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破釜沉舟赌一把大的!我先开溜,国
天命不在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8章 破釜沉舟赌一把大的!我先开溜,国,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天命不在身,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破釜沉舟赌一把大的!我先开溜,国
曹操脸色一变。</p>
殿中众臣无不是神色大震,皆是吃了一惊。</p>
司马懿这是啥意思?</p>
他在劝曹操放弃邺城,不战而逃?</p>
你先前不是还怒怼贾诩,力主要坚守邺城的么,这才几天的功夫,就要劝曹操弃城而走?</p>
邺城不守,冀州怎么可能守得住。</p>
冀州丢了,幽州也必失!</p>
到时候不还得照贾诩所说,穿越太行山,退往并州的么。</p>
早知如此,当初曹操就用贾诩之计,你为啥要反对?</p>
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么…</p>
曹操脸色一震,眼中顿时燃起一丝怒色。</p>
“大王且听臣把话说完,臣并非是让大王放弃邺城。”</p>
司马懿忙是解释道:</p>
“邺城乃我大魏都城,关乎到河北存亡,臣怎么可能让大王不战而弃呢?”</p>
“以邺城之坚,粮草之充足,其实完全不必大王亲自坐镇,只需留一大将镇守,足以挡住大耳贼进攻。”</p>
“臣的意思时,大王可留重兵继续坚守邺城,却率主力北上赵郡,驻扎于梁期城一线。”</p>
“这样一来,一者可保证大王不身处险境,二者可与邺城形成南北犄角呼应之势,三者也可保证邺城北面粮道不为楚军所断。”</p>
“如此,邺城可守,大王万金之躯可保,岂非两全其美?”</p>
听得司马懿洋洋洒洒一番分析,曹操脸上的恼怒之色渐渐冷却,捋着短髯沉思不语。</p>
曹操还在权衡利弊,贾诩却道:</p>
“司马仲达,你这一计虽可令大王不立足于危墙之下,可想守住邺城,未免一厢情愿了吧。”</p>
“照你这么一分兵,邺城最多只余下四万左右兵力,楚军三十万大军,可从容将邺城围成水泄不通。”</p>
“黎阳的前车之鉴你忘了么,难道你想让邺城守军,也重蹈黎阳守军的复辙吗?”</p>
曹操心中一凛,猛的抬起头看向了司马懿。</p>
黎阳一战,何其惨烈啊。</p>
曹仁和两万魏军,被困了整整六个月时间,曹仁甚至被逼到了以民为食的地步。</p>
刘备却以莫大的决心和毅力,硬是围到曹仁弃城突围之时。</p>
黎阳保卫战,却仍旧以黎阳失守,曹仁及两万将士全军覆没而收场。</p>
倘若邺城保卫战,乃是黎阳保卫战的翻版,那坚守邺城的意义又是什么呢?</p>
最终依旧守不住,还白白折损了几万将士?</p>
曹操需要司马懿给他一个解释。</p>
司马懿却冷冷一笑,不紧不慢道:</p>
“贾卫尉多虑了,你既提到了黎阳保卫战,那你就应该记得,刘备此前已围困了黎阳近六月。”</p>
“六个月的鏖兵,楚军的精神体力其实已是强弩之末,就算他再围邺城,又能围几个月?”</p>
“撑死了,他再围六个月嘛。”</p>
“而我邺城中所屯之粮草,却足以支撑一年之用,又何惧与大耳贼鏖兵?”</p>
贾词语塞。</p>
曹操则眉头松展,眼眸微微一亮。</p>
司马懿说的没错。</p>
刘备的楚国国力是强,可再强也不可能强到,能支撑三十万大军两次围城,前后加起来一年之久吧。</p>
哪怕汉朝国力鼎盛之时,也没有豪横到如此地步。</p>
“仲达言之有理,大耳贼最多围城半年,必国力不支,不得不弃围南撤。”</p>
“邺城粮草可支一年,只要坚守不战,必能熬到大耳贼退兵!”</p>
曹操信心大增,一拍案几:</p>
“好好好,仲达此计,真乃两全其美之策,可行也!”</p>
眼见曹操拍板,贾诩无话可说,只能暗叹一声,闭上了嘴巴。</p>
大计已定,接下来,就是谁留下来坚守邺城了。</p>
曹操目光扫向众臣,眉头却重新皱起。</p>
放眼望去,他赫然发现,自己竟是无人可用。</p>
邺城乃国都,关系重大,守将首先得是一员值得信任,对他和魏国绝对忠诚,没有叛国降楚可能之人。</p>
这个人,自然是曹氏夏侯氏宗亲为首选。</p>
可惜啊,曹仁,曹洪,曹真,曹休,夏侯尚…</p>
宗室之中,可担当大任者,皆已陨命于了刘备之手!</p>
也只剩下了夏侯惇这么一根独苗,现下还在镇守关中。</p>
邺城中的宗室子弟,只余下一班庸才,无人可担大任啊。</p>
不用宗室子弟,那就只能用外姓了。</p>
除徐晃之外,也就张郃能挡此重任。</p>
可他能把几万兵马,把邺城放心的交给张郃吗?</p>
当然不能。</p>
室亲也不行,外姓也不稳,曹操是陷入了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p>
“父王!”</p>
一个突然起身,神色决毅,慨然道:</p>
“儿臣愿留下来,代父王镇守邺城!”</p>
曹操神色一震。</p>
众臣惊异的目光,齐刷刷的聚向了那请缨之人。</p>
正是曹冲!</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