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郭嘉的最后叮嘱:明公,记得开导航
板面加个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5章 郭嘉的最后叮嘱:明公,记得开导航,三国:我被天幕曝光,曹操悔哭了,板面加个蛋,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郭嘉的最后叮嘱:明公,记得开导航!
天幕画面继续快进……</p>
曾经雄踞于河北、睥睨四州的霸主袁绍,在官渡惨败的重创下,心力交瘁,在悲愤与不甘中,病逝于邺城。终年仅四十八岁。</p>
袁绍的离世,如同一棵参天巨木轰然倒塌,彻底震散了袁氏集团最后的凝聚力。</p>
同时,袁绍的陨落,为曹操扫平河北,打开了至关重要的缺口。</p>
建安十年,挟着胜利余威的曹操挥师北上,势如破竹。</p>
袁绍长子袁谭困守青州,虽负隅顽抗,终究难挡曹操的兵锋,兵败身亡。</p>
冀州、青州随之相继平定,曹操的势力如日中天。</p>
袁绍次子袁尚在冀州失守后,惶惶如丧家之犬,仓皇北窜至幽州,投奔其兄幽州刺史袁熙,觅得喘息之机。</p>
然而,袁氏的气数已尽,祸不单行。</p>
就在袁尚惊魂未定之际,幽州将领见袁氏大厦将倾,举兵反叛,倒戈相向。</p>
这致命一击彻底断绝了袁氏兄弟在汉地的最后根基。</p>
袁尚、袁熙兄弟二人,如同被驱赶的丧家之犬,带着残兵败将,狼狈不堪地越过长城,遁入塞外,投奔了盘踞在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的乌桓部落。</p>
苟延残喘,伺机反扑。</p>
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于邺城升帐议事。</p>
议题核心便是,是否远征乌桓,彻底铲除袁氏余孽,永绝后患。</p>
帐中顿时争论四起。</p>
多数将领面露难色,忧心忡忡:塞外苦寒,路途遥远,补给艰难,乌桓铁骑剽悍,兼有熟悉地利之便,劳师远征,风险太大,稍有不慎,恐有倾覆之危。</p>
就在众人争执不下,曹操亦陷入沉思权衡之时,一个虚弱却异常清晰的声音,自角落的病榻上响起。</p>
军师祭酒郭嘉,这位曹操最为倚重的“鬼才”,此刻正卧于榻上,显然已经生病了。</p>
他那双深陷的眼窝中,却依然闪烁着智慧与决断千里之外的光芒。他强撑着病体,用尽气力,献上了足以改变整个北疆格局的计策。</p>
“明公……咳咳……乌桓恃其地处偏远,必以为我军千里劳顿,难以猝至,故防备必然松懈……”</p>
“此乃天赐良机!我军当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若待其整顿部众,凭险据守,则……则胜负难料矣……”说完这些话,郭嘉又开始猛烈咳嗽起来。</p>
曹操听罢,拍案而起:“奉孝之言,正合吾意!此战,当行险一搏!”</p>
偏营。</p>
曹风见王五一脸愁容,忍不住笑道:“媳妇都娶了,你还愁什么?”</p>
王五挠了挠头,咧嘴一笑:“不瞒公子,临出发前,我那婆娘怀上了。算算日子,最近就该生了,我放心不下他们娘俩。再说,明公在这儿扎营这么久,也不知道还打不打乌桓……”</p>
曹风笑着摇头:“怕不只是这事儿吧?”</p>
王五用仅剩的一只手抓了抓脑袋,有些不好意思:“还是公子厉害,我想啥都瞒不过您。”</p>
曹风笑骂道:“别磨叽。有话直说,有屁就出去放!别熏到本公子!”</p>
王五赔着笑脸道:“我一个大老粗,没啥学问,想请公子给我儿子起个名字。”</p>
曹风略一沉吟,道:“就叫‘王乐’吧,希望他这辈子快快乐乐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