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万众瞩目!(5k)
花雪飘飘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二章 万众瞩目!(5k),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花雪飘飘飞,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万众瞩目!(5k)
“这黄景忤逆犯上之辈,屡屡上奏劝谏立嗣,实在不识时务!”</p>
“不知这一次,可否会凭生波澜?”</p>
一句话,意味深长,惊起千层浪!</p>
几位阁老脸色齐齐面色一变,望了过去。</p>
贺表有问题!</p>
几位阁老,几乎一下子就猜到了刘沆本来的算计。</p>
其实,贺表一直都有问题!</p>
黄景的贺表,也根本没有迟交的意思。</p>
刘沆真正的算计是让黄景卡住呈奏贺表的最终时间上交贺表。</p>
如此一来,根本就没有时间再度查验贺表是否有问题。</p>
那封有问题的贺表,经韩章卡时间呈递上去,自然直达御前。</p>
这一来,呈奏者与书写者同罪,哪怕韩章有三寸不烂之舌,也得为之遭殃。</p>
届时,韩章是否会再次遭贬暂且不说,起码他入阁的时间得延迟。</p>
而究竟延迟到什么时候,可能是一年,可能是两年、三年......</p>
反正,最早都得是等到有人腾出来位置,韩章方才有再度争夺阁老之位的机会。</p>
本来,这谋划算得上天衣无缝。</p>
黄景是礼部郎中,韩章是黄景的上官,黄景的贺表就该交于他。</p>
而一旦韩章呈奏贺表,也就中了算计。</p>
结果,富弼拉了偏架,让刘沆去取贺表,不小心破了刘沆的算计。</p>
刘沆自是心急如焚。</p>
要是他成了最后一个取贺表的人,那他可就成了呈奏贺表的人。</p>
那贺表有问题,遭殃的人也就成了他。</p>
不过,刘沆位列台阁,自然也是有本事的人。</p>
他给出了解法:提前一刻半钟赶回来。</p>
提前一刻半钟回返,逼迫韩章再度派人去找贺表,褪去“最后一个找贺表之人”的身份。</p>
截止这一步,他已经从容脱身,破了富弼拉的偏架,并让韩章再度抉择,把难题又抛给了韩章。</p>
韩章也有本事,给出了相应的解法。</p>
也即是要么找到贺表,准时带回来;要么干脆找不到,彻头彻尾的钉死黄景。</p>
也就是说,就韩章的视角而言,对于他的最坏的结果,就也不过是找不到黄景,让黄景担责,自身也担一小部分责任而已。</p>
最好的结果,自然是找到了黄景,无责。</p>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那封贺表没问题。</p>
事实上,当韩章再度抉择让自己人去取贺表的那一刻,那去取贺表的人就已经踏进了刘沆的谋划。</p>
本来,那个谋划是要拉韩章下水,进而问罪。</p>
不曾想有了富弼拉偏架,韩章没有入局。</p>
好在,退而求其次,拉了状元郎下了水。</p>
也是不错!</p>
从贺表有问题的那一刻起,最好的解法就已经是不拿回贺表。</p>
偏偏韩章的决定是让人尽量拿回贺表!</p>
刘沆理正衣衫,望着几位阁老惊奇的眼神,平和一笑。</p>
拉不了韩章下水,拉状元郎下水也是不差。</p>
呈奏者,与书写者同罪!</p>
这罪状,总抹不开吧?</p>
状元郎下了水,作为老师的韩章总不能见死不救吧?</p>
要是救,那韩章就得担责。</p>
要是不救的话,须知江昭可是状元郎,不是那种没本事的徒弟。</p>
一个连从小教导大的徒弟都不救的人,何其冷血,多寒人心啊?</p>
韩章冷冷的望了一眼刘沆,吐出两个字。</p>
“够狠!”</p>
言罢,闭上了双目,开始算计怎么营救。</p>
实在不行,下场政斗也未尝不可。</p>
刘沆这是阳谋。</p>
黄景自爆献祭,贺表一定写的非常难堪,绝对会惹怒官家。</p>
要救人,就得入场担责,承受君王怒火。</p>
甚至,他还提前透露了自己的做法。</p>
为的就是通知韩章,以确保韩章下场。</p>
毕竟,要是不提前通知韩章,万一韩章本能的自保,他也没办法。</p>
宰辅大相公和几位阁老相视一眼,皆是眼中惊疑,暗自皱眉。</p>
阳谋这个东西,难受就难受在你知道了别人的做法,也很难得出最优解。</p>
