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不在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2章 萧和可比商鞅!曹操慌了:刘备再发,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天命不在身,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萧和可比商鞅!曹操慌了:刘备再发

萧和可比商鞅!曹操慌了:刘备再发育几年,就要一波推我高地啊!</p>

府兵制?</p>

均田制?</p>

闻所未闻的六个字,如雷鸣般回响在所有人耳边。</p>

刘备也好,诸葛亮也罢,在场的楚国君臣,眼中无不涌起惊奇茫然。</p>

“伯温,何谓府兵制,何又为均田制?”</p>

刘备失神片刻,方才满眼新奇的问道。</p>

“这府兵制,乃是军制一种,自上而下为朝廷,军府,府兵,民夫。”</p>

“所谓府兵,便是于各州郡人口密集处,设置士卒集结之地,称之为‘鹰扬府’。”</p>

“这鹰扬府专职招募兵士,以鹰扬都尉为鹰扬府长官,属下依次设为果毅都尉,校尉,旅帅,队正,火长,府兵。”</p>

“招募府兵的原则,乃是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皆均者取多丁,从本地豪强,富农,下级官员之中挑选。”</p>

“选为府兵者,闲时务农,入冬时则由鹰扬府召集,操演训练。”</p>

“鹰扬都尉只有练兵招兵之权,无统兵之权,每遇战事则由朝廷委派将官统帅,战事结束便交还鹰扬府散兵为农。”</p>

“府兵出征,铠甲兵器,以及粮草,皆由府兵自备。”</p>

“凡招为府兵者,可享受免其赋税徭役之权,以为奖励。”</p>

“此制,可使朝廷既能获得充足稳定的兵源同时,又省去了养兵所耗。”</p>

“以臣推算,这府兵制若能全面推行,我三州之地,至少能为楚公再增编五六万兵马,我北伐合计之兵便有近十六万左右。”</p>

“且这十六万兵马,不但无需国家供养,还铠甲兵器装备精良,皆为精壮之士。”</p>

“楚公统帅这十六万精锐之师,挥师北伐,曹贼伪魏纵然手握中原膏腴之地又如何,我们灭之何难?”</p>

萧和口若悬河,将这府兵制的梗概,向刘备及众人道出。</p>

身为穿越者,他怎么可能不知这府兵制的威力。</p>

当年灭国无数,威服四夷,不可一世的大唐,就是凭借着这府兵制,方能所向披靡。</p>

而这府兵制的起源,则是南北朝之时,西魏实际统治者宇文泰所创。</p>

当年东西两魏对峙,高欢掌控下的东魏,手握关东两河富饶之地,国力辗压只据有关陇一隅的宇文泰所控西魏。</p>

宇文泰为以弱敌强,便开创了这府兵制,将关陇的战争潜力全部激发,最终由弱变强,实力超越了东魏,为其后继者北周扫灭北齐,一统北方奠定了基础。</p>

彼时的宇文泰和高欢,与今日的刘备曹操何其相似。</p>

刘备便如宇文泰,手中只握有南方三州,虽地广却人稀,国力处于弱势。</p>

曹操则如高欢,雄踞北方,掌握着两河膏腴之地,国力强大。</p>

想以弱灭强,就必须要有所变革,开创新制提升国力,先由弱变强,进而方能灭了另一强。</p>

萧和斟酌对比之下,便得出结论,这府兵制能让宇文泰变强,自然也就能让刘备变强。</p>

府堂之内,立时一片沸腾。</p>

萧和这府兵制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如同给在场所有人,打开了一道新世界的大门。</p>

“伯温,你所说这府兵制,确实是富国强兵的良制啊!”</p>

刘备更是欣喜到拍案叫绝。</p>

自天下大乱,征兵制瓦解以来,各方诸侯皆以募兵制取而代之。</p>

顾名思义,其兵皆来自于招募。</p>

而招募之兵,首先兵源不稳定,士卒容易出现逃亡,且兵为将有,极容易变成武将的私兵。</p>

关键募来的兵,你不仅要管吃管喝,兵器铠甲也要全权负责,钱粮财政上负担极大。</p>

萧和这府兵制,则将上述缺陷,全部解决。</p>

府兵由鹰扬府登记在册,杜绝了来历不明,容易逃亡的可能。</p>

武将只有统兵之权而无招兵练兵之权,士卒又是自备兵甲粮草,则不会出现兵为将有的局面,最大限度的杜绝了成建制反叛的可能性。</p>

最重要的一点,府兵多出自于富农,自备粮草兵甲,大大减轻了朝廷经济上的负担。</p>

这一点对家大业大的曹操来说,可能好处不够明显,可对只握有三州,地少国贫的刘备来说,却无异于雪中送炭。</p>

看出这其中好处,刘备焉能不惊喜。</p>

“伯温,你这府兵制听起来,确实是能让我楚国由弱变强,军力大增的良制。”</p>

“不过如我推测不错的话,你这府兵制能否推行,应该还跟你后边这个均田制,有着莫大关系吧?”</p>

诸葛亮显然对这府兵制看的更透彻。</p>

“卧龙就是卧龙,不错,这府兵制若无均田制做根基,不过是空中楼阁,根本无从推行。”</p>

萧和话锋一转,继续解释道:</p>

“府兵的最大来源,便是富农,唯有富农方才有钱自备粮草,置办兵甲战马。”</p>

“而想成为富农,首先就要有地,而且至少还得五十亩起步。”</p>

“如今南方三州虽定,然则多年战争,使得百姓流离失所,无主的弃田不计其数。”</p>

“这既是弊,亦是一种利。”</p>

“利就利在,楚公可下诏,将这些无主之田,全部收归官有,禁止豪姓兼并侵占。”</p>

“朝廷掌握了大量田地,就能将之均分给百姓流民,将他们纳为国家编户。”</p>

“而作为对国家赐田的回报,百姓则有义务应招成为府兵,为国家而战。”</p>

</p>

</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落难王子,打钱

坚韧如铁

斗罗:唐三都起飞了,我才来

四盏灯

三国:我被天幕曝光,曹操悔哭了

板面加个蛋

银霜领主

我系右右

天剑手

范力天

尊敬的扫帚骑士大人

纳西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