩身体正常,其他孙子身体都不好。</p>
这一大家子,先是靠范氏一个人给人接生挣钱,有了儿媳妇后又带着儿媳妇给人接生挣钱。</p>
冯秀质不仅是家里唯一的健康孩子,也是最聪明的孩子。祖父在世时非常喜欢她,教她读书写字。</p>
她十二岁时,祖父病死。</p>
之后她开始跟祖母范氏和母亲姚氏学接生。未婚姑娘不能直接接生,但可以用布捂上口鼻进产房观看,听她们讲解。</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