就如这一次,既然刘沆刻意布局算计了时间问题,那黄景的贺表一定会被江昭成功的带回来。</p>
这一来,最优解无疑是韩章冷血一点,拒不下场。</p>
可问题是这几乎不可能做到。</p>
一个从小教导大的徒弟,还是状元郎出身,难道就真的不救?</p>
而一旦下场,就中了算计。</p>
当然,从理论上讲,这事的最优解是状元郎能独自应对官家的愤怒和刘系官员挖的坑。</p>
也即是,诱饵不落陷阱。</p>
如此,韩章自然无需入场。</p>
可问题是,可能吗?</p>
不可能!</p>
莫说是一个状元郎,哪怕是几位阁老,也鲜少有人有思绪怎么应对。</p>
毕竟,那可是紧急情况,谁能反应过来?</p>
难,难,难!</p>
宦海浮沉,最重要的就是耳目聪慧。</p>
不少人都察觉最前方的气氛有些问题,皆是微低着头,不敢作声。</p>
“噹!”</p>
卯时七刻!</p>
“大相公,贺表可齐了?”垂拱殿走出一位紫袍太监,上前问话。</p>
那是司礼掌印太监的李七公公,宫内官位最高的太监。</p>
不过,如今是文人的时代,哪怕是天子近侍,司礼掌印太监,也不免和声和气的问话。</p>
“差了一份,那呈奏贺表的官员生了重病,韩尚书已经遣了新晋状元郎去取。”富弼面不改色说道。</p>
从刘沆透露出谋划的那一刻,富弼就已经清楚,他的责任算不上大。</p>
作为百官之首,一旦江昭取回贺表,他就已经完成了贺表的“全”字。</p>
至于贺表的内容出了问题,那就是呈奏贺表者江昭与书写贺表者黄景,这两人承担大部分责任。</p>
毕竟,虽然百官贺表他都会查验一道,但理论上贺表是唯有官家才能观看。</p>
作为百官之首,他无权查黄景的贺表,自然也就不知道黄景贺表有问题,那这事也就跟他无关。</p>
顶天了,也就是分一小部分责任。</p>
倒也无妨!</p>
“这......官家有意一观。”李七一脸的迟疑:“要不先将就这些送上去,我且如实上报,待会儿钟响之前送上,也是一样。”</p>
“也好。”富弼点头。</p>
官家有了查阅的兴致,只好呈上去。</p>
反正,钟声未响。</p>
只要钟声响彻之前呈上去,那就还是“全”,仍是吉利。</p>
李七上前,揽着百余份奏折走进偏殿。</p>
时间越来越急,韩章的脸色越来越难看。</p>
垂拱殿。</p>
鎏金蟠龙烛台高燃,紫檀龙纹御座之上,赵祯缓缓问道:“都呈上来了?”</p>
“什么也瞒不过陛下法眼,的确是差了一份。”李七躬身道:“听说是那个官员生了重病,这会儿已经送去了韩府,韩尚书已经派了新晋状元郎去取。”</p>
“状元郎啊!”赵祯微微点头:“状元郎策论务实,办事应该是出不了差错。”</p>
赵祯说着,不急不慢的翻了起来。</p>
大致翻阅了几份,赵祯心头一动,扫了一眼奏表的官员名字,不禁问道:“那个黄景的贺表呢?”</p>
这些日子,文武百官默契的不再劝谏立嗣,他好不容轻松一点,却又冒出来一个妄想出名拔尖的礼部郎中,可是狠狠的恶心了他。</p>
他倒是要瞧瞧这种满口仁义君子,句句不离立嗣的官员,上奏的贺表是什么样。</p>
“你方才说,有一个官员生了重病?黄景的贺表呢?”赵祯一点也不随意的问道。</p>
“这......”李七心头一惊,连忙甩锅:“奴......奴婢并不知道是什么黄景的贺表没有呈奏上来,都是宰辅大相公说的。”</p>
赵祯罢了罢手:“马上就是卯时末,宣百官进殿吧!”</p>
“是!”</p>
“宣,百官进殿!”</p>
一声落下,文武百官齐齐进了垂拱殿,几位阁老相互对视,望来望去。</p>
说实话,除了刘沆与富弼以外,几位阁老都不希望出现这么一份贺表。</p>
贺表的内容,甚至都不用猜,无外乎就是过继宗室的问题。</p>
这封贺表的内容肯定算不上差,否则就是冲着抄家灭门去的。</p>
无非是出现得不合时宜而已。</p>
当然,不合时宜,这就是最大的问题。</p>
贺寿的大喜日子,出现这么一封贺表,无疑是有些煞风景。</p>
这封贺表不出现,就不能“全”,官家会不高兴。</p>
要是出现了,官家会更不高兴。</p>
“贺表差了一份?”赵祯问道。</p>
这是他少有的举办贺寿喜事,也心存冲喜之意,为的就是希冀苍天怜悯,生个儿子继承江山社稷。</p>
一个“全”字的基本的条件,不可或缺。</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