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汉天子诏令:大将军刘备建国号楚,
天命不在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0章 汉天子诏令:大将军刘备建国号楚,,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天命不在身,顶点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汉天子诏令:大将军刘备建国号楚,
汉天子诏令:大将军刘备建国号楚,定都襄阳,进位楚公!</p>
一个时辰后,诸葛府。</p>
诸葛亮端坐主位,正召呼侍婢们给到场的贵客们上汤茶。</p>
萧和,庞统,赵云,鲁肃,糜竺,马良,黄忠,顾雍,朱桓…</p>
除出镇荆州和淮南的关羽张飞等人外,身的应天的重臣们,皆已齐聚一堂。</p>
这一场聚会,乃是由尚书令诸葛亮牵头组织。</p>
目的,自然是为商议上表天子,为刘备进位国公之事。</p>
“诸位,北方曹操僭越称公的消息,诸位想必已经都收到了。”</p>
“曹贼已建伪魏公国,其篡汉谋逆之心,已是昭若若揭。”</p>
“亮的意思时,我们也当尽快行动进来,上表天子,为大将军加封国公。”</p>
“唯有如此,大将军在名位上,才不会为曹贼所压,方能与之争夺天下豪杰之心!”</p>
诸葛亮见汤茶都已奉上,也就不再拐弯抹角,直截了当的向众人挑明意图。</p>
府堂之内,一片沸腾。</p>
其实不用诸葛亮号召,众人的想法都一致,盼着刘备能尽早进位为公。</p>
实际上,早在不久前北伐班师回京后,萧和便在私下里,与诸葛亮交换过意见。</p>
二人也分头行动,向在京的文臣武将们提前吹过风,让大家伙都有了个心理准备。</p>
此前所欠缺的,只是一个时机。</p>
一个让曹操来充当出头鸟,刘备再顺水推舟,随后跟进的时机。</p>
现下曹操已建魏公国,自称魏公,时机自然已到。</p>
“既然诸位与亮不谋而合,那就没什么再议的了,我们各自上表天子,为大将军请封国公吧。”</p>
“还有关将军和翼德将军那边,以及荆扬交三州各郡国方面,也要支会他们行动起来,向朝廷上表。”</p>
“我们要争取在一月之内,将大将军推上国公之位!”</p>
诸葛亮见众僚皆无异议,便拍板做了决断。</p>
一时间,群情振奋,众人是抚掌大笑,以茶代酒互相庆贺。</p>
眼看着自家主公,从出身寒微,走到了建国封公,身为臣下,自然为之欣慰。</p>
若以私心来看,刘备进位为公了,大家伙的官爵自然而然也要跟着水涨船高。</p>
于公于私,此乃皆大欢喜的好事,众人焉能不贺。</p>
“诸位,云窃以为,我们是不是有些一厢情愿了?”</p>
赵云却忽然开口,打破了满堂的振奋气氛。</p>
笑声沉寂下来,众人目光看向了赵云。</p>
“我们是可以上表,请天子加封大将军为国公,可大家有没有想过,大将军他是否会接受天子的加封呢?”</p>
“大将军行事,向来与曹操相反。”</p>
“曹操行的是霸道,大将军则用的是王道,曹操行事残暴,大将军则以仁义待人。”</p>
“如今曹操为篡汉谋逆,逼迫伪帝封其为公,大将军又怎会轻易仿效曹操,亦进位为公呢?”</p>
“如若大将军他坚持不授,我们又当如何是好?”</p>
赵云语气肃然凝重,道出了自己心中顾虑。</p>
堂中立时议论再起,众人是纷纷点头,原本振奋欣喜的脸上,不由皆是蒙上了一层阴影。</p>
萧和也轻吸了一声。</p>
赵云跟随了老刘这么多年,对老刘的性情还是了解的。</p>
光就他说的那一句,刘备行事每每与曹操相反,便直击根本。</p>
其实这件事,若是老刘没有天子在手,可能还好点。</p>
毕竟当年拿下汉中之后,众人便群起上表,拥立他进位汉中王。</p>
彼时曹操已称魏王,我刘备身为大汉皇叔,刘氏皇族,为跟你平起平坐,为了匡扶汉室大业,进位为王不过份吧。</p>
反正我是向天子上表了,天子准奏自然最好,若是不准,天下人都知道是你曹操威胁天子不准,挨骂的还是你曹操。</p>
可现下有天子在手,若是进位为公,便有了“威胁”天子之嫌。</p>
有这一层顾虑,老刘还真未必愿意接受天子封公。</p>
“子龙言之有理,曹操既敢纵容其子弑君,为谋朝篡位,自然可不择手段,无视天下人悠悠之口。”</p>
“大将军行的是王道仁义,志在匡扶汉室,哪怕有天子明诏,大将军忌惮于天下人议论,也未必敢奉诏进位为公。”</p>
诸葛亮重重点头,认同了赵云的顾虑。</p>
一时间,堂中众议论再起,众人都在商量着,该如何说服刘备奉诏才是。</p>
诸葛亮眼珠微微一转,却笑看向了萧和:</p>
“伯温,当年樊城之时,大将军亦是顾虑重重,不肯发兵奇袭襄阳,却最终为你说服。”</p>
“依亮之见,此番也唯有你萧伯温,方有能力说服大将军。”</p>
“伯温,这份重担,我们就拜托你了。”</p>
说着诸葛亮便拱手一揖,一副郑重相托的架势。</p>
众人眼眸一亮,尽皆向萧和轰然一揖,满眼期许的郑重托付。</p>
萧和无奈的瞥了诸葛亮一眼,却是心下暗暗叫苦。</p>
孔明你也是真会给我出难题。</p>
老刘那性格你还不了解么,在用人用兵上,自然是从谏如流,言听计从。</p>
可在这种涉及到声名毁誉的事上,老刘却有着自己近乎偏执的坚持。</p>
往好了说是有底线,往不好了说,便是太过于计较声名。</p>
老刘这种性格,总之就是把双刃剑吧。</p>
你明知老刘这般性情,还把这难题抛给我,多少有点不太厚道吧…</p>
“既然如此,和只能尽力而为吧…”</p>
抱怨归抱怨,萧和也不好负了众人所托,只得硬着头皮接下了这差事。</p>
计议已定,众人便开始分头行事。</p>
</p>
</p>
</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