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覆巢之下,毒卵焉存?此乃扭转乾坤
天命不在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9章 覆巢之下,毒卵焉存?此乃扭转乾坤,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天命不在身,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p>
</p>
</p>
</p>
夏侯威被喷了一鼻子灰,身子瑟瑟发抖,额头滚汗,满面羞愧的低下头来,不敢为自己争辩。</p>
显然他还是太嫩了,直到现在还蒙在鼓里,不知道自己被那两个老油条给套路了。</p>
“你,你,你——”</p>
曹操指着夏侯威的鼻子“你”了半天,最后也只能一甩衣袖,满腹失望的长叹了一声。</p>
没办法,换成外姓臣子,大不了直接斩了就完事儿。</p>
可夏侯威偏偏是自家子侄,能斩吗?</p>
“司马仲达,这就是你的妙——”</p>
曹操有气无处宣泄,矛头又对准了司马懿。</p>
只是责怨之词到嘴边,却硬生生又憋了回去。</p>
不错,这计策确实是司马懿出的。</p>
可人家给你出了两条计策,是你选了这条失败的计策。</p>
这锅你好意思让人家给你背?</p>
“现下易京已失守,你们说吧,孤该怎么办?”</p>
曹操只得又一甩手,有气无力的冲着众臣喝问。</p>
众臣彼此对视,眼神皆是一致,却无人敢吱声。</p>
任谁都知道,幽州是守不住了,率残部退往并州才是唯一的选择。</p>
却无人敢提。</p>
有人是不敢,生恐触了曹操的逆鳞。</p>
有人则是不情不愿。</p>
比如司马懿,比如田豫这等河北幽州人。</p>
“大王,局面到了这般地步,幽州是无论如何也守不住了。”</p>
“臣叩首大王,率军向西退往并州,尽可能保存实力吧。”</p>
“若再打下去,只怕幽州非但守不住,这几万宝贵的将士,皆也要葬身在幽州。”</p>
“那时刘备攻取幽州后,若趁势兵锋西指,再攻并州,就算并州有太行山之险,我们又拿什么来抵挡?”</p>
最后还是贾诩这个凉州人,出人意料的站出来再次苦劝曹操西撤。</p>
没办法,曹操再固执下去,失守的就不止是幽州,并州怕也要跟着丢。</p>
并州一失,雍州凉州也是早晚的事,魏国覆灭就已进入倒计时。</p>
覆巢之下,自己这颗毒卵还能独存吗?</p>
不为魏国,为了自己的生死,他也不能再置身事外。</p>
听得贾诩之言,曹操陷入了长久的沉默。</p>
这一次,他没有再发火,没有再愤怒。</p>
显然是易京的失守,已将他心中残存的侥幸摧毁,令他终于认清了现实。</p>
司马懿,田豫等河北人幽州人,虽然心有不愿,却也无人再敢反对贾诩的动议。</p>
你们既是反对,就要拿出扭转乾坤的计策来。</p>
可局势到了这般地步,你们拿得出来吗?</p>
拿不出来,就只能闭嘴。</p>
所有人的目光,皆是齐聚向了曹操,等着他下决断。</p>
房中气氛静的吓人。</p>
“唉——”</p>
许久后,曹操一声无可奈何的长叹,打破了沉寂。</p>
“早知如此,孤当日就该听从文和你的劝谏,还能多保住数万将士。”</p>
曹操破天荒的承认了自己的失策,尔后无力的摆了摆手:</p>
“传孤之命,收拢败军之后,向西经由上谷代郡,退往并州吧。”</p>
贾诩长松了一口气。</p>
张郃,田豫等河北人,皆是暗自叹息。</p>
这些河北人的心情是无比复杂,既有不甘,又有无奈。</p>
“众卿,难道就真的没有一丝扭转乾坤的希望了吗?”</p>
曹操虽下了诏令,却抱着最后的侥幸心理,忍不住又问道。</p>
众人皆是摇头叹息,默无不作声。</p>
“大王!”</p>
司马懿却突然开口,拱手道:</p>
“臣以为,我们还有最后一次机会,或许能扭转局势,守住幽州!”</p>
曹操灰暗的眼神中,顿时涌现一丝曙光,忙问司马懿还有何奇计。</p>
司马懿深吸一口气,向北一指:</p>
“我军若放弃幽州向西撤退,刘备必尽起大军西追,以收取上谷代郡,追歼我有生力量。”</p>
“大王若能调动盘踞于渔阳北部的乌丸人,尽发其铁骑沿沽水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雍奴,蓟县诸城,便能截断刘备后路。”</p>
“刘备三十万大军,必不战自乱!”</p>
“到时,我们必能扭转乾坤,一举反败为胜!”</